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人/吴远飞
我出生在一个幸福的家庭,父亲母亲都是国企的职工,父亲还是业务骨干,父母收入稳定,但不幸的是母亲早早地离开了我们。
我的记忆中,父亲母亲的关系特别好,他们两个在同一个厂,是自由恋爱,这在他们那个年代还是少数的。
听父亲说,那时候母亲是厂里为数不多漂亮的女孩,,父亲被母亲青春靓丽的外表所吸引,经常帮助母亲,下雨天给母亲准备雨伞,吃饭时帮母亲打饭,还经常送母亲回家。
那段时间,父亲每天下班就在厂门口推着个二八横杠自行车,等着妈妈,自行车还是为了送母亲回家,辛辛苦苦攒了几个月的工资才买到的。
也是父亲的勤劳能干、细心体贴感染了母亲,母亲同意了父亲的追求。
结婚没多久,父亲因为业绩突出就被提拔了,工资收入也增长了不少。后来又有了我,一个幸福的三口之家。
我出生之后,母亲非常疼爱我,由于父亲的工作开始变得繁忙,家务和照顾我便落在了母亲一个人身上,姥姥心疼母亲,说她来带我,就这样四岁前我是跟着姥姥长大的,现在跟姥姥的感情也很好。
母亲很重视我的教育,四岁以后,她就把我接来身边,送我到她厂附近的幼儿园读书,周末还和我报了青少年宫的画画班。
母亲白天上班,下午下班去接我,然后回家给我和父亲做晚饭,所有的家务活都是母亲来干,就这样一干十多年。
在我上初二那年,母亲经常干着活就晕倒,父亲太忙了也顾不上关心母亲,直到最后一次晕倒在厨房。
送去医院一会儿人就没了。
我当时在学校,最终没能见到母亲最后一面,父亲后悔莫及,使劲捶打自己,说自己对不起母亲。
我曾经埋怨父亲,没有尽到一个丈夫的责任,害的母亲离开我们。
那段时间我就住到了姥姥家,接连几个月不想见父亲。
还是姥姥的劝说,让我放下了对父亲的成见。姥姥说:“父亲忙是为了我们这个家,他一心一意想给我们母子俩最好的生活。”
姥姥说母亲从未怪过父亲,她最是理解父亲的不容易。
我也慢慢放下了对父亲的埋怨,两人相依为命。
从此,父亲便一个人养育我,没有再婚。
直到我大学毕业,邻居李伯说我都大学毕业了,没啥事了,劝我爸再找一个,我爸说这事儿得看缘分。
我结婚时,父亲不停地流泪,说想我母亲了,母亲如果看到这一切该有多欣慰。
我和妻子都是银行职工,结婚时又买了一套房子,这样父亲就一个人住在之前的房子里,面积大概有89平方。
我每个星期去看一次父亲,帮她收拾收拾房间,打扫下卫生,陪他说下话,下下棋,免得他一个人无聊。
后来孩子大了,得送他去各种兴趣班,有时还得加班,周末的时间都觉得不够用,父亲那里去的也少了。
儿子四年级时,父亲就满了60岁,办理了退休手续,他在国企兢兢业业做了一辈子,退休金还不少。
退休后的前两年,父亲一下闲了起来,不知道该干嘛了,有事没事就给我给我打电话,问我吃饭了没有,要注意身体,问孙子学习进步了没有,要劳逸结合……
还总觉得他自己的身体出了毛病,有事没事让我带他去医院检查。
我刚好听说同事的父亲报了一个老年大学,还不错,里面都是些退了休的老人,我就给父亲报了名。
父亲去了一次回来告诉我:“儿子,这老年大学真的太好了,里面好多节目,还可以学到不少知识呢!”
我看父亲神采飞扬,说:“行,您开心就好。”
父亲再也没有给我打过电话,再也没有说自己身体不好让我带去医院。
两年后,儿子初二那年,父亲打了个电话给我,让我去一趟他那里,说有事告诉我。
我和妻子一起去了父亲那里,进门就见到一位阿姨坐在沙发上,年龄看起来和父亲相仿,衣着得体,看着十分有修养。
父亲见我们来了,示意坐下,然后开口第一句话就说:“我要和你路阿姨结婚了,过两天就去领证,这事儿我已经决定了,只是告诉你们一声。”
我一时不知道说什么,张了张嘴,还是没有说话。
路阿姨走后,我和父亲说:“我不同意,您都60多岁了,年轻时不找,现在又找。”
父亲说:“这事儿得看缘分。你路阿姨退休前是一高中的老师,一辈子教书育人,人品不错,我们说得来。”
但我还是坚持我的观点,理论上父亲没什么错,只是情份上我总觉得这样对不起我去世的母亲。
父亲最终不顾我的反对,和路阿姨结了婚。
我赌气好几个月不理父亲,没有去他那里,父亲也没给我打电话。
儿子刚好一次期末考试又考砸了,我一生气,骂的重了,儿子自己跑回了父亲那里。
第二天我去接,继母见我来了,并没有热情的欢迎,而是堵在门口,说:“你不要进去了,孩子这么大了,有自尊心的,哪有你这样骂人的,以后就交给我了,你放心,我会还你一个完整无缺而且十分优秀的儿子。”
我自己回家了,儿子就住在了父亲那里
我想也不敢想,半年后的考试中,儿子一下冲到了第十名。
我问儿子怎么做到的?他说:我们学校的校长和我的数学老师都是奶奶的学生,他们都是奶奶骄傲的学生,奶奶太厉害了,我得和他们一样。
我明白,再怎么打怎么骂,都比不上自身的自觉。
路阿姨把自己的一儿一女培养的也十分优秀,儿子做金融的,女儿是大学教授。
中秋节的时候他们来看路阿姨,我们一起吃饭,路阿姨的儿子比我大,按理我应该叫哥,他却站起来,端着酒杯说:弟弟,多谢你们对我妈妈的照顾和陪伴,大哥谢谢你了,说着把一杯酒仰头干了。
我有点无地自容,对于路阿姨我从未做过什么,反而是路阿姨把我当成亲生儿子一样看待。
我忽然明白了,老人的心思从来都很简单:他只需要有人陪他散步聊天,有人陪他吃顿饭,感受下家庭的温暖。
他们要的从来都只是能享天伦之乐,全家的和睦安宁,比什么都重要。
感谢路阿姨重新给了父亲家庭的温暖,让父亲的晚年不再孤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