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刘卫平 | 在二连当兵的日子里

作者:大院子女

文/刘卫平(老马)

说起山东莱阳,我一点也不陌生。我的青春年华,在山东莱阳济南军区后勤十分部的军营里度过的。

弹指一挥间,在莱阳风风雨雨走过了近20年的军旅行程。

这几天许多战友用各种方式在说莱阳,我心不由一动,翻出在莱阳从军的旧照,还是更喜欢在二连当兵时的照片,毕竟年轻,尽显朝气、活力,让我更加留恋在二连的青春岁月。

那个年代,用相机拍下几幅照片,实属不易。感谢二连的一位战友,用相机记录了我在二连的画面。

虽然这几张照片,说的是一个傻乎乎的小战士,并不生动,没有什么观赏和审美感,从选景、构图等方面也不尽理想。但个人认为,这种质朴和上进的形象,是那个年代军人的真实写照。我的战友们大都是朴实无华的,都是怀着朴素的感情,满怀一腔热血,踊跃参军来到部队的。经过部队大熔炉的锤炼,战友们深知人民军队为人民的宗旨,这个通俗易懂的道理,深深根植于我们那一代军人心目中。

当年,我当兵的动机十分单纯。16岁那年,正值青春年少,十分向往解放军这所大学校。

大概受父母从军的影响,格外崇敬“一颗红星头上戴,革命的红旗挂两边”的军人形象,向往那身65式绿军装。入伍前,有时候,我着父亲的绿军装,在镜子面前照来照去,洋洋得意的。高中一毕业,我就告别父母,告别家乡,毅然参军入伍,来到济南军区后勤部十分部军械修理连,也叫军械修理二连,在这个连队工作生活了9年。

在二连,从事了不同的岗位,火炮修理工、文书、一排二班副班长、班长、炊事班长、二排长、副指导员等。

刘卫平 | 在二连当兵的日子里

入伍第一年的新兵照

二连,是我人生的起点,是我成长的摇篮,是我终生不忘的符号。

虽然已经离开二连四十多年了,但和二连的情愫,割舍不断。

离开军队三十多年了,但军人的情怀,挥之不去。

刘卫平 | 在二连当兵的日子里

着工作服的照片

我们二连宿舍和车间,70年代初头几年不在一地,宿舍在莱阳古柳东古城一个不大的院落内,一座三层楼房为宿舍,这在当时广阔的田野大地和村舍之中,十分显眼。二连修理车间,像一座小型工厂,坐落在西古城。

从1971年年初来到二连开始,我分配在二连一排二班,成为一名军械修理工。在干部和老兵手把手地精心传教下,我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基本上掌握了修炮的技术,可以和战友们去完成火炮修理任务了。

我们连每年都要分成几个修理小分队,分别去驻胶东部队,到边防下海岛,为作战部队修理火炮。每次完成修炮任务,心情自然十分高兴。

军械修理工与火炮,火炮是修理工眼中的“尖矛利器”,修理工是火炮的“媬姆”,修理工与火炮有着密不可分的天然情结。

70年代我在二连,和战友们主要承担26军、内长山要塞区、青岛警备区、烟威警备区部队的火炮维修,还有分部所属军械武器仓库库存火炮保养等任务。火炮主要有五四式122榴弹炮,五九一1式130加农炮,六六式152加榴炮,65式双三七高射炮,等等。

二连平均每年大修火炮40多门,最多时70多门,二连的车间、院落内,经常有修好的火炮整齐地排列在那里,静候部队来车拉回去形成战斗力。

我们修炮,不仅在车间修理,还要经常下部队巡回维修。去边防、到海岛修炮,这是一个很快乐很值得回味的事情,因为每一次修炮,都会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记。

刘卫平 | 在二连当兵的日子里

大概是1973年,我和战友们修好了这门五六式85加农炮,心中充满了自豪感,情不自禁地趴在炮口上,留下了难忘的合影。今天看来,还是那么倍感亲热。

与火炮为伴,专心修理呵护火炮,是每个军械修理工的天职。精心养护的火炮,拉得出,打得响,是军械修理工的责任与担当。

这门火炮,经过我和战友们的精心修理,验收合格,即将要送给作战部队了。这一天巧了,我记不起来是哪位战友,用相机让我和这门火炮合个影,非常珍贵。

我们在修理火炮时,一丝一毫不敢马虎,容不得懈怠,用我们的汗水和心血,精心修理,精心养护,确保一旦有战事,拉得出,打得响。

刘卫平 | 在二连当兵的日子里

手握钢枪,保卫祖国。守护大炮,巩固国防。

20世纪70年代,大陆和某国家关系一度十分紧张。我所在部队驻扎在胶东半岛的腹地莱阳,位置十分重要,历来为屯兵要地。

那个年代,莱阳作为山东一个县城,却驻扎了大量部队,据说莱阳是长江以北最大的兵营。城内城外,乡村四周,仿佛到处都有军营,到处都有军人。一到周日,街上滿是身着绿军装的军人。有时候26军部队拉动,放眼望去,像一片绿色的海洋在涌动。

我所在的部队,是为作战部队提供战役后勤保障的后勤部队。驻地不远处有26军,为野战部队,但都同属于陆军。

刘卫平 | 在二连当兵的日子里

我们驻地周边不仅有陆军,还有海军航空兵和空军。同为军人,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告别家乡,来到一地,自然就有来往。忘记了是哪一年,在莱阳北海舰队海军航空兵机场,从一个海军战友那里,借了一身海军水兵服穿上。

我在这里俯视四周,田野大地,是那么的安宁,一片和平的景象。安宁和平来自哪里?是因为有我们手握钢枪的军人,在保家卫国,在保护人民的安全。

我告诉自己,既然来当兵,就一定要学好本领,履行好职责。

刘卫平 | 在二连当兵的日子里

有一次,我来到二连厂房的最高点,留下了端枪练习射击的照片。

作为军人,必须熟练掌握手中武器。

不会打枪的军人,不是一名“好军人”。作为军人,熟知手中武器,方能胜敌。

我们作为后勤部队的战士,虽然打起仗来,不会承担一线作战任务,我们二连承担的是后方军械装备维修保障任务,但军人使命感在心中,必须多学几手杀敌本领。

先从打手枪学起,我的体会,掌握手枪射击要领难度不小,打手枪的要领的确不好把握。

练过一阵后,每次打靶,对我而言,打中靶就是胜利,有时候脱靶,心中不服不悦的。严格地说,我不是一名合格的手枪射手。

我当兵的头几年在二连一排,专司修炮。提干后让我来到二排当排长,所辖业务内容和一排完全不一样了,四班光学修理,五班枪械修理,六班机械加工,七班运输保障。

面对全新的工作领域,我只能“而今迈步从头越”,一切从头开始学起了。

刘卫平 | 在二连当兵的日子里

当排长期间,在机加工车间和工程车里,跟着六班的战友,学习了车床加工,虽然技术不精,没有完全入门,但总算体验了一把,不是有句老话叫实践出真知,去摸摸机床,起码有了感觉,不至于说外行话了。

二连,作为修理连队,培养了不少军地两用人才,许多战友在部队为军械修理作贡献,回到地方,怀揣一门技术,为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增砖添瓦。

刘卫平 | 在二连当兵的日子里

为了熟悉二排工作,我又去学习枪械修理。

之中有五六式手枪,五六式半自动步枪,五六式冲锋枪,五六式轻机枪等武器。

我虽为二排长,但论起修枪,我是”门外汉”,我唯一能做的是,放下排长“架子”,虚心拜五班每个战友为师,努力学习,勤奋实践,时间久了,多少还是有收获的。

刘卫平 | 在二连当兵的日子里

在二排,只要有修好武器进行校验的机会,我就去五班,来到校验靶场,和战友们端起冲锋枪,通过校验学习冲锋枪射击要领。

冲锋枪比步枪威力强,杀伤力大,但弹弹中靶也不容易。要掌握冲锋枪射击的过硬本领,实属不易。听说车嘉良老连长打枪打得准,我以车连长为榜样,练来练去,但最终没有达到车连长的水平。我只是掌握了会打枪,而且以掌握要领为主。

现在看一些战争影视作品,画面中有些人打枪动作真不怎么样,破绽百出。有句话叫“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我在二连学了些枪械的射击要领,在枪械射击的动作上,多少能看出点什么。

刘卫平 | 在二连当兵的日子里

班用轻机枪,掌握要领不比冲锋枪好掌握,看似容易,但进入实弹射击,经常会有脱靶的。

二连作为修理连队,每天以修理武器为主,不是每天练习打枪,也不是以训练打枪为主,所以,打枪的目的在于验枪,验证这件武器修理的合格不合格。

刘卫平 | 在二连当兵的日子里

我们二排枪械修理,主要承担分部所属单位枪械维修和仓库库存枪械保养,每年完成一千余支的修理保养任务。

刘卫平 | 在二连当兵的日子里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兵不练不精,枪不练不准,我打过轻机枪,的确不好打,射击时有中靶也有不中的,主要原因是缺少训练,训练不够,水平就上不去。

刘卫平 | 在二连当兵的日子里

我当二排长时,跟着六班长学开工程车。当副指导员时,也学会了驾驶三轮摩托车,政工干部身着工作服,驾驶三轮摩托车去执行任务,也“潇洒走一回。”

在二连,除了修炮,还要当个“多面手”。在连部当文书时,蔡文海指导员驾着三轮摩托车带着我,经常从驻地西古城连部去东古城二连每个车间,深入一线去了解连队工作情况,战士们见了指导员都很高兴,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70年代,我军装备普遍落后,我们二连却拥有3辆运输车、7辆工程车,还有摩托车,有枪炮修理和机加工车间和相关设备,算作比较先进了,一辆工程车价值十多万元,当时算是值钱、先进的装备了。

那个年代,我军部队基本上没有机械化、摩托化,我们二连,执行任务都是摩托化的,开着解放牌运输车和工程车。有时候,望着二连车库里一辆挨一辆的工程车和运输车,挺雄壮的,有了这些装备,再加上勇气、胆量和觉悟,完成军械装备维修任务,打败敌人不成问题。

可能是由于在二连修枪修炮的原因,我到现在还是喜欢军械装备,一直关注我军武器装备的发展变化。不仅关注陆军装备,尤其关注海空军装备。过去我们的陆军,曾和最强大的敌人交过手,打出了战胜一切敌人的英雄气概。我们的海空军,过去和西方国家相比,差距太大,如今,正在迎头赶上。我们也有四代机,有航母、核潜艇,还有055万吨大型驱逐舰、大型登陆舰、万吨补给船等先进舰艇了。

刘卫平 | 在二连当兵的日子里

连队是军队最基层的单位,是完成作战任务的基本元素。在这里我懂得了为谁扛枪为谁打仗,明白了军人服从命令为天职,树立了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精神,等等。

不管咋说,我始终觉着在莱阳十分部二连当兵,值了,一辈子忘不了。军人,对于从军者,是一个永远难以忘记的符号。

以军人相片为线索,回望风雨兼程的军旅行程,十分珍惜那一段光荣的从军历程。

刘卫平

2023、12、30

刘卫平 | 在二连当兵的日子里

刘卫平:

中共党员,1970年11月入伍,曾任济南军区后勤十分部政治部秘书科科长,陆军中校。历任战士、文书、副班长、班长、排长、副指导员,分部军械处助理员、分部政治部秘书科干事、分部教导队副教导员、分部政治部秘书科长副科长、科长。

1990年转业在山东省农业委员会,后在山东省农业厅,先后在省农委调研室、科教处、基层处和农业厅市场信息处工作,先后任主任科员、副处长、调研员、处长等职务。2013年被农业部授予“全国农业先进个人称号。”

2014年退休后,先后任山东农产品批发市场副会长、秘书长,山东省老科协科普宣教委秘书长,山东电子学会理事,山东信息化智库专家,工程技术应用研究员。

多次在中央、省级等刊物,发表过有关农村政策、农业科技、市场信息的论文、调查报告等。参与过一些涉农著作的组稿、撰稿,有的获得省政府学术奖励。参与编写巜中国农业全书山东卷》,《山东农业史志》,《思想政治工作指南》,《红色保密故事》等书籍。

整理了父亲刘乃晏的回忆文章,编辑了《父亲抗日战争的故事》、《父亲解放战争的故事》、《父亲出国作战的故事》、《父亲和平时期的故事》,父亲回忆录《黑石庵失散记》,小说《空石》,《我的童少年记》,《战斗不止的父亲》等文章。其中《父亲解放战争的故事》、《黑山庵失散》已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