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孙殿英当年盗取慈禧墓,在举国声讨中最后如何化险为夷?

作者:游戏精彩

所谓的举国声讨,当然有些言过其实,闹得最凶的,无非是满清遗老而已。

事实上,当时抢先爆料的路透社报道中,也没有提孙殿英的名字,国内各大报社虽然纷纷跟进,道理跟现在也差不多,都在抢新闻嘛。报道中的措辞,涉及嫌疑人,则大多是语焉不详,有说“直奉联军某部”的,有说“逆军残部”的,也有说是“某方残军”的,虽然知情人士心知肚明,但民众大多数还是蒙在鼓里的。在这种情况下,你让大家怎么举国声讨?即便是清朝皇室宗亲为代表的满人群情振奋,那也是针对这次大胆妄为、规模空前的盗墓行为,板子并没有落到孙殿英军长身上。

孙殿英当年盗取慈禧墓,在举国声讨中最后如何化险为夷?

孙殿英为什么盗墓?一般来说,原因有这么几个:

一、血海深仇。孙殿英小时候,他父亲就是死在了与旗人的纷争中,杀父之仇的种子,早早就埋在了幼小的心中。

二、筹措军饷。孙殿英出身草莽,无论在直奉军阀还是在国民革命军中,都没有过硬根基,孙殿英只好通过投靠、钻营及时变换阵营,以图自保。事发时,刚刚改换门庭不久,粮饷不继,只好铤而走险。

孙殿英当年盗取慈禧墓,在举国声讨中最后如何化险为夷?

三、事出有因。没有证据说明孙殿英是蓄谋已久,反倒有迹象显示,他是受到启发,临时起意。受到了谁的启发?恰是孙殿英奉命追击的奉系兵匪马福田部,他得到了马部正在密谋盗掘清东陵的确切消息。

话说“节操”这东西,对当时的孙殿英来说,是不曾拥有,也不值得拥有的,正是有了马部的灵感,报仇和谋财这两件大事才顺理成章的转化为盗墓的动机,并很快组织了实施。

孙殿英当年盗取慈禧墓,在举国声讨中最后如何化险为夷?

溥仪一听乾隆、慈禧都被刨出来感受新时代的气息了,组织一班宗亲到处鸣冤告状,要求政府彻查凶嫌,开始时据说政府也是非常重视,表达了维护民族团结、坚决揪出这个坏分子的决心。后来一是孙殿英舍得打秋风,上层得到不少好处,二是老孙这个家伙实在命好,眼看保不住他时,蒋冯阎中原大战烽烟再起,这个家伙马上成了双方拉拢的对象,化险为夷。

孙殿英当年盗取慈禧墓,在举国声讨中最后如何化险为夷?

可能是觉得在全国老百姓心中的形象受损,痛定思痛的孙殿英开始用实际行动修补,九一八事变一年半后的1933年2月,第四十一军军长孙殿英奉命在赤峰阻击进犯日军,与优势火力的大部日军相持七昼夜,而后继续耐心组织长期作战。

这一扛就扛了整十年,1943年4月,日军在豫北地区将孙部包围,即将覆灭之际,孙殿英又恢复了旧日本性,投降了日军,至此,形象修补努力正式结束。

孙殿英当年盗取慈禧墓,在举国声讨中最后如何化险为夷?

在掏出正义的钉子把孙殿英钉死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之前,不妨略作思考,十年,这段时间不长,可也真的不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