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地主收养红军烈士遗孤,建国后生母寻回亲子,孩子跪谢养育之恩

作者:趣史大人

如果您喜欢这篇作品,欢迎点击右上方“关注”。感谢您的鼓励与支持,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1937年正月时节,凛冬早已经到来,甘肃省临泽县张家庄天气恶劣,寒霜满地,村庄气氛压抑窒息。这时,划破了沉闷的天际。

“是个男孩!”接生婆高兴的将婴儿捧给吴仲廉与曾日三夫妇。眼前的男婴是吴仲廉的第一个孩子。

初为父母,迷茫与痛心却使两人互相对视一眼,眼中含泪。吴仲廉轻轻摇晃着怀里安睡的孩子,饱含着对孩子的不舍。

地主收养红军烈士遗孤,建国后生母寻回亲子,孩子跪谢养育之恩

几天后,时任红九军敌工部副部长的吴仲廉,再次与丈夫踏上西征征途,他们刚出生不久的孩子却“消失”了。

与此同时,张家庄里有名的地主“王菩萨”王学文家传出喜讯,妻子秦莲生了一对双胞胎!

吴仲廉与丈夫曾日三为什么不能抚养孩子长大?当时的红军面临着怎样的困境?吴仲廉又为什么要将孩子交给一个地主呢?

井冈山女英杰

1908年的一个冬日,湖南省某个偏远地区的一个小村落里,吴仲廉出生了。

吴家是世代务农的贫民家庭,吴仲廉,平日里吃不上什么饭,但面对书籍时,她却经常两眼放光,逮住书就读个不停。

地主收养红军烈士遗孤,建国后生母寻回亲子,孩子跪谢养育之恩

1926年的一个春天,吴仲廉不负众望,考上了衡阳市立第三女子师范学院。

从小县城走进城市,更大更宽广的世界展现在吴仲廉面前。当时的中国时局纷繁复杂,可谓是山河破碎风飘絮。

吴仲廉从小就立志要“救亡图存”,但找不到合适的参加革命的方式。

命运没有让吴仲廉在历史的交叉口等待太久,吴仲廉在学院里很快遇到了自己的闺中密友,也是她走向红色革命道路的良师益友——曾志。

地主收养红军烈士遗孤,建国后生母寻回亲子,孩子跪谢养育之恩

曾志原名是曾昭学,之所以改成曾志,据她所说,是要“增长我们女同志的志气!”曾志对于开明思想的接受程度可见一斑。曾志是吴仲廉的老乡,同我党有着密切联系。

1926年,国民革命运动引起了湖南农民蓬勃的反应,吴仲廉义无反顾的投身革命浪潮之中。

经过革命文化熏陶,吴仲廉经曾志介绍,在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很快,1928年湘南起义爆发,吴仲廉果断参与,并和曾志、另外一个同乡彭儒一起上了井冈山。

井冈山上红旗招展,吴仲廉和曾志、彭儒都接受过高等教育,对党的革命纲领和革命目标高度认同,三人都英姿飒爽,做起事情来雷厉风行,很多男同志都自愧不如。

地主收养红军烈士遗孤,建国后生母寻回亲子,孩子跪谢养育之恩

三人在当时风起云涌的革命形势中名气很大,并称为“井冈山三女英杰”。

尤其是吴仲廉,她在毛主席身边做文书工作,著名的古田会议的抄写工作,便是由她全程参与并完成的。

风华正茂的吴仲廉,在井冈山上遇到了自己的第一任丈夫——曾日三。

古田会议后,时任红三军政治部主任的曾日三便与吴仲廉结婚了。即使在紧张的革命征途中,两人也一直想要一个孩子。很快,二人的愿望实现了。

西征途中的孩子

1936年10月,红军胜利会师。吴仲廉摸着怀里已经有8个月大的孩子,高兴的与丈夫曾日三商量,要好好歇息几天庆祝胜利。

夫妻二人结婚以来甜甜蜜蜜,但由于奔波操劳,再加上两人都是活跃的革命分子,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怀上身孕。

地主收养红军烈士遗孤,建国后生母寻回亲子,孩子跪谢养育之恩

可想而知,这个在战火纷飞年代怀上的孩子,给了吴仲廉和曾日三多么大的慰藉。那段为数不多的祥和时光里,夫妻二人总是依偎在一起畅想孩子的未来,恬静温馨。

然而,时局总是瞬息万变,这样喜悦的时光还未持续多久,夫妻二人就再次踏上征途。

也是在10月,为了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中央组建西路军,向河西走廊进军。

身为红九军敌工部副部长的吴仲廉与丈夫曾日三奉命西征,沿途和国民党方面的“马家军”展开激烈的斗争。

地主收养红军烈士遗孤,建国后生母寻回亲子,孩子跪谢养育之恩

马家军装备精良,作战风格彪悍残酷,他们一直以来都在西北方面活动,将革命根据地隔断,是红军战士的心头大患。

队伍行进到甘肃省西北部时,马家军在当地的势力错根复杂,沿途经过的村庄一见到红军就紧闭门户。此情此景让吴仲廉和曾日三紧皱眉头。

原来,马家军在甘肃省被他们控制的地方长期进行针对中共的舆论宣传,久而久之,这里的民众也觉得红军是敌人。

地主收养红军烈士遗孤,建国后生母寻回亲子,孩子跪谢养育之恩

在甘肃省临泽县,老百姓原本不愿意让红军进入村庄大门,但吴仲廉显眼的大肚子,让村庄里年过半百的妇女们心生同情,再加上红军将士们严肃的作风和清廉的风气,最终赢得了这些素不相识的百姓们的信任。

红军进村以后,既不像马家军他们一样又打又抢,将村子里的干粮席卷一空,只留下长势不好的庄稼给百姓,让他们不至于饿死;更没有出现强抢妇女的情况,红军将士们的脸庞纯净澄澈,一看就是一群好人。

地主收养红军烈士遗孤,建国后生母寻回亲子,孩子跪谢养育之恩

所以就这样,吴仲廉挺着即将生产的大肚子,在临泽县一户姓张的老百姓家里安顿了下来,等待着自己的孩子顺利出世。

在这期间,马家军的人曾数次搜查村庄,虽然都被拥戴红军的老百姓糊弄过去了,但村庄里的情绪仍然十分紧张,吴仲廉更加忧心孩子以后的境遇。

曾日三时任红九军政治部副主任,他作为一个优秀的长期作战的革命人士,自然知道妻子吴仲廉愁眉不展的原因是因为什么。

西征才刚刚起步,肯定不能带着孩子继续接下来的征程,且不说路上危险重重,他们更怕年幼的孩子被敌人掳走。

但再多的话都不必细说,夫妻二人心有灵犀,自然明白眼下最重要的,还是把孩子顺利生下来。

地主收养红军烈士遗孤,建国后生母寻回亲子,孩子跪谢养育之恩

将孩子交给地主

1937年1月,伴随着婴儿嘹亮的一声啼哭,吴仲廉和曾日三的孩子出生了,是个男婴。

此时,吴仲廉所负责的部队已经在临泽县驻扎很久了,迫切需要转移。

因此,孩子才出生十天不到,吴仲廉和曾日三就要开始考虑将孩子托付给他人的问题了。

地主收养红军烈士遗孤,建国后生母寻回亲子,孩子跪谢养育之恩

接生婆知道两口子的想法后主动向他们介绍:“我前几天才给王菩萨家的女人接生咧!和你家小孩出生时间差不多,这么看,长的还挺像!你可以把孩子交给他们家,菩萨人好,也放心,对外就说是双胞胎嘛!”

原来,临泽县有个远近闻名的地主,叫做王学文。

虽为地主,但王学文从小深受进步思想影响,并不像传统地主那样剥削贫苦的民众,反倒乐善好施,经常接济那些交不起地租又收成不好的农民,在当地被人叫做“王菩萨”。

地主收养红军烈士遗孤,建国后生母寻回亲子,孩子跪谢养育之恩

“地主?”吴仲廉本来对王学文家的物质条件十分心动,但听说他的阶级身份后,还是不免有些犹豫。

曾日三将这一情况上报给了组织,经过组织调查研究后认为可以一试,于是两口子趁着夜色敲响了王学文家的大门。

接生婆事先给王学文打了声招呼,但由于吴仲廉两口子身份敏感,她并未透露想要王学文家收养的孩子是什么身份。

地主收养红军烈士遗孤,建国后生母寻回亲子,孩子跪谢养育之恩

门开了一条缝,王学文谨慎的打量了下夫妻二人的穿着,心中惊疑不定:难道让他收养的孩子……是红军?!

但刚生完孩子不久的吴仲廉经不起在冷风中持续的吹拂,体力已经不支,两眼一闭,虚弱的就快要晕倒了。

王学文毕竟心地善良,赶紧把两口子迎入家中。王学文的妻子秦莲也是个热心肠,看到吴仲廉的情况,感同身受,她也是做母亲的人。

“大妹子啊,你这个孩子,我们帮你养,没有问题!”

“谢谢大哥,谢谢大嫂!等战争平息了,我们一定回来看你们,报答你们的恩情!”

地主收养红军烈士遗孤,建国后生母寻回亲子,孩子跪谢养育之恩

王学文和秦莲将吴仲廉的孩子起名为“王继曾”,希望他长大后也能不负当年的这份托付之情,能记得自己父母,继承红军的意志。

吴仲廉和曾日三含泪和自己的孩子道别,向祁连山方向行进。

然而,刚经历过长征的红军将士们还没得到很好的修整,再加上装备并不精良的原因,在与马家军的战斗中损失惨重,寡不敌众,曾日三等人被敌军俘虏,最终为掩护同志,壮烈牺牲。

吴仲廉悲痛不已,随后也被敌人俘虏,她只能继续忍痛前行,等待党组织的营救。

地主收养红军烈士遗孤,建国后生母寻回亲子,孩子跪谢养育之恩

西路军失败后,吴仲廉被押送至国民党的大本营——南京,在国民党关押政治要犯的监狱里做着苦工。光阴转瞬即逝,吴仲廉在1937年8月终于被党组织营救,顺利返回延安。

建国后,吴仲廉心系当年在甘肃托付给王学文的孩子,无时无刻不想把他接回自己身边。

1950年一个平凡的秋日,王学文见到了阔别许久的吴仲廉,他眼泪一下子就出来了,把时年13岁的王继曾喊了出来:“这是……你亲妈!”

王继曾看着十分陌生的母亲,懵懵懂懂的不想过去认亲,眼眶含泪。

但吴仲廉等不得,她一把搂过孩子动情的呼唤他:“继曾!好名字,好名字啊……”

地主收养红军烈士遗孤,建国后生母寻回亲子,孩子跪谢养育之恩

为革命前途壮烈牺牲的曾日三的身影,再次浮现在吴仲廉脑海中,她满脸泪水。

王继曾在母亲一声声动情的呼唤下,他身上流动着的吴仲廉与曾日三的血脉也被唤醒了。母子间有着天然的纽带,王继曾回到了吴仲廉身边。

此后的岁月里,王继曾和吴仲廉从未忘记王学文夫妻的恩情,在困难时期,吴仲廉向出身不好的王学文伸出援手,帮他渡过难关。

王学文不会后悔当时冒着风险收养了吴仲廉的孩子,吴仲廉也始终对王学文保持着感恩之心!

结语

红军的孩子托付给地主,长大成人后报答恩情!不失为一段佳话!

革命岁月,真情总是能融化身份的隔阂,善良总是能跨越阶级的差异!所谓“军民鱼水情”,便是如此!

同时,我们也要致敬那些像吴仲廉夫妇般,舍小家成大家的革命志士们。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路途中,我们要始终保持信心,对那些冲锋在前的人们,保持高度敬意。

  • 作者:启禾
  • 编辑:夜雨声烦

本文由“趣史大人”原创,已开通全网维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与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