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李清照亲身见证岳飞一生,作品却对他一字不提,这背后有何原因?

作者:卓越
“生亦为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

李清照一生经历了北宋与南宋两个时期,她的一生也和她经历的朝代一样,被泾渭分明的分成了两个阶段。

若没有朝廷政党的争端,若没有经历“靖康之耻”,李清照将会度过完美的一生。

李清照生于泉城济南,其父亲李格非也是朝廷的高官,李清照度过了一个无忧无虑的青少年时期。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这个少女自小便不与寻常女子一样,饮酒,赌博,诗词歌赋,样样精通。

李清照亲身见证岳飞一生,作品却对他一字不提,这背后有何原因?

因此,李清照的性格,既有传统女子的娇羞可人,其中又夹杂了一丝执拗。

在两宋这个大背景之下,李清照依旧活出了自己的模样,从恋爱期到婚姻的甜蜜期,以及日后的生活里,李清照都没有成为赵明诚的附属。

婚后生活和谐且美满,李清照这一时期的作品中,总是在不经意间将夫妻二人生活中的细节记录下来。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笑语檀郎:今夜纱厨枕簟凉。”

二人志趣相投,收集金石字画,生活虽然不富裕,但二人生活却幸福美满。

李清照亲身见证岳飞一生,作品却对他一字不提,这背后有何原因?

有句话说的好,宁为太平犬,不为乱世人,可人生,总会经历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由于朝廷上的争斗,李格非被抓了起来,赵挺之并没有因为亲家这层关系出面挽救他。好歹赵明诚夫妇两个还能有所依靠。

好景不长,不好的事情接二连三,赵挺之这次在政党斗争中败下阵来,最大的靠山倒了。

迫于生活,也出于对于生活的担当,赵明诚也去南方上任做官。李清照自己守着一屋子的金石字画,苦闷之情自然也时不时的涌上心头。

男人有钱就变坏,在当时的背景之下,也无法对赵明诚有过多的苛责。他蓄养歌妓,传到了李清照的耳朵里。

这其实也不算什么,赵明诚当时在南方做官,圈子里面蓄养歌妓,他自然也不能免俗。

当然,赵明诚之所以这么做,一方面是为了融入圈子,另一方面,李清照与赵明诚二人无子。

李清照亲身见证岳飞一生,作品却对他一字不提,这背后有何原因?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赵明诚这一方面的私心,也必须考虑。根据最后的结果来看,应该是赵明诚身体不太好,哪怕是蓄养歌妓,赵明诚也没有留下一儿半女。

公元1126年,金人的铁蹄踏破了北宋的江山,青州也在金人铁蹄的覆盖之下,她于是打包迁往南方,投奔赵明诚。

赵明诚当时担任江宁城知府,他们在江宁期间也度过一段开心的时光,但其中发生了一件事,再次打乱了二人的生活。

赵明诚部下王毅叛乱,赵明诚发现后没有组织有效的反抗,而是趁着夜色一根绳子弃城而逃,将李清照与一城百姓的生死置之不理。

此绝非大丈夫所为,为此李清照写出了这首《夏日绝句》,借着歌颂项羽来表达自己对于赵明诚这种行为的不耻。

当然,李清照之后还经历了更多曲折的故事,赵明诚去世,再嫁风波等,李清照晚年的作品中,都在体现她经历这些的种种感受。

但有一个比较有趣的现象,李清照与岳飞是生活在同一时代的人,但李清照的作品中并没有出现过岳飞的身影。

这个心怀家事国事的人,有如此行为,令很多人都想不通。

上世纪七十年代,河南洛阳出土一块宋代墓碑“王文恭公珪神道碑”,或许能在上面找到一些蛛丝马迹。

墓碑记在了北宋宰相王珪的生平与家族关系,李清照的母亲是王珪的女儿,王珪还有一个儿子王仲岏,他的女儿嫁给了秦桧。

也就是说,李清照与秦桧的妻子是姑表姊妹,秦桧也就成为了李清照的表妹夫。

李清照亲身见证岳飞一生,作品却对他一字不提,这背后有何原因?

按照现在的标准来看,李清照妥妥的名门之后,在北宋与南宋期间,关系网真的不一般。

但是我认为,这层关系并不是李清照不对岳飞之事发表看法的真实原因,只能说是一小部分原因。

当年岳飞与赵构与秦桧之间发生的事情,在当时属于南宋的朝廷大事,涉及到国家的方向与前程。

李清照的身份与地位,属于南宋贵族圈子的一员,尽管后面没落了,但其影响力还在。

不管在哪个朝代,妄谈国事都是一件不明智的事情,况且这件事还与当朝的皇帝有关系。

李清照亲身见证岳飞一生,作品却对他一字不提,这背后有何原因?

因此,在南宋时期,李清照没有对岳飞一事发表看法,一方面是由于其与秦桧的这层关系,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她做人做事方面的智慧,“女子无才便是德”,何况妄谈国事呢?

并且岳飞一直到宋孝宗时期才得以平冤昭雪,只要是李清照稍微有点智商,她就不会妄自谈岳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