天天看点

古人没地图和导航是怎么出远门的?难道他们出远门不怕迷路吗?

作者:奇闻趣史

如今的现代人出门,无非是拿起手机叫个车,收拾几件行李,便可以说走就走。然而在古代,一次远行可谓是难于上青天。

古人没地图和导航是怎么出远门的?难道他们出远门不怕迷路吗?

首先,古人出行需要办理一系列复杂的手续。由于古代实行严格的户籍制度,百姓外出必须持有官府签发的"过所",类似于现在的通行证。没有这个证件,很可能会被当作逃犯或者可疑分子拘留盘问。

其次,在外旅行必须随身携带足够的干粮和水。那时没有便利店,沿途能否买到食物和饮水全靠运气。有时碰上灾荒,饿死在半路上的情况也是常有的。

古人没地图和导航是怎么出远门的?难道他们出远门不怕迷路吗?

交通工具方面,除了达官贵人,一般百姓多是步行或骑马、骑驴。还有些地方可以乘船,但受季节和水文影响很大。马车虽然是最舒适的代步工具,但造价昂贵,只有富豪才买得起。久而久之,便产生了马帮这个特殊的群体。

古人没地图和导航是怎么出远门的?难道他们出远门不怕迷路吗?

然而,道路安全却是最大的隐患。山区常有土匪出没,抢劫过路的商人和旅客。为了保护自己的性命财产,有钱人便会花重金雇佣镖师保驾护航。而在人烟稀少的地方,还有野兽的威胁,稍有不慎就可能丢了性命。

尽管路途艰险,但古人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可谓是殚精竭虑。驿站的设置便是一大智慧结晶。从汉代开始,官府沿主要道路每隔一定距离就设立驿站,提供食宿、饮水和替换马匹的服务,大大方便了官员和信使的出行。

古人没地图和导航是怎么出远门的?难道他们出远门不怕迷路吗?

古人对道路的认知也在不断进步。最早人们对道路进行命名,以起点和终点命名的居多,比如"蜀道"就是四川到长安的道路。后来随着测绘技术的进步,出现了较为精确的里程概念。据史书记载,汉代张骞凿空心木杆,每隔一定距离插在地上,依此计算里程。到了唐宋时期,又出现了记里鼓车,用于丈量道路的距离。

总之,古代出行之艰辛可见一斑。在交通不便的年代,一次远行往往要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代价。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正是在困难的条件下,古人在道路建设、测绘制图等方面不断进取,智慧和毅力值得后人学习和敬佩。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