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浅谈MQ-25“黄貂鱼”无人加油机

作者:中华网军事

王弈飞 张宇凡 王云松

近日,美国国防部与波音公司签约,将斥资近五千万美元生产MQ-25“黄貂鱼”无人加油机。此前,美军已对其进行了多轮加油试验,并于去年底在“布什”号航母完成上舰认证,这一系列动作无不显示出美军对将该无人机投入实战的迫切期待。那么,“黄貂鱼”无人机为何备受美方重视?将如何影响美军的作战实力?又有着怎样的战略意义呢?

曲折的诞生之路

MQ-25无人加油机的成长之路可谓漫长曲折。早在2006年,美国海军就提出了“海军无人作战航空系统”(N-UCAS)计划。当时,美军财政充裕,故而对新一代舰载无人机的研发主要聚焦于飞行与隐身性能,对成本问题则较为宽松。因此,2007年诺斯罗普·格鲁门公司的X-47B无人攻击机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成功获得美国海军10亿美元的无人空战系统验证机(UCAS-D)项目合同。

然而,令美军始料未及的是,X-47B无人攻击机的后续研发成本不断攀升,甚至一发不可收拾。高昂的研发成本迫使美军在2013年不得不暂停该项目,后将重心转移至空中无人加油平台的研发。在新一轮的招标中,美军选择了波音公司秘密研发的、具有强大空中加油能力的MQ-25无人机。

浅谈MQ-25“黄貂鱼”无人加油机

MQ-25“黄貂鱼”无人加油机

MQ-25无人加油机最初是为美国2010财年提出的舰载监视和攻击无人机项目(UCLASS)而设计的。然而,由于其攻击与隐身性能相较于X-47B无人攻击机较弱,MQ-25在原型设计完成后并未得到美国军方的青睐。直到2016年,美军将舰载监视和攻击无人机项目转型为舰载空中加油系统(CBARS),MQ-25才终于崭露头角,获得了美军提供的8.05亿美元的开发合同。美国海军研发与采购助理部长戈伊兹曾表示,军方预计投资约130亿美元打造72架MQ-25。

在美军的大力支持下,波音公司为确保MQ-25的高质量研发,对传统飞机设计生产方式进行了创新。MQ-25项目总监戴夫·布约尔德曾公开透露:“我们改变了传统的购买-构建-测试的开发模式。我们采取先测试的策略,这样能够获得大量数据,为海军MQ-25的生产提供有力支持。”

卓越的综合性能

MQ-25作为世界上首架舰载无人加油机,其诞生离不开美国在舰载无人机领域长达近二十年的技术积累。在其研发成功之前,有众多无人机项目因种种原因宣告失败,但它们所积累的先进技术却为MQ-25的研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例如,X-47B无人攻击机所验证的新型无人机控制技术,不仅大幅缩短了MQ-25的研发周期,节省了经费,更使得这款新型无人机在性能方面表现出众。

MQ-25在舰载加油方面的出色表现也符合设计预期。它配备了科伯姆航空航天公司成熟的28-300或31-301系列加油吊舱,这些吊舱曾在美国海军F-18舰载机的加油任务中表现出色。据试验数据显示,MQ-25可携带高达6.8吨的燃油,并在距离航母900公里外的海域,为四至六架舰载机提供总计15000磅(约6800公斤)的燃油,从而将F-18和F-35C战机的作战半径扩展至1300公里以上。虽然与美军现役的大型加油机相比,MQ-25的载油量尚有差距,但其创新的油箱设计允许燃油在内部油箱与机翼油箱之间灵活转移,这在紧急情况下意味着MQ-25能够直接将飞行燃油补给至目标战机,大大增强了其应急响应能力和发展潜力。不仅如此,MQ-25还拥有为现役所有美军舰载战机进行空中加油的独特能力,这是其他加油机所无法比拟的。

浅谈MQ-25“黄貂鱼”无人加油机

MQ-25无人加油机进行空中加油

除了卓越的加油能力,MQ-25在续航方面的表现同样令人瞩目。根据试验数据推算,MQ-25满载巡航时间可超过10小时,最大航程或可突破4000公里。这意味着一个航母战斗群仅需配备2-4架MQ-25,便能在其上空实现全天候的巡逻任务,并在极端天气条件下为无法降落的低油战斗机提供紧急加油支持。

在隐身设计方面,MQ-25采用了创新的背部埋入式进气道设计,将发动机巧妙地隐藏在机身内部,并对机背的进气口进行了隐身轮廓处理,使得发动机的进口面完全避开了雷达波的入射方向。同时,MQ-25的尾喷气口采用了线性结构的平面排气设计,配合其独特的V型尾翼,有效降低了排气口的红外特征,从而大幅提升了飞机的隐身性能。

作为无人驾驶飞行器,MQ-25的机舱内腾出了大量空间用于安装各类先进的电子仪器,这使得它具备了出色的电子侦察能力。结合其卓越的续航能力,MQ-25无疑成为了航母战斗群不可或缺的“航母卫士”,能够在广阔的海域内执行长时间的侦察和监视任务,为航母编队提供及时、准确的情报支持。

耀眼的领航明星

MQ-25无人加油机凭借其卓越的性能,已然成为美军战略部署中的新宠。那么,对于美国而言,MQ-25究竟具备怎样的战略意义呢?

首先,MQ-25作为世界上首架无人加油机,不仅彰显了美军在无人机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更是引领了未来无人机技术发展的方向。MQ-25在测试中所积累的数据,对于未来攻击机的研发同样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所以说MQ-25不仅是一次无人加油机技术的突破,更是美军在舰载无人作战系统以及攻击机-加油机双系统探索上的重要里程碑。这对于美军未来的军事发展方向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其次,美军选择将研发重心从X-47B项目转向MQ-25无人加油机,背后也有深刻的战略考量。表面上看,这似乎是因为X-47B项目所需的天价研发费用让美军望而却步。然而,真正促使美军改变研发重心的原因,在于其航母战斗群的发展重心从打击力度转向了打击范围。随着各国军事力量的不断崛起和弹道导弹技术的快速发展,美国航母战斗群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应对这些挑战,美军需要将其航母战斗群的打击范围扩大。通过为舰载机提供空中加油服务,MQ-25能够将战机的作战半径扩大至更远的范围,从而使得美军的军事行动更加灵活和高效。

此外,MQ-25的诞生也可能预示着美军对其军事打击目标或假想敌的选择做出了改变。随着国际形势的不断变化,美军可能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那些拥有先进反舰系统的国家上。因此,扩大打击范围、提高打击精度和效率,成为了美军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内的重要战略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