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创业之维艰—红军创业之路,伊始于分家

作者:长江大中华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有一把德国造7.63毫米口径的毛瑟手枪,枪身刻有“南昌暴动纪念,朱德自用”的字样,枪号为592032。

毫无疑问,这把枪是朱老总的,南昌起义后,刻上去的。

按照我们一惯的传统,有事没事,咱们往前扒三代,说南昌起义之前,咱们聊聊之前的事情,北伐好好的,怎么就闹起了分家?

时间也不用太靠前,也就十来年前,从辛亥革命之后说起。

创业之维艰—红军创业之路,伊始于分家

大家都知道,辛亥革命后,北洋军阀把持了中国,老袁想不开竟然要当皇帝,除了他儿子能答应,估计找不到第二个了。

孙先生就开始和老袁battle,好不容易老袁死了,后边又接着和段祺瑞、冯国璋斗。毫无例外,护国战争、护法战争都失败了。

伟人之所以是伟人,那是因为不头铁,善于总结复盘。孙中山终于明白了,要想赢,还是得有自己的队伍。

人嘛,凭孙先生的金字招牌,好找。但是军火咋办?总不能抢吧?

化缘,除了化缘属实没有什么好办法,虽然和孙悟空是本家,但是孙中山毕竟不是孙悟空,变不来呀。

英美日在中国都有现成的代理人,怎么肯支持孙中山和自己的代理人对线?刚好北边的俄国十月革命刚胜利,和国内没什么瓜葛。

钱、军火这不就有了吗?当然,肯定是有代价的,把中东铁路给苏联管理,并且同意苏联军队占领外蒙古。

大方向谈好了,具体是事情就由下边是人负责办理。还没成为运输队大队长的小蒋同志带队去苏联考察,苏联也派了个代表给孙中山当政治顾问。

多说一嘴,蒋队长的代表团一共四个人,两个共产党员,剩下的一个是老蒋的秘书。

后边的事情大家都晓得,苏联给钱给枪,黄埔军校成立,国民党一大,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国共第一次合作开始了。

国民党一大的结果是25名执行委员中共产党有3名,17名候补委员共产党有7名,三名常务委员中组织部长谭平山,他是共产党(此处划重点)。

1927年三月国民党二大后,一共80名委员,共产党三分一,左派三分之一,右派三分之。中央党部各个部长及秘书长(副部长),共产党占一半。

国共合作刚开始的时候,国民党右派就持反对意见,孙中山在的时候,尚且能压制得住,1925年3月孙中山去世。

仅仅5个月后,廖仲恺被刺,大队长开始上位。一年后,老蒋就搞出来了个中山舰事件,在苏联的指示下,共产党选择退让。详见之前文章。为什么是老蒋?苏联太上皇?

强烈怀疑蒋队长和3月份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联系,25年三月孙先生去世,26年三月中山舰事件,27年三月又搞了个三六惨案,老蒋指示新编第一师国民党党代表枪杀了江西省总工会副委员长陈赞贤。

之后老蒋到了上海开始进行反共清党,4月份还向汪精卫投诉相关问题,汪精卫回复,你小子不要瞎整哈。

4月5日汪精卫和陈独秀一块发表了联合宣言,说我们俩好着呢,绝对没清党这些事儿。

讽刺的是4月12日老蒋就发动了四一二政变,建军大业里边杜月笙杀了汪寿华的事儿就是这个时候发生的。

这边双方老大刚说没清党这回事,你小蒋就在上海搞事情,看来是真不把我老汪放在眼里呀,开除党籍,总司令你也不要干了。

老蒋更有意思,你说开除就开除呀,你不是和胡汉民闹的正凶吗?

老蒋就在南京又成立了个国民政府,把胡汉民拉来和汪精卫对着干。

这也是周先生名场面『一个国家三个政府,这难道不是分裂,不是对孙先生的背叛吗?』的由来。

创业之维艰—红军创业之路,伊始于分家

到这个时候,汪精卫还是支持联共的,但是架不住汪精卫手里边的没有家伙什呀,虽然他支持联共,但是武汉方面的兵头不同意呀,

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在湖南搞土改,把长沙的一个何姓地主的家给抄了,这个何姓地主有个儿子,三十五军军长何键。

何键心里琢磨,老子在河北和张作霖拼死拼活,老子的爹被抄了。呸,忒不是东西,安排小弟许克祥搞出来了马日事变。

就在汪精卫马上按不住的关键时候,苏联这个神队友马上刷了发火箭。

共产国际五月份下发了份指示,共产国际的代表罗易,多半是酒喝多了,直接拿给汪精卫看。

1、坚决主张从下面实际占领土地,对此必须千方百计地加以促进。但必须同过火行为作斗争,不要触及军官和士兵的土地,要对手工业者、商人和小地主做出让步;

2、动员两万共产党员和两湖地区五万革命工农,组建自己的军队;

3、从下层吸收新的工农领导人加入国民党中央,改变国民党目前的构成。有旧思想的一律驱逐;

4、成立以著名国民党人和非共产党人为首的革命军事法庭,惩办反动军官。

汪精卫一看,啥?要自己搞军队?搞军队也就算了,还要改造国民党,是不是要把我老汪给改造没呀?

汪精卫决定分共。这就是七一五事变。于是解聘苏联的顾问,各个部门开始驱逐共产党员。

这下妥了,北边的张作霖,华中的武汉,华东的南京都和共产党不对付。武汉和南京还不敢和苏联撕破脸,北边的老张直接把苏联大使馆给抄了。

其实在马日事变之后,共产党就开始有意发展自己的武装了,1927年5月26日开会通过以下决议:

1、建立一个党的秘密机构,并且在进行公开活动的同时加紧进行秘密活动。

2、把工人和农民组织所拥有的武器隐藏起来。

3、弄到大量的武器,并且把它们分发到各战略地点。

4、用派我们自己人参军的办法来扩大叶挺和陈嘉佑领导的部队,在六个月之内把他们的几个师扩大为几个军。

5、利用第二军、第六军同第八军、第三十五军、第三十六军之间的矛盾。用派遣大量工会会员和农会会员进去的办法,把第二和第六军掌握到我们手中。

6、为收复广东进行鼓动。一俟占领郑州,第四军和第十一军必须转过头去收复南方,此点不容忽视。

战略上,七月份中共中央纠正了机会主义的路线,决定开始武装斗争,联合第二方面军总指挥张发奎南下广东,实行土地革命,建立革命根据地,然后举行新的北伐。

战术上,由在九江的李立三、谭平山等具体组织实施。

很显然,有点一厢情愿了,张发奎死忠汪精卫,实行分共政策,让共产党员撤出第二方面军。多提一句,张发奎后来说过,如果汪精卫没有投靠日本人,老张会一条道跟着汪精卫走到黑。

既然是单相思,那就算了,强扭的瓜不甜嘛,关键是还不一定能扭得到。

在九江的同志们建议单独打回去,中央批准了这项建议,安排周恩来到南昌领导这个起义。

我们看下当时的形势(将就看哈,自己画的):

创业之维艰—红军创业之路,伊始于分家

汪大主席嘴上说着和平分共,手上很不比老实嘛,把第四军、第十一军、第二十军调到九江南昌一带,让朱培德的第三军、第九军到宜春、抚州。程潜第六军经萍乡往南昌赶。这还不算完,还要让贺龙、叶挺去庐山开会。

别说我们二十多岁已经混上军长的叶挺同志了,就是我一看地图就知道老汪他们要干啥。

七月二十七日周恩来到南昌后,决定三十日晚起义,二十九日张国焘发来密电,指示不要乱动,等他到了南昌再说。

不能停,坚决不能停。

三十日早,张国焘到南昌,说共产国际有新指示,如果张发奎同意,就发动起义,如果张不同意,就让军队的同志按汪精卫的办法退出,派到各地农民中去。前委一致反对,三十一日再次开会,定于晚二时发动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