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感動中國感動了評委、央媒評酒席禁令遭怒怼,形式在上還是下?

作者:九農DX

近期,閑暇之餘,有兩則新聞、一篇文章看了讓人感觸頗深。

一則是《〈感動中國〉2023年度人物盛典》在央視綜合頻道(CCTV-1)播出,2023年度感動中國人物揭曉。
另一則是央廣網評以“婚喪辦酒必須報備?社群治理絕不能越法律界限”為題,對重慶市某社群婚喪酒席報備、其餘酒席禁辦的《通知》進行了評論。
還有一則是“牧之野”發表的一篇題目為“中國人怎麼不行了”的文章。

《感動中國》2023年度人物盛典

《感動中國》被稱為“中國人的年度精神史詩”,評選出的2023感動中國年度人物為:俞鴻儒、劉玲琍、孟二梅、張雨霏、楊華德、牛犇、穆言靈、張連鋼、蕭凱恩和空軍航空兵某團飛行二大隊。

頒獎辭甚是感人:

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力學家俞鴻儒:前輩布下的奇子,蟄伏深空的巨龍。做别人不敢做的,做别人做不成的,他獨辟蹊徑,一往無前。撥開科學的霧,蕩去歲月的塵,我們看到一位科學家黃金般的心。

感動中國感動了評委、央媒評酒席禁令遭怒怼,形式在上還是下?

演員牛犇:流浪進電影的苦兒,依然在跋涉的老戲骨,賦予角色生命,帶給人間笑聲。人們忽略他的名字,但記住了他塑造的生活。他站在聚光燈下,堅守遠超出銀幕的邊界。

感動中國感動了評委、央媒評酒席禁令遭怒怼,形式在上還是下?

熱愛中國文化的美國人穆言靈:柳杉根深,鼓嶺綿綿。跨越三代的情緣,歲月化不開,大洋隔不斷。同行一條路,共飲一口井,蘊含友誼的土地,割舍不下的鄉情。超越制度、文化和語言,承載友愛、情誼、和平。

感動中國感動了評委、央媒評酒席禁令遭怒怼,形式在上還是下?

央廣網評重慶某社群婚喪酒席報備、其餘酒席禁辦的《通知》

央廣網評以“婚喪辦酒必須報備?社群治理絕不能越法律界限”為題進行了評論:

感動中國感動了評委、央媒評酒席禁令遭怒怼,形式在上還是下?

首先指出一些地方普遍存在的巧設名目濫辦酒席,互相攀比、鋪張浪費、高價随禮等亂象,對一些地方在移風易俗工作中的方式方法和成績做出了肯定。然後對重慶市某社群下發《通知》,要求婚喪酒席報備、其餘酒席禁辦的做法,則從缺乏法律依據、越過法律界限、幹擾企業經營、有害民生等方面進行了批判點評,稱這種方式“用力過猛”。

這兩則新聞讓人感觸頗深的,并非新聞本身,而是下邊的評論

我跟大家的感覺一樣,一個運動員,一個演員,隻是在自己的崗位上敬業而已,可,這可是感動中國人物啊!

牛犇和張雨霏都是我喜歡的,他們隻是敬業而已,談不上感動中國,比他們能夠感動中國的人太多。感覺現在的評選導向有嚴重問題!

那個猶豫半天跳下大橋救起落水女子的 過後說再有這種事情可能不敢再跳的小夥子才真的感動人呢!真實、可愛,既普通又不普通!

自那位靠踩三輪車撿破爛資助學生的老人都無法“感動”中國的時候我就再也不看這節目了。

感動中國感動了評委、央媒評酒席禁令遭怒怼,形式在上還是下?

建議央媒評論員,先去雲貴川實地調研,看看當地的酒席有多麼的泛濫,再做評論!!

我是堅決支援的,你們真不了解農村濫辦酒席的瘋狂程度!一天可以吃7處!其實就是攬錢!

感動中國感動了評委、央媒評酒席禁令遭怒怼,形式在上還是下?

希望外地的媒體,來當地做民意調查!再報道新聞也不遲!不能片面報道!知不知道在南川當地百分之八九十的老百姓,都是大力支援政府出台的這則通知!本來月薪僅3000,每個月送人親都不夠,甚至有時候一天送人親錢就是一兩千。倡導移風易俗,倡導婚事新辦、喪事簡辦、餘事不辦!咱們當地老百姓大力支援!

感動中國感動了評委、央媒評酒席禁令遭怒怼,形式在上還是下?

“牧之野”“中國人怎麼不行了”文章中的幾句話,則讓人深有感觸

在談到中國在突破西方和美國的技術等各方面的封鎖時,這樣說:

感動中國感動了評委、央媒評酒席禁令遭怒怼,形式在上還是下?

我們需要搞明白,中國有現在,不是躺在床上做夢而來的,也不是美國人的恩賜得來的,而是一點點從地獄模式刷經驗更新過來的。

我們的社會缺的不是硬體,缺的是一種精神、一種骨氣。

考核就是流量KPI,口号就是“搞錢”,刷着小視訊就像現代鴉片成瘾。

在說到科研人才的時候,他說:

感動中國感動了評委、央媒評酒席禁令遭怒怼,形式在上還是下?

我們要有一批坐冷闆凳的,不急功近利的,搞基礎性研究的研究人員。但是現實情況卻是“非升即走”的指揮棒揮舞越來越讓人喘不過氣,大家都很卷,而且卷的很多沒有意義。

不要讓科研人員寒心,科研人員可以吃苦受累,但沒必要受委屈。

看完這兩則新聞和一篇文章,“九農”就在想:

誠然,現在的這個社會非常卷,卷的很是嚴重,從上到下,都在卷。卷是一種好事,但隻注重形式而不注重内容的卷,或許并非好事!

《感動中國》作為中央電視台精心打造的精神品牌欄目,被稱為“中國人的年度精神史詩”,但2023年評選出的十大人物卻在社會中引起如此高的争議,到底是社會群眾認知有限,無法體會其内含的精神力量;還是欄目本身有點脫離群眾、脫離基層,評選結果不能引發大家的共鳴?

央廣網作為中國最大的綜合新聞網站和中國最具影響力的網絡媒體之一,在評論一些社會熱點事件的時候,有的評論能夠引起社會大衆的強烈不滿,到底是評論人深入基層、深入民間調研、聽取民聲不夠,還是基層大衆受限于所處環境、受制于知識不足而不能領會央廣網評的精神實質?

不管是體制内還是體制外,從上至下的各種各類、名目繁多的考核,數字、流量、增速、增量、印證資料,等等,最終對于普通老百姓來說,能夠得到的是什麼?難道僅僅是那被平均化的幾萬元的收入?

感動中國感動了評委、央媒評酒席禁令遭怒怼,形式在上還是下?

“要當先生,就得先當學生”。1942年,毛主席就說:“隻有做群衆的學生才能做群衆的先生。如果把自己看作群衆的主人,看作高踞于‘下等人’頭上的貴族,那末,不管他們有多大的才能,也是群衆所不需要的,他們的工作是沒有前途的”。而今,有幾個老百姓接受過比村書記、社群書記更高一級上司的問詢,當然,那些經常被慰問的對象除外。又有多少上司能夠确定自己下鄉調研時聽到的都是真話?

問政于民、問需于民、問計于民,提出來多少年了,但真正問民的,多還是少?自在民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