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联”享共建 “盟”生动力 平坝探索“兵支书”联盟合力促发展

作者:数字贵州新闻

近年来,安顺市平坝区紧盯示范引领,拓展“兵支书”效应,充分发挥了退役军人在乡村振兴、社会治理等经济社会发展领域中的示范带头作用。如今,平坝区继续挖掘退役军人“协同作战”能力强、示范带头效果好的特点,探索组建“兵支书”联盟,以多元联动、资源联享、优化服务,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发展。

“联”享共建 “盟”生动力 平坝探索“兵支书”联盟合力促发展

肖正强与村民一起采收

肖正强是一名退役军人,2016年成为平坝区白云镇平元村的一名“兵支书”。肖正强发挥退役军人能吃苦、能战斗、能奉献的斗争精神,带领平元村探索村集体经济与农民合作社融合发展模式,培育了蔬菜、优质水稻、生猪代养、花椒等产业。同时深入推进全村各项综合治理工作,带动群众共同参与村级事务,凝聚全村上下的干劲,通过基层党组织共建、发展特色产业、深化助学兴教、培育文明乡风等方式,让平元村面貌一新。

肖正强告诉记者,在白云镇,平元、肖家、郝下、洋溪、林下这五个相邻村都是“兵支书”的所在村。这五个村的乡村旅游禀赋各异,有田园风光、有历史遗址、有露营民宿、有采摘体验。如果五个村能形成合力,连片打造,充分挖掘文旅一体产业资源,就能把分散旅游点做成能留得下客人的乡村旅游项目。

“联”享共建 “盟”生动力 平坝探索“兵支书”联盟合力促发展

平元村田园风光

肖正强的所构想的发展思路,正是平坝区委组织部与平坝区退役军人事务局探索组建的“兵支书”联盟。

近年来,平坝区以贵州省第十一届村“两委”换届为契机,建立农村优秀退役军人台账375名,鼓励退役军人积极投身乡村振兴。依法依规将61名退役军人选为村“两委”成员,19名退役军人选为村党组织书记,储备村“两委”后备力量23名,并从“兵支书”中提拔1人进入乡镇领导班子,依托安顺市提升农村发展党员质量“三年行动计划”,吸纳了众多优秀退役军人投身基层建设、服务家乡发展。

而在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后,乡村治理亟须壮大服务力量。平坝区充分挖掘退役军人“协同作战”能力强、示范带头效果好的特点,探索组建“兵支书”联盟,力图以多元联动、资源联享、优化服务,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发展。

“兵支书”联盟以白云镇为试点、以平元村为核心,召集邻村的5名“兵支书”,组建联盟。将5个村的临近资源进行整合,搭建议事共商平台,畅通信息交流渠道,促进资源共享、优势共享、短板共补、整体破难、共同发展。

“兵支书”联盟建成以来,挖掘出敢拼搏、善经营、能带富的“土专家”“田秀才”16人,组织种养殖技术交流活动12次,举办带头培训8次,开展技术人员跨村指导12次。5名兵支书联合向上争取资金2709万元,修建完善基础设施,形成产业聚集地,推动产业强村资源流入产业弱村,实现村与村共享产销资源,带动1个村从集体负债到2023年食用菌种植营收80万余元,带动2个村从没有成型产业到生猪代养分别年出栏3000头和1000头,有力提高了联盟村的产业效益。

“联”享共建 “盟”生动力 平坝探索“兵支书”联盟合力促发展

昊禹米业车间

“兵支书”联盟会定期组织“兵支书”共议共谋发展规划,探索建立联动服务机制,促进“兵支书”联盟内各村人才互相流动,把能人吸引到联盟村的产业上来。同时,继续探索实施“兵支书”“兵经理”合作计划,以平元村和龙头企业昊禹米业为合作试点,村集体将场地和设备折算入股企业,盘活现有资源,昊禹米业为当地村民特别是脱贫户提供就业岗位和技术指导,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兵支书”“兵经理”合作以来,共计投入场地1000亩,收割机、插秧机等设备4个,带动150人次村民就业,人均年增收3000余元,形成以党建品牌塑造产业品牌的良好发展势头。

目前,平坝区由退役军人创办的企业有30家(含个体工商户),创业带动退役军人就业人数42人。“兵支书”联盟的建立将持续拓展“兵支书”经验外延,鼓励退役军人互相协作,以自身发展反哺家乡,赋予“兵支书”品牌更丰富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