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李清照親身見證嶽飛一生,作品卻對他一字不提,這背後有何原因?

作者:卓越
“生亦為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李清照

李清照一生經曆了北宋與南宋兩個時期,她的一生也和她經曆的朝代一樣,被泾渭分明的分成了兩個階段。

若沒有朝廷政黨的争端,若沒有經曆“靖康之恥”,李清照将會度過完美的一生。

李清照生于泉城濟南,其父親李格非也是朝廷的高官,李清照度過了一個無憂無慮的青少年時期。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這個少女自小便不與尋常女子一樣,飲酒,賭博,詩詞歌賦,樣樣精通。

李清照親身見證嶽飛一生,作品卻對他一字不提,這背後有何原因?

是以,李清照的性格,既有傳統女子的嬌羞可人,其中又夾雜了一絲執拗。

在兩宋這個大背景之下,李清照依舊活出了自己的模樣,從戀愛期到婚姻的甜蜜期,以及日後的生活裡,李清照都沒有成為趙明誠的附屬。

婚後生活和諧且美滿,李清照這一時期的作品中,總是在不經意間将夫妻二人生活中的細節記錄下來。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雲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笑語檀郎:今夜紗廚枕簟涼。”

二人志趣相投,收集金石字畫,生活雖然不富裕,但二人生活卻幸福美滿。

李清照親身見證嶽飛一生,作品卻對他一字不提,這背後有何原因?

有句話說的好,甯為太平犬,不為亂世人,可人生,總會經曆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由于朝廷上的争鬥,李格非被抓了起來,趙挺之并沒有因為親家這層關系出面挽救他。好歹趙明誠夫婦兩個還能有所依靠。

好景不長,不好的事情接二連三,趙挺之這次在政黨鬥争中敗下陣來,最大的靠山倒了。

迫于生活,也出于對于生活的擔當,趙明誠也去南方上任做官。李清照自己守着一屋子的金石字畫,苦悶之情自然也時不時的湧上心頭。

男人有錢就變壞,在當時的背景之下,也無法對趙明誠有過多的苛責。他蓄養歌妓,傳到了李清照的耳朵裡。

這其實也不算什麼,趙明誠當時在南方做官,圈子裡面蓄養歌妓,他自然也不能免俗。

當然,趙明誠之是以這麼做,一方面是為了融入圈子,另一方面,李清照與趙明誠二人無子。

李清照親身見證嶽飛一生,作品卻對他一字不提,這背後有何原因?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趙明誠這一方面的私心,也必須考慮。根據最後的結果來看,應該是趙明誠身體不太好,哪怕是蓄養歌妓,趙明誠也沒有留下一兒半女。

公元1126年,金人的鐵蹄踏破了北宋的江山,青州也在金人鐵蹄的覆寫之下,她于是打包遷往南方,投奔趙明誠。

趙明誠當時擔任江甯城知府,他們在江甯期間也度過一段開心的時光,但其中發生了一件事,再次打亂了二人的生活。

趙明誠部下王毅叛亂,趙明誠發現後沒有組織有效的反抗,而是趁着夜色一根繩子棄城而逃,将李清照與一城百姓的生死置之不理。

此絕非大丈夫所為,為此李清照寫出了這首《夏日絕句》,借着歌頌項羽來表達自己對于趙明誠這種行為的不恥。

當然,李清照之後還經曆了更多曲折的故事,趙明誠去世,再嫁風波等,李清照晚年的作品中,都在展現她經曆這些的種種感受。

但有一個比較有趣的現象,李清照與嶽飛是生活在同一時代的人,但李清照的作品中并沒有出現過嶽飛的身影。

這個心懷家事國事的人,有如此行為,令很多人都想不通。

上世紀七十年代,河南洛陽出土一塊宋代墓碑“王文恭公珪神道碑”,或許能在上面找到一些蛛絲馬迹。

墓碑記在了北宋宰相王珪的生平與家族關系,李清照的母親是王珪的女兒,王珪還有一個兒子王仲岏,他的女兒嫁給了秦桧。

也就是說,李清照與秦桧的妻子是姑表姊妹,秦桧也就成為了李清照的表妹夫。

李清照親身見證嶽飛一生,作品卻對他一字不提,這背後有何原因?

按照現在的标準來看,李清照妥妥的名門之後,在北宋與南宋期間,關系網真的不一般。

但是我認為,這層關系并不是李清照不對嶽飛之事發表看法的真實原因,隻能說是一小部分原因。

當年嶽飛與趙構與秦桧之間發生的事情,在當時屬于南宋的朝廷大事,涉及到國家的方向與前程。

李清照的身份與地位,屬于南宋貴族圈子的一員,盡管後面沒落了,但其影響力還在。

不管在哪個朝代,妄談國事都是一件不明智的事情,況且這件事還與當朝的皇帝有關系。

李清照親身見證嶽飛一生,作品卻對他一字不提,這背後有何原因?

是以,在南宋時期,李清照沒有對嶽飛一事發表看法,一方面是由于其與秦桧的這層關系,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她做人做事方面的智慧,“女子無才便是德”,何況妄談國事呢?

并且嶽飛一直到宋孝宗時期才得以平冤昭雪,隻要是李清照稍微有點智商,她就不會妄自談嶽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