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媒体人徐亮:负债人的“难以言表”之痛,折射互联网金融市场乱象

作者:壹家媒
媒体人徐亮:负债人的“难以言表”之痛,折射互联网金融市场乱象

几年前,互联网金融浪潮席卷全国,P2P网贷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数量一度多达5000余家。这些平台在为广大投资者和负债人提供便捷金融服务的同时,也积累了海量的客户信息,数量高达数亿条。然而,这些信息的保管和使用情况却令人担忧,尤其是与债务无关的信息,如负债人的通讯录、通话记录等,竟被部分P2P平台用作催收“工具”,严重侵犯了负债人的隐私权。

然而,我们现在要想的问题是那些侵害负债人的P2P网贷平台和他们委外的第三方催收人员是否要承担相关的法律责任呢?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的是,无论负债人是否还清贷款,P2P网贷平台都有义务保护客户信息的隐私和安全。如果平台在运营过程中非法获取、滥用或泄露客户信息,那么即便负债人已经履行了还款义务,平台也应当为其过去的侵权行为承担法律责任。这包括但不限于民事赔偿、行政处罚甚至刑事责任。

媒体人徐亮:负债人的“难以言表”之痛,折射互联网金融市场乱象

河南的小徐在上海一家名为“某某巴士”的网贷平台借款23次,这本是普通的金融交易行为。然而,在他因单位延迟发放工资而面临短暂的资金压力时,却接到了一连串来自陌生号码的催款电话。这些电话让小徐深感困扰,也让他对“某某巴士”的催收行为产生了深深的疑虑。

面对小徐的质疑,“某某巴士”的官方客服回应称,他们委外的第三方催收机构合法合规。然而,当小徐要求提供这些催收机构的基本信息时,客服却避而不谈,甚至拒绝提供任何证明其合法性的证据。这种遮遮掩掩的态度让小徐更加怀疑,所谓的“合法合规”不过是客服的口头承诺,实际上可能存在欺诈消费者的嫌疑。

在这个法治社会,任何机构和个人的行为都应当受到法律的约束和监管。如果“某某巴士”委外的第三方催收机构真的合法合规,那么他们应该能够轻松地提供相关的证明文件和信息。然而,客服的回避和拒绝,让人不得不怀疑这些催收机构的合法性。

更让小徐担忧的是,如果这些催收机构不合法,那么他们打电话的行为就可能涉嫌违法。毕竟,就连“某某巴士”自己都无法证明这些催收机构的合法性,那么这些所谓的“催收”人员是否具备合法的催收资格,就成了一个大问题。

媒体人徐亮:负债人的“难以言表”之痛,折射互联网金融市场乱象

此外,小徐还担心,“某某巴士”可能将自己的个人信息泄露给了这些身份不明的催收人员。这不仅仅是侵犯了个人隐私权的问题,更可能涉及到教唆或支持他人实施犯罪的行为。毕竟,这些催收人员利用小徐的个人信息进行催收,很可能会采取一些不当甚至违法的手段。

对于“某某巴士”来说,他们作为信息收集和处理的主体,有责任和义务确保用户信息的安全和保密。然而,他们却将小徐的个人信息泄露给了身份不明的催收人员,这无疑是对用户信息安全的不负责任。

特别是,在我还清“某某巴士”网贷平台的贷款后,本以为能摆脱催收的困扰,回归平静的生活。然而,现实却与他的期望大相径庭。那些身份不明的催收人员不仅没有停止他们的行为,反而变本加厉,继续给我打电话催款。这让我不禁质疑,如果这些人员不是“某某巴士”委派的,他们为何会在自己还清贷款后还继续利用非法手段逼迫自己还款呢?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禁要问:“某某巴士”作为一家专业的网贷平台,是否有责任和义务确保用户在还清贷款后不再受到任何形式的催收困扰?他们是否应该对委派的催收人员的行为进行严格的监管和约束?

媒体人徐亮:负债人的“难以言表”之痛,折射互联网金融市场乱象

答案显然是肯定的。然而,“某某巴士”却未能履行这些基本的职责和义务。他们不仅未能有效保护用户的个人信息和权益,还放任催收人员继续对用户进行非法催收。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也违背了基本的职业道德和操守。

还清贷款后的这几年,我反复思考一个问题:在我因逾期而遭受困扰的时候,“某某巴士”将我的债务信息、手机通讯录乃至通话记录中的关联人员信息泄露给那些身份不明的催收人员之前,他们是否曾认真考虑过,在我最终还清贷款之后,这些个人隐私信息该如何妥善处理?

一个专业的、负责任的金融机构,应当把客户信息的保护和隐私权的尊重放在首位。这不仅是对客户的基本承诺,也是法律法规的明确要求。然而,“某某巴士”的做法却让我深感失望和担忧。

在我逾期的那段时间,我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经济负担。而“某某巴士”的催收方式更是雪上加霜,他们不仅频繁打电话骚扰我,还将我的个人信息泄露给不明身份的人员。这种行为不仅侵犯了我的隐私权,也让我对“某某巴士”的专业性和职业道德产生了严重的质疑。

媒体人徐亮:负债人的“难以言表”之痛,折射互联网金融市场乱象

更令我难以接受的是,在我还清贷款后,这些泄露出去的信息并没有被妥善处理。我仍然时常接到各种骚扰电话,这些电话不仅打扰了我的正常生活,也给我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我不禁要问,“某某巴士”在将我的个人信息泄露给催收人员之前,是否曾考虑过这些信息的敏感性和重要性?他们是否曾设想过,在我还清贷款后,这些信息应该如何被安全地删除或销毁?

一个负责任的金融机构,应当有完善的客户信息管理制度和隐私保护机制。在客户还清贷款后,他们应当及时删除或销毁客户的个人信息,确保这些信息不会被滥用或泄露。然而,“某某巴士”显然没有做到这一点。

首先,从隐私权保护的角度来看,“某某巴士”将客户的个人信息泄露给不明身份的催收人员,这一行为已经涉嫌侵犯客户的隐私权。根据《个人信息保护法》,任何组织、个人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因此,“某某巴士”需要为其泄露客户信息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包括可能面临的行政处罚以及向受害者支付相应的赔偿。

媒体人徐亮:负债人的“难以言表”之痛,折射互联网金融市场乱象

其次,从合同法的角度来看,借款人与“某某巴士”之间签订了借款合同,双方应当遵循合同约定。在借款人还清贷款后,合同关系已经终止,“某某巴士”理应停止一切与催收相关的行为。然而,他们却未能做到这一点,继续通过不明身份的人员对借款人进行骚扰,这显然是违反了合同法的规定。借款人完全有权要求“某某巴士”停止这种行为,并承担因违约造成的损失赔偿责任。

再者,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角度来看,作为消费者的借款人在贷款过程中享有个人信息受保护的权利。“某某巴士”的行为不仅侵犯了消费者的隐私权,也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因此,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有权要求“某某巴士”停止侵害、赔偿损失,并可以向有关部门投诉举报,要求对其进行查处。

然而,我们现在遇到的问题是根本无法追究“某某巴士”的法律责任。在“某某巴士”委外的催收机构长期的恶意骚扰下,我们中的许多人不仅失去了工作,甚至连找到新工作的机会都变得渺茫。生活的基本保障受到了严重威胁,我们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更令人痛心的是,在我们生活的这个法治社会,还有很多像我一样经历着同样遭遇的人。我们面临着巨大的困境,根本没有足够的能力和资本去与这些违法的资本势力对抗。

媒体人徐亮:负债人的“难以言表”之痛,折射互联网金融市场乱象

当我们尝试收集证据并报警时,我们面临的却是立案的艰难和可能的报复风险。我们不知道警方是否会立案调查,更担心的是,一旦我们采取了行动,是否会遭受更加疯狂的报复。这种担忧让我们在维权之路上步履维艰,甚至有些人因此选择了放弃。

我也曾想过通过起诉来解决自己的问题,但现实却让我深感无奈。作为基层群众,我们对法律知识的了解有限,根本不知道该如何与这些知法犯法的资本势力对抗。我们缺乏专业的法律知识和足够的资源来支持我们的诉讼行动,这使得我们在维权之路上更加艰难。

媒体人徐亮表示,负债人的“难以言表”正是互联网金融市场胡乱局面的深刻写照。在这个看似繁荣却充满乱象的市场中,无数负债人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和痛苦,他们的声音往往被忽视,他们的困境往往被掩盖。

互联网金融市场的兴起,本应为人们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然而,在发展过程中,一些不法分子和不良机构却利用市场的漏洞和监管的缺失,进行各种违法违规操作,导致市场乱象丛生。这些乱象不仅损害了负债人的利益,也破坏了市场的健康发展。

媒体人徐亮:负债人的“难以言表”之痛,折射互联网金融市场乱象

负债人的“难以言表”,首先体现在他们面临的高额利息和不合理收费上。一些互联网金融平台在提供贷款服务时,往往以高息和隐藏费用为手段,剥削负债人的利益。这些高额的利息和费用,使得负债人在还款过程中倍感压力,甚至陷入无法自拔的债务泥潭。

其次,负债人的“难以言表”还体现在他们遭受的恶意催收和侵犯隐私上。一些催收机构为了追讨债务,采用各种恶劣手段,对负债人进行骚扰、恐吓甚至暴力威胁。同时,一些平台在收集和使用个人信息时,也存在严重的泄露和滥用问题,给负债人的隐私安全带来巨大隐患。

更为严重的是,这些乱象还滋生了大量的非法集资和诈骗行为。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互联网金融平台的名义,进行非法集资和诈骗活动,给投资者和负债人带来巨大损失。这些行为不仅扰乱了市场秩序,也严重损害了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形象和信誉。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