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深度 | “供平过租”的楼市时代是否重临?

作者:香港经济导报社

香港楼市今年开局未见一帆风顺,继续有蚀让成交、继续有劈价出售的案例。最近财政司司长公布“财政预算案”楼市撤辣后,成交量升但成交价只是平平。当楼价没有起色时,却偏偏愈来愈多人租楼避市,导致租金逆市上升。“价平租升”看似不寻常,但更不寻常的是,当租务回报越高,反而越不能吸引买家入市,该怎样解读这现象呢?

租金回报持续升

去年8月,中小型住宅的租金回报重上3厘水平,是自2017年以后首见,而之后回报率亦继续上升。记者翻查差饷物业估价署资料显示,今年3月中,当一层45平方米的中小型住宅,最新平均楼价回落至579万元时,租住同一层住宅的月租却上升至17,280元 ,回报率达3.58厘。

在这“价跌租升”情况下,会引起用家反思应否重新考虑买楼呢?

美联物业住宅部行政总裁布少明说,自从香港楼市全面撤辣后,大量购买力归位,根据美联物业研究中心综合“一手住宅物业销售资讯网”资料及市场消息,3月首20日一手 成交量已录约2800宗,较2月268宗高出超过9倍,预期3月有望录4500宗,将创自1998年11月后的单月新高。他又说,撤辣后二手住宅交投同样显著增加,综合美联分行资料,全港35个大型屋苑每周成交量于撤辣后已连续3周录得逾百宗水平。

记者问布少明,市场有声音认为今次楼市阳春,旺市仅属昙花一现,他回应说,不赞成这说法,今次政府全面撤辣,有助积压多年的楼市购买力持续释放,配合未来美国 减息带动本港息率跟随回落,相信届时将进一步增加租转买上车客、换楼业主及长线收租投资者的入市意欲,令旺市得以维持更长时间。

不过,记者有一位正考虑买楼的朋友说,他正犹豫不决,这是因为租楼成本随时比供楼还要高。他说:“当一层楼供平过租的时候,既然我们始终也要找一个安乐窝居住,又何苦要交租帮人供楼, 就是类近心态,当上车客有充足资金考虑是否入市, 但问题是,究竟目前是否已重回供平过租的时代?”他肯定地说,“并不是现在。”

资料显示,最容易出现供平过租的屋苑集中在细价楼,因为这类银码细的单位,往往租值也不菲,所以记者也特意检视几个上车屋苑,包括沙田第一 城、嘉湖山庄及河畔花园。好像沙田河畔花园,最近震出一宗险守300万元大关的蚀让成交,原业主本身以457万元买入,等于跌价157万元离场,蚀幅达34%。

这个单位面积269呎,假设业主借取90%按揭,手持30万元首期,以现时息口4.125厘计算,拉到最长30年还款期,每月供款大约13,369元,但如果选择租 楼住,同一层物业现时市值租金12,000元,也就是说,做租客仍然比做业主来得划算一点。除非下半年银行真的减息,而减息幅度达一厘以上,在租值不变的前提下,这个单位才会出现“供平过租”。

又好像沙田第一城早前都震出一宗细单位蚀让案例,一个304呎的单位,以383万元售出,较原业主买入价495万元,跌价112万元离场,假设 新业主同样借取90%按揭,以现息口计算,月供17,000元,但类近单位市值租金却只是13,000元,则下半年必须减息最少两厘,才能出现“供平过租”。

中原沙田第一城物业代理陈先生说,虽然租金升、楼价跌,租务回报率高企,似乎仍未见到供平过租的现象出现,但如果纯粹抽出租金,再跟供楼的利息 成本作对比,则即使在现时的高息环境下,有部份屋苑仍然出现供平过租的情况。

他继续说,供楼开支可以分拆出利息及本金,利息部份取不回,这跟租金本质异曲同工。以之前河畔花园及沙田第一城两个成交为例,业主分别月供13,369元及17,000元,但实情其利息支出分别为9,400元及12,000元,其余全数偿还本金,如此看来,明显比租楼吸引。

深度 | “供平过租”的楼市时代是否重临?

怕低吸变高追 欠缺信心入市

但为何记者的朋友在此前提下,仍然未能令他有上车心动,他解释说, 背后原因跟气氛大于一切有关。当大家都觉得楼价越跌越有,自然都会抱着迟买越便宜的心态,也生怕仓促入市,随时会“低吸变高追”,即使明知在高息环境下,部份屋苑仍 出现供平过租,但仍然没有信心入市。

他说,租金回报进一步升温,意味投资者把资金投放在砖头的诱引增加。以一层中小型住宅租务回报3.58厘推算,虽然对照最安全的定存,现时大致维持4厘水平,砖头还未达到非买不可的地步,但显然两项回报的差距正逐步收窄,若 资金能从定存转投砖头的话, 就要看到砖头有升值潜力,因为这是定存所不能发挥的作用,但物业价值是否真的的见底回升? 如果物业价格不断回落,对投资者来 说,等于赚息蚀价,而且买楼还涉及其他额外支出,包括管理费、杂费及物业税,所以现时中小型住宅的3.58厘回报,也只属于表面回报,净回报要再打折扣。

他强调,除非息口回落多一些,对投资者来说,定存再无吸引力;又或者对用家来说,供楼成本进一步减轻,供本多过供息的效应,进一步凸显供平 过租,以至市场信心慢慢恢复过来,否则即使在价跌租升,租务回报趋升的情况下,似乎砖头仍未能够足以打动买家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