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感动中国感动了评委、央媒评酒席禁令遭怒怼,形式在上还是下?

作者:九农DX

近期,闲暇之余,有两则新闻、一篇文章看了让人感触颇深。

一则是《〈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盛典》在央视综合频道(CCTV-1)播出,2023年度感动中国人物揭晓。
另一则是央广网评以“婚丧办酒必须报备?社区治理绝不能越法律界限”为题,对重庆市某社区婚丧酒席报备、其余酒席禁办的《通知》进行了评论。
还有一则是“牧之野”发表的一篇题目为“中国人怎么不行了”的文章。

《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盛典

《感动中国》被称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评选出的2023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为:俞鸿儒、刘玲琍、孟二梅、张雨霏、杨华德、牛犇、穆言灵、张连钢、萧凯恩和空军航空兵某团飞行二大队。

颁奖辞甚是感人:

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力学家俞鸿儒:前辈布下的奇子,蛰伏深空的巨龙。做别人不敢做的,做别人做不成的,他独辟蹊径,一往无前。拨开科学的雾,荡去岁月的尘,我们看到一位科学家黄金般的心。

感动中国感动了评委、央媒评酒席禁令遭怒怼,形式在上还是下?

演员牛犇:流浪进电影的苦儿,依然在跋涉的老戏骨,赋予角色生命,带给人间笑声。人们忽略他的名字,但记住了他塑造的生活。他站在聚光灯下,坚守远超出银幕的边界。

感动中国感动了评委、央媒评酒席禁令遭怒怼,形式在上还是下?

热爱中国文化的美国人穆言灵:柳杉根深,鼓岭绵绵。跨越三代的情缘,岁月化不开,大洋隔不断。同行一条路,共饮一口井,蕴含友谊的土地,割舍不下的乡情。超越制度、文化和语言,承载友爱、情谊、和平。

感动中国感动了评委、央媒评酒席禁令遭怒怼,形式在上还是下?

央广网评重庆某社区婚丧酒席报备、其余酒席禁办的《通知》

央广网评以“婚丧办酒必须报备?社区治理绝不能越法律界限”为题进行了评论:

感动中国感动了评委、央媒评酒席禁令遭怒怼,形式在上还是下?

首先指出一些地方普遍存在的巧设名目滥办酒席,互相攀比、铺张浪费、高价随礼等乱象,对一些地方在移风易俗工作中的方式方法和成绩做出了肯定。然后对重庆市某社区下发《通知》,要求婚丧酒席报备、其余酒席禁办的做法,则从缺乏法律依据、越过法律界限、干扰企业经营、有害民生等方面进行了批判点评,称这种方式“用力过猛”。

这两则新闻让人感触颇深的,并非新闻本身,而是下边的评论

我跟大家的感觉一样,一个运动员,一个演员,只是在自己的岗位上敬业而已,可,这可是感动中国人物啊!

牛犇和张雨霏都是我喜欢的,他们只是敬业而已,谈不上感动中国,比他们能够感动中国的人太多。感觉现在的评选导向有严重问题!

那个犹豫半天跳下大桥救起落水女子的 过后说再有这种事情可能不敢再跳的小伙子才真的感动人呢!真实、可爱,既普通又不普通!

自那位靠踩三轮车捡破烂资助学生的老人都无法“感动”中国的时候我就再也不看这节目了。

感动中国感动了评委、央媒评酒席禁令遭怒怼,形式在上还是下?

建议央媒评论员,先去云贵川实地调研,看看当地的酒席有多么的泛滥,再做评论!!

我是坚决支持的,你们真不了解农村滥办酒席的疯狂程度!一天可以吃7处!其实就是揽钱!

感动中国感动了评委、央媒评酒席禁令遭怒怼,形式在上还是下?

希望外地的媒体,来当地做民意调查!再报道新闻也不迟!不能片面报道!知不知道在南川当地百分之八九十的老百姓,都是大力支持政府出台的这则通知!本来月薪仅3000,每个月送人亲都不够,甚至有时候一天送人亲钱就是一两千。倡导移风易俗,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咱们当地老百姓大力支持!

感动中国感动了评委、央媒评酒席禁令遭怒怼,形式在上还是下?

“牧之野”“中国人怎么不行了”文章中的几句话,则让人深有感触

在谈到中国在突破西方和美国的技术等各方面的封锁时,这样说:

感动中国感动了评委、央媒评酒席禁令遭怒怼,形式在上还是下?

我们需要搞明白,中国有现在,不是躺在床上做梦而来的,也不是美国人的恩赐得来的,而是一点点从地狱模式刷经验升级过来的。

我们的社会缺的不是硬件,缺的是一种精神、一种骨气。

考核就是流量KPI,口号就是“搞钱”,刷着小视频就像现代鸦片成瘾。

在说到科研人才的时候,他说:

感动中国感动了评委、央媒评酒席禁令遭怒怼,形式在上还是下?

我们要有一批坐冷板凳的,不急功近利的,搞基础性研究的研究人员。但是现实情况却是“非升即走”的指挥棒挥舞越来越让人喘不过气,大家都很卷,而且卷的很多没有意义。

不要让科研人员寒心,科研人员可以吃苦受累,但没必要受委屈。

看完这两则新闻和一篇文章,“九农”就在想:

诚然,现在的这个社会非常卷,卷的很是严重,从上到下,都在卷。卷是一种好事,但只注重形式而不注重内容的卷,或许并非好事!

《感动中国》作为中央电视台精心打造的精神品牌栏目,被称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但2023年评选出的十大人物却在社会中引起如此高的争议,到底是社会民众认知有限,无法体会其内含的精神力量;还是栏目本身有点脱离民众、脱离基层,评选结果不能引发大家的共鸣?

央广网作为中国最大的综合新闻网站和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网络媒体之一,在评论一些社会热点事件的时候,有的评论能够引起社会大众的强烈不满,到底是评论人深入基层、深入民间调研、听取民声不够,还是基层大众受限于所处环境、受制于知识不足而不能领会央广网评的精神实质?

不管是体制内还是体制外,从上至下的各种各类、名目繁多的考核,数字、流量、增速、增量、印证资料,等等,最终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能够得到的是什么?难道仅仅是那被平均化的几万元的收入?

感动中国感动了评委、央媒评酒席禁令遭怒怼,形式在上还是下?

“要当先生,就得先当学生”。1942年,毛主席就说:“只有做群众的学生才能做群众的先生。如果把自己看作群众的主人,看作高踞于‘下等人’头上的贵族,那末,不管他们有多大的才能,也是群众所不需要的,他们的工作是没有前途的”。而今,有几个老百姓接受过比村书记、社区书记更高一级领导的问询,当然,那些经常被慰问的对象除外。又有多少领导能够确定自己下乡调研时听到的都是真话?

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提出来多少年了,但真正问民的,多还是少?自在民心!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