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讹陵为冢,俗曰冢头

作者:洛邑过客

#来点儿干货#

洛阳自古帝王州,大冢多矣。地近北邙,盘龙冢,冢名实相符;五女冢,乃为传说;冢头之冢,实陵也。冢头位于邙山镇西北,东接水口村,西搭孟津麻屯镇界,北起沟上村,南迄李家凹、土桥,为一古村,因北魏宣武帝葬地得名,历史十分悠久。

元恪(kè),鲜卑族,生于公元483年,孝文帝元宏次子,公元499年4月继位,北魏第八帝。在任期间,元恪秉承乃父治国理念,扩建洛阳城,讨南齐,伐南梁,南拓疆土,国力兴盛,百姓安定,八方来贺。

公元515年,元恪病逝,享年三十三岁,庙号世宗,尊谥宣武帝,葬洛阳北邙景陵。丧葬等级、守陵规制,时均为最高。

讹陵为冢,俗曰冢头

冢头村位置图

彼时,景陵之守陵人就地繁衍,烟火接续,规模翻番,成了村镇,饮水思源,取名怀陵镇,以昭心迹。怀陵镇后改宣武村,也一脉相承,名或更直白。

从附近出土的张志和墓志记载看,宣武村名,至少北宋元丰年间,就已存在。北宋末年,洛阳几易其主,屡遭兵乱,百姓纷纷逃离,宣武村也人走一空,陵早已顾不上守了。

几百年后,时间来到明万历年,宣武村又迎来新主,惜前尘成烟,物是而人非。一批移民落户后,巍峨的景陵,已无人知晓,直看就一大冢,因村在其东,即取名冢头,沿袭至今。无形中,景陵规格,被误降两级。

讹陵为冢,俗曰冢头

冢头村景

丧葬等级陵最高,林其次,冢又次,区别蛮大,一般人不知,俗称乱叫而已。清乾隆年间,洛阳知县龚松林,不惑于冢,历经一番考证,将此认定为汉冲帝怀陵。

汉冲帝刘炳,是东汉第九任婴儿皇帝,二岁登基,在位不足一年夭亡,葬洛阳北邙怀陵,谥曰孝冲皇帝。龚松林的结论,解放前一直有市场,但老百姓似并不感冒,大冢除了神秘,还是神秘,是谁已不重要,但合该有故事。

民间传说,冢园原来很大,好马跑不了三圈;冢里有金骡驹磨金豆,财宝无数,"会出金碗金筷子"'。过去,冢头村民无论谁家过红白事,只要提前一天在冢南烧香磕头,祷告说出碗筷数量,第二天可照数去取,用后再如数归还即可。只有一次,村里陈二赖借了碗筷,用完归还时,起了贪心,昧下一副,以后就没有以后了。

讹陵为冢,俗曰冢头

冢头村的大冢

冢里有宝藏的传闻,自然引来盗墓贼的关注。大冢南一坑穴,深约七八尺,据说就是盗墓贼的杰作。人们传说,大冢深挖下去,要么上口自动合上,要么边挖边有流沙覆盖,故盗墓贼光顾多次,始终无法如愿。还说,自张虎、张豹兄弟因盗此墓丧生后,便无人敢再打其歪主意了。

传说历久弥新,版本多样,脍炙人口。直到1991年6月的考古发掘,谜底才一一揭开。

景陵是经国家批准,北邙唯一、全国第二座实地发掘的皇帝陵。封土呈圆形,直径110米,现高24米。地宫置于封丘之下,坐北面南,由墓道、前甬道、后甬道和墓室部分构成,全长54.8米。墓室平面近方形,棺床置于墓室西部,由15块方形大青石板拼成。随葬器物置于墓室东部,多为青瓷器、陶器、石器等。

讹陵为冢,俗曰冢头

此次发掘表明,北魏景陵虽在宋金、民国曾遭盗掘,但仍具有较高的历史、考古、文物、建筑、科研和观赏价值。大冢业已名花有主,但冢头村名仍约定俗成。

目前,北魏景陵已入列全国重点文保单位,还与洛阳古墓博物馆合为一处,成著名的旅游景点。

洛阳古墓博物馆占地面积130亩,建筑面积21567平方米,也在冢头村东,是一以古代墓葬及附属文物、为陈列内容的专题博物馆,也是世界上第一座古墓博物馆。包括历代典型墓葬、北魏景陵和河南古代壁画馆三大展区。内有墓葬二十余座,藏品共计1795件(套),其中珍贵文物332件(套)。

讹陵为冢,俗曰冢头

过客,又名洛邑过客,洛阳人,市作协会员,热爱家乡,喜欢怀旧。原创作品,欢迎品评互动。原创不易,转载务请注明出处,谢谢。

讹陵为冢,俗曰冢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