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为什么和自己爸妈亲密不起来:跟父母不亲的孩子,经历过这些失望

作者:陇南武都发布

来源:实用心理学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粉丝留言:越长大越不会想念家。家是一个可以常回但不能长待的地方。

有的孩子跟父母无话不谈,平等相处,亲密得像朋友一样;

有的孩子被问才答,总觉得跟父母没有什么好聊,亲子关系疏离、淡漠,让父母们很是沮丧和困惑 。

你知道什么是失望性情感隔离吗?

在心理学中和自己父母不亲的,表现就是和父母没有亲人的感觉,不想沟通不想有任何情感。

这是心理上的一种隔离机制,就是早年间缺乏父母的支持与理解,很多情感诉求得不到回应,所以不再把父母当做情感依靠。

“失望性情感隔离”并不是一种心理疾病,而是心理受到伤害后的一种表现,一种自我防御机制。

大多源自原生家庭的创伤,当失望攒够了就不会再有任何的期待,对一些事情也就看淡了不那么在意了,情感也就自然的封闭进而变得有些冷漠。

为什么和自己爸妈亲密不起来:跟父母不亲的孩子,经历过这些失望

我发现很多人对父母的感情是这样的:

1. 即使和父母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也没有话说,经常性地也会有一种孤独感。

2. 在外面碰到委屈也不会和父母说,对他们没有一点表达欲和分享欲。

大多数情况下,你表现地与父母不亲,一起没什么话可聊,发生任何事都想着自己解决,从不依靠父母。

习惯于长时间不打电话不回家,有的给家里打电话就像完成任务一样很痛苦,接到父母的电话会感到紧张窒息抗拒,因为每次你知道电话内容都是翻来覆去那几句话。

这就是“失望性情感隔离”。

为什么和自己爸妈亲密不起来:跟父母不亲的孩子,经历过这些失望

童年时期,情感诉求长期得不到回应,比如:

委屈了,哭的时候——“哭什么哭?这么点小事有什么可哭的?”

被欺负了,求助时——“为什么不欺负别人,只欺负你?”

孩子抑郁,难以排遣时——“你怎么这么矫情?我看你就是不想上学”

长此以往, 就会在心底形成这样的潜意识:

家人无法理解和共情我,我只能自己扛。

所以什么事都要自己承担,不愿意向家人倾诉。

在长大成人以后,在外边受了委屈,也不会跟自己的父母倾诉,其心理动机并不是因为害怕父母担心,而是“潜意识”层面已经刻上很深的执念:

一切只能靠自己!

为什么和自己爸妈亲密不起来:跟父母不亲的孩子,经历过这些失望

那么在成长的过程当中会遭遇很多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

从而让各种“心理问题”有可乘之机,比如让自己感觉非常的敏感、自卑、玻璃心,又或者冷漠绝情,印证了心理学家“阿德勒”的那句名言:

幸福的童年疗愈一生,不幸的童年用一生来疗愈。

让孩子产生“失望性情感隔离”的,常常是。

他们惯于高要求、高期待,采用鞭策甚至打压型教育,对孩子要求多、挑剔多而鼓励少、赞扬少。

持续性的苛刻的否定语言,是在一刀一刀割裂亲子关系的纽带。

若总是得不到父母的肯定和支持,孩子便很容易陷入自我怀疑,逐渐向内收敛自己,变得畏惧、胆怯,关上向父母敞开的大门。

为什么和自己爸妈亲密不起来:跟父母不亲的孩子,经历过这些失望

母爱缺失的人一生都在找寻依恋和归属

婴儿都有婴儿香,这是生物学特征,有进化心理学的意义。

婴儿要散发体味,便于母亲确认自己。而母爱的缺失,会导致婴儿的体味无法散发。在心理学上,一个人有没有体味,象征着他是否存在。

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香水:一个谋杀犯的故事》中,主人公格雷诺耶就是母爱缺失的典范。

他的母亲是鱼贩子,之前杀死了自己四个刚出生的孩子,而她本以为也会死的格雷诺耶却活了下来。

她因谋杀亲子被判死刑。

为什么和自己爸妈亲密不起来:跟父母不亲的孩子,经历过这些失望

格雷诺耶在失去亲生母亲后,又被奶妈抛弃,在孤儿院长大的他受尽霸凌。

婴儿期的个体如果没能获得安全依恋,他的死本能会被激活,严重者会发展为“死亡母亲综合征”。

很显然,格雷诺耶就是这样。

缺爱、饥渴的本能使他形成了虚无的主客体信念:

所有人对我都不具有意义,人与人之间不存在真实情感。

这种情感的隔离和死本能会促使个体产生毁灭性占有欲。

在电影中,体现为格雷诺耶对少女体味的欲望,他把夸大自体与理想型父母统统投射到少女体味上。

他的一生很短,对归属和依恋的找寻促使他一步步走向死亡。

为什么和自己爸妈亲密不起来:跟父母不亲的孩子,经历过这些失望

“父母控制欲的手伸向哪里,孩子就会在哪里体会到痛苦。”

父母倘若过度干涉,便是越界,会侵占孩子的精神空间,让孩子变得叛逆和对抗。

此时父母努力靠近,孩子却越走越远。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存在的个体,父母应尊重界限,为孩子让渡出合理空间。

被缚住的树苗很难长大,为孩子松绑,也是为自己减压,这样才能让亲子关系松弛有度,温馨和谐。

当孩子面对你的时候,他会觉得拘束还是放松呢?

放假时自己宁愿躲在出租屋里刷剧、上网、叫外卖,也不愿意回家。

并非因为她没孝心、不关心父母,纯粹是由于家里的凝重氛围令她非常窒息。

一想到回家后,就有挨不完的数落、时时处处的命令,她就浑身紧张,宁愿一个人在外“漂”着。

在一众朋友们面前,她是个活泼开朗的小白兔,到了父母跟前,她却像个被霜打的茄子,又蔫又颓。

家对父母的爱就像空气,常常容易被人忽视,但却是生命中最必不可少的部分。

可在这个世界上也有另外一种人存在,他们跟父母从来不亲,就算一年半载不联系,心中也毫无波澜。

毫无疑问,这种关系是不正常的。

为什么和自己爸妈亲密不起来:跟父母不亲的孩子,经历过这些失望

遭遇童年创伤的人成年后几乎注定爱无能

母爱的缺失是个体最常遭遇的童年创伤。

不过,如果个体在其他替代性客体那里找到了亲生母亲无法给予的母爱和安全感,一般不会给个体造成创伤。

可是,生命就是如此残忍,很多人不仅遭受父母的抛弃,还在童年承受雪上加霜般的流离和孤苦。

格雷诺耶如是,阿飞亦如是。

早年的心理矛盾,要么化解,有所成长;要么毁灭,导致心理固着。

遭受童年创伤的个体,在成年后多半会成为爱无能者。

《香水》中的格雷诺耶,因爱生恨,成为没有情感的绝对无能者:谁都不爱,包括自己。

《阿飞正传》中的旭仔,因寻找归属感忙碌一生,成为情感无能者:跟任何女性都无法建立信任感。

《心灵捕手》中的威尔被父母遗弃,并在多个寄养家庭间被扔来扔去,这种被遗弃的痛苦导致他产生严重的心理创伤,形成反社会人格:

性格叛逆、惹是生非、情感隔离。

《洛丽塔》中的亨伯特,因童年冲突产生心理固着,导致性心理障碍:即便成为大叔,依旧只爱少女和萝莉。

为什么和自己爸妈亲密不起来:跟父母不亲的孩子,经历过这些失望

原生家庭的悲哀和不幸以至于家庭教育也是一场悲剧。

对于人性的了解对于社会规则的解读这些本该出现在家庭教育当中,但现实是一点都没有,因为父母也不懂。

少数可以从家庭教育中受益的孩子长大以后出入社会都是佼佼者,这并不是他们的家庭教育多么出色,而是因为他们同龄人接受到的家庭教育实在太差了,很多人在家庭教育中不受到父母摧残和负面影响就已经是万幸了。

很多父母从来就没好好关心过孩子,也缺乏更多理解和支持。

为什么和自己爸妈亲密不起来:跟父母不亲的孩子,经历过这些失望

我们每个人都背负来自“原生家庭”影响,如果我们觉得自己被原生家庭伤害了,影响了自己的一生, 感觉前途迷茫彷徨,不断地将自己的挫败跟怨恨,归咎于自己的父母,获得心理上的短暂的平衡,我们有必要从这种状态当中脱身而出。

和父母理想的相处模式就是:各过各的。

我们都有各自的生活,没事互不打扰,尽管父母这时候想要补偿你,你也不再需要了。

失望性情感隔离是指在某些重要的人际关系中,由于对方未能达到我们的期望,我们感到极度失望和沮丧,进而产生一种与对方隔离的情感状态。

这种情感状态可能会有许多表现,例如不愿与对方交流、回避对方、避免对方等。

它可能会导致我们的心理疏远,甚至让我们彻底断绝与对方的联系。

在长期失望的情况下,这样的情感隔离也可能会导致我们抑郁倾向,比如:焦虑症,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等。

为什么和自己爸妈亲密不起来:跟父母不亲的孩子,经历过这些失望

失望性情感隔离该如何应对?

01

接受自己的情感

不要试图压抑自己的情感,而是接受自己的情感,并允许自己感受到失望。

02

找到情感支持

与朋友、家人或心理咨询师交流,分享你的感受,寻求支持和理解。

这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你的情感,减轻情感负担,并找到积极的解决方案。

你之所以会形成这样的性格特质,说明这样的选择可能在你的人生经历中已经是一种最优解,你要接纳过去的自己为了保护你而设下的防御机制。

所以有时候你觉得不对劲、不舒服,往往真不是你错了,不要自责。

你需要做的是,不要过度反应,据理力争但又有礼有节。同时,要慢慢发现,真实的寻常人们,是什么样子的。

重新划好自己的边界,尽量不放弃美好,也不轻易引入豺狼。

与此同时,请记住:爱不来时,也不必去声讨、去恨。

无法忍受接近,那便远离。慢慢来,先爱上自己。

为什么和自己爸妈亲密不起来:跟父母不亲的孩子,经历过这些失望
为什么和自己爸妈亲密不起来:跟父母不亲的孩子,经历过这些失望

作者简介:柏林

心理咨询师、塔罗牌占卜师、行星能量颂钵疗愈师,自由码字人,培训师。

陋室倾听人冷暖,情卷情舒皆是缘。

红尘来去散无痕,烹煮文字疗人心。

我遇见你,然后遇见我自己,命运如刀,让我和你一起领教。

如需心理咨询、塔罗牌占卜、商务合作,请私信。

转载请注明作者,商业转载及纸媒用稿,请私信留言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