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百日咳,警惕呼吸道传染病的隐形杀手

作者:九华华源药业

新冠疫情之后,儿童成为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的易感人群,继去年下半年的支原体肺炎感染潮后,近日,“百日咳今年已致13人死亡”登上热搜第一。

百日咳,警惕呼吸道传染病的隐形杀手

近年来,全球多国报告百日咳病例数呈现上升趋势,大陆也不例外。尽管大陆自1978年起就将百日咳疫苗纳入了免疫规划疫苗,但近年来百日咳发病数却在维持数十年的低水平后呈现回升趋势。这一现象引发了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百日咳以持续数月的剧烈咳嗽为特征,主要感染人群为儿童和婴幼儿。根据国家疾控局发布的最新数据,2024年2月共报告百日咳17105例,比去年12月多了7979例,是2023年同期(538例)的近32倍。同时,今年前两个月累计报告了13例百日咳死亡病例,超过了2018年至2023年的总和。

百日咳,警惕呼吸道传染病的隐形杀手

“近期,百日咳病例确实比去年有所增加,一些孩子持续咳嗽一、两个月,出现痉挛性咳嗽,严重的咳得面红耳赤,还有一些患儿需要住院治疗。”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门诊部主任王颖硕告诉“医学界”。

此外,安徽、上海、北京、重庆等多地医生也表示观察到了类似情况。“我们住院部住了不少百日咳患者。往年一年都见不到几例。”一家三甲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称。

百日咳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百日咳的典型临床表现可分为卡他期、痉咳期和恢复期三个阶段。

01、卡他期:主要表现为低热、咳嗽、流涕等类似感冒症状,持续约1~2周;

02、痉咳期:则是百日咳最具特征性的阶段,患者会出现阵发性痉挛性咳嗽,伴随吸气性鸡鸣样或犬吠样声音,咳嗽剧烈时可能导致呼吸困难、呕吐甚至窒息;

03、恢复期:则是咳嗽逐渐减轻,病情趋于缓解的阶段。

百日咳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症状、病史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医生会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血常规结果进行综合判断,同时也可以通过血清学检查、核酸检测等实验室手段来确诊百日咳。

然而,由于百日咳的临床表现与其他呼吸道疾病相似,因此容易被误诊或漏诊,这也增加了百日咳的传播风险。

疫苗接种:预防百日咳的重要措施

预防百日咳的最有效手段是接种疫苗。然而,尽管大陆已经将百日咳疫苗纳入免疫规划,但近年来百日咳的回升趋势却让人不禁对疫苗的有效性产生疑问。事实上,百日咳疫苗的保护效果确实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疫苗免疫效力持久性不足是一个重要原因。随着时间的推移,疫苗产生的免疫力会逐渐减弱,使得个体在面对百日咳杆菌时容易感染。

其次,疫苗的接种率也是影响保护效果的关键因素。如果疫苗接种率不高,人群中的免疫屏障就无法形成,从而增加了疾病传播的风险。此外,疫苗接种时机、接种剂量等因素也可能影响疫苗的保护效果。

因此,为了有效预防百日咳,我们需要提高疫苗的接种率,确保每个儿童都能按时接种百日咳疫苗。同时,也需要加强疫苗研发,提高疫苗的保护效力和持久性。此外,对于已经接种过疫苗但仍感染百日咳的患者,医生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和管理。

百日咳如何预防?

及时、全程接种含有百日咳成分疫苗,接种含百日咳成分疫苗是预防百日咳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可有效降低感染发病和重症病例发生风险。根据大陆目前含百日咳成分疫苗免疫程序,儿童应在3、4、5月龄和18月龄各接种1剂次含百日咳成分疫苗。适龄儿童应及时、全程接种含百日咳成分疫苗,未接种儿童应尽快补种。

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常通风,咳嗽或打喷嚏时用手肘或纸巾掩住口鼻,注意合理作息、适当的体育锻炼。

百日咳,警惕呼吸道传染病的隐形杀手

科学佩戴口罩

佩戴口罩是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重要措施,可有效减少病原体传播。家长出现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近距离接触照护婴幼儿时应科学佩戴口罩,降低婴幼儿的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