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我欠表舅一个蝈蝈葫芦

作者:老家许昌
我欠表舅一个蝈蝈葫芦

文‖李群成 图‖网络

1969年初冬,我一个年近半百的表舅,知道我会编蝈蝈葫芦,就步行八、九里来到我们家,要我给他编上一个。表舅轻易不张口,我自然当即答应了下来。只是不久我就当兵离开了家乡,待服役到第四个年头回家探亲时,他已经去世了。故此,没能兑现我对他老人家的承诺。

说起我会编蝈蝈葫芦,虽然是小事儿一桩,但是,还真有点故事可以给大家说道说道。(想看看本文作者李群成老师上回写了啥美文?欢迎点击以下链接:芦花鸡:虽过60多年,每想起那搏斗场面,仍令人惊叹)

1966年我还在许昌县完中读书。6月初麦收假过后我回到学校,到特殊时期后,因为完中是县办中学,绝大部分学生都来自农村。1967年春节过后,学校不上课,学生基本上都回家参加劳动了。

那个年代农家常用的篮子、粪筐、篓子和荆耙子(架子车两头的堵头)等等,集市上有卖的。但是,由于农村普遍都比较穷,很多家庭是买不起的。我本家的国安哥和松灿哥,就率先自学编起了篓子、荆篮等,我家西邻居的(陈)长山哥,开始学编草帽圈儿。看到他们都在自学编篮子、篓子,我也开始琢磨自己应该学编点什么。

我欠表舅一个蝈蝈葫芦

恰巧家里有一个我大爷爷在世时,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用榆树条子编成的,而且还用桐油油过的拳头大小的蝈蝈葫芦,不但美观、结实,还非常实用。所以,我就萌发了自学编蝈蝈葫芦的想法。

因为那个年代农村娱乐活动很少,就是县电影队到农村放电影,一个村子一两个月也不一定能轮上一次。没有娱乐项目,很多人尤其是老年人都喜欢养蝈蝈,我自然也不例外。

想法既然有了,自然是说干就干。大热的夏天,我跑到我们家南边的沟里去割榆树条。大伯看到并得知我的想法后,他告诉我,夏天的榆树正处在旺长期,条子太脆,是不能编东西的。只有霜降过后,榆树条才会变得绵软,才适合编蝈蝈葫芦什么的。

我就耐心的等啊等,直到几场秋雨过后,树上的叶子在寒风的催促下,逐渐变得发黄起来,最后也都很不情愿地飘落到了地上,只有几片残叶像刚断奶的孩子,还死死地粘在枝条上不愿离开。榆树条在酷霜的摧残之下,也变得软绵绵的,也正是我们割条子编物件的好时候。

我欠表舅一个蝈蝈葫芦

我跑到沟头割来细细的榆树条子,比照着我大爷爷所编蝈蝈葫芦的样子,起底、编织、上收、分股、做箍、收口等。

由于是比葫芦画瓢式的自学,编好的第一个蝈蝈葫芦不但歪歪扭扭,而且还软乎乎的,正巧被队里会计(陈)土琴叔碰到。他嘲笑我说:“看你编的蝈蝈葫芦跟烘柿一样”,说着,拿起来用手一捏就捏扁了。尽管编的不好,但是,也算是我自学编成的第一个蝈蝈葫芦,看着他给我捏扁了,心里也着实难过了一阵子。不过,他的嘲笑反而督促我下定了要编好蝈蝈葫芦的决心。

此后,我就认真分析编蝈蝈葫芦的每一个细节、步骤,琢磨着怎样才能编得更好。通过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最后慢慢琢磨出了哪个地方该用力收紧,哪个地方该续条、分股,哪个地方该上收,等等。后来,我编的蝈蝈葫芦真的和我大爷爷编的一样结实、美观。冬天把自己编的葫芦揣在腋下,聆听着蝈蝈“嘀嘀嘀嘀”的叫声,心里自然也是美滋滋的。村里不少人知道后,也开始找到我,要我给他们编蝈蝈葫芦。

后来,我也跟国安、松灿哥一样,学会了编篓子、荆篮、荆耙子。

我欠表舅一个蝈蝈葫芦

编篓子、荆篮、荆耙子,和编蝈蝈葫芦的程序差不多,只不过用的荆条要比编蝈蝈葫芦的榆树条子粗得多,编起来要费力一些。但是村子里没有野生的荆条,就只有在二队的荆条园里打主意了。

有一天晚饭后,弯弯的月亮犹如一把镰刀,悠然地在半空挂着,天空也似明似暗的。由于已是深秋季节,地里基本上没有了活计,大人们吃过晚饭都跑到牲口屋里蹭温暖、侃大山去了,很少有人出来走动。我拿起镰刀独自来到二队的荆条园里,准备割一点荆条回家,好编一副荆耙子。

我刚割没有几根,突然看到不远处的土墙外,有一个人拿手电筒照到了我。我以为是二队的干部来巡查的,就蹲着一动不敢动。拿手电筒的人端详了一会儿,突然问:“是群成吗?”我一听是松灿哥的声音,才知道他和我一样,是来执行“秘密任务”的,也就把心放了下来。松灿哥也很快跳到荆条园里,和我一起割起了荆条。

我欠表舅一个蝈蝈葫芦

回家后,我把割来的荆条又放了几天,才编起了一副荆耙子,放到架子车上好用极了。十几年后我回老家探亲,家里还在使用着我编的荆耙子。

最后我又学会了编草帽圈儿。编草帽圈儿和编篓子、篮子、荆耙子是不一样的,是要有一些技巧的。

编草帽圈儿前,要先选好一根稍微粗一些的竹竿,破成一根根1公分宽多一点的竹批子,并把靠里一层的部分刮掉。刮好后的竹批放在水里泡上一天,待略微软一点的时候,用小刀在一端开几个口子,再顺着竹批的韧劲用手慢慢的向一边掰,竹批就会靠着自身的硬度,一段一段的慢慢裂开。把竹批全部准备好后,就可以一圈套一圈地编成一个大圆圈,再放到草帽里侧固定好就可以了。用竹批编就的草帽圈儿,既结实,又耐用,很受大家的欢迎。

时间犹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转眼间,这些都是五十多年以前的事儿了,尤其是没能给表舅编一个蝈蝈葫芦,心里一直有一种愧疚感:我欠表舅一个蝈蝈葫芦。

2024年3月于海南

我欠表舅一个蝈蝈葫芦

【作者简介】李群成,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书法、美术作品多次入选(获奖)中国书协和河南美协的展览。在报刊及互联网发表散文、艺术理论、评论、随笔180余篇40多万字,诗词(楹联)数百首。出版有《李群成书法作品集》《崛起中原—中国当代书法名家李群成》《春诵秋吟·李群成诗词楹联集》《沃野颐真·李群成诗词集》《尘封的岁月》。

1、本文由作者授权发表,文责作者自负,如有侵权,请通知“老家许昌”今日头条号立即删除。本文作者观点不代表“老家许昌”今日头条号立场。

2、文图无关。文中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摄影者或原制作者所有,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本文所用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本今日头条号立即删除。

3、“老家许昌”版权作品,转载或投稿请发邮件至[email protected]

爱许昌老家,看“老家许昌”。 老家许昌,情怀、温度、味道!

本文为头条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