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述人/吳遠飛
我出生在一個幸福的家庭,父親母親都是國企的職工,父親還是業務骨幹,父母收入穩定,但不幸的是母親早早地離開了我們。
我的記憶中,父親母親的關系特别好,他們兩個在同一個廠,是自由戀愛,這在他們那個年代還是少數的。
聽父親說,那時候母親是廠裡為數不多漂亮的女孩,,父親被母親青春靓麗的外表所吸引,經常幫助母親,下雨天給母親準備雨傘,吃飯時幫母親打飯,還經常送母親回家。
那段時間,父親每天下班就在廠門口推着個二八橫杠自行車,等着媽媽,自行車還是為了送母親回家,辛辛苦苦攢了幾個月的工資才買到的。
也是父親的勤勞能幹、細心體貼感染了母親,母親同意了父親的追求。
結婚沒多久,父親因為業績突出就被提拔了,工資收入也增長了不少。後來又有了我,一個幸福的三口之家。
我出生之後,母親非常疼愛我,由于父親的工作開始變得繁忙,家務和照顧我便落在了母親一個人身上,外婆心疼母親,說她來帶我,就這樣四歲前我是跟着外婆長大的,現在跟外婆的感情也很好。
母親很重視我的教育,四歲以後,她就把我接來身邊,送我到她廠附近的幼稚園讀書,周末還和我報了青少年宮的畫畫班。
母親白天上班,下午下班去接我,然後回家給我和父親做晚飯,所有的家務活都是母親來幹,就這樣一幹十多年。
在我上初二那年,母親經常幹着活就暈倒,父親太忙了也顧不上關心母親,直到最後一次暈倒在廚房。
送去醫院一會兒人就沒了。
我當時在學校,最終沒能見到母親最後一面,父親後悔莫及,使勁捶打自己,說自己對不起母親。
我曾經埋怨父親,沒有盡到一個丈夫的責任,害的母親離開我們。
那段時間我就住到了外婆家,接連幾個月不想見父親。
還是外婆的勸說,讓我放下了對父親的成見。外婆說:“父親忙是為了我們這個家,他一心一意想給我們母子倆最好的生活。”
外婆說母親從未怪過父親,她最是了解父親的不容易。
我也慢慢放下了對父親的埋怨,兩人相依為命。
從此,父親便一個人養育我,沒有再婚。
直到我大學畢業,鄰居李伯說我都大學畢業了,沒啥事了,勸我爸再找一個,我爸說這事兒得看緣分。
我結婚時,父親不停地流淚,說想我母親了,母親如果看到這一切該有多欣慰。
我和妻子都是銀行職工,結婚時又買了一套房子,這樣父親就一個人住在之前的房子裡,面積大概有89平方。
我每個星期去看一次父親,幫她收拾收拾房間,打掃下衛生,陪他說下話,下下棋,免得他一個人無聊。
後來孩子大了,得送他去各種興趣班,有時還得加班,周末的時間都覺得不夠用,父親那裡去的也少了。
兒子四年級時,父親就滿了60歲,辦理了退休手續,他在國企兢兢業業做了一輩子,終身俸還不少。
退休後的前兩年,父親一下閑了起來,不知道該幹嘛了,有事沒事就給我給我打電話,問我吃飯了沒有,要注意身體,問孫子學習進步了沒有,要勞逸結合……
還總覺得他自己的身體出了毛病,有事沒事讓我帶他去醫院檢查。
我剛好聽說同僚的父親報了一個老年大學,還不錯,裡面都是些退了休的老人,我就給父親報了名。
父親去了一次回來告訴我:“兒子,這老年大學真的太好了,裡面好多節目,還可以學到不少知識呢!”
我看父親神采飛揚,說:“行,您開心就好。”
父親再也沒有給我打過電話,再也沒有說自己身體不好讓我帶去醫院。
兩年後,兒子初二那年,父親打了個電話給我,讓我去一趟他那裡,說有事告訴我。
我和妻子一起去了父親那裡,進門就見到一位阿姨坐在沙發上,年齡看起來和父親相仿,衣着得體,看着十分有修養。
父親見我們來了,示意坐下,然後開口第一句話就說:“我要和你路阿姨結婚了,過兩天就去領證,這事兒我已經決定了,隻是告訴你們一聲。”
我一時不知道說什麼,張了張嘴,還是沒有說話。
路阿姨走後,我和父親說:“我不同意,您都60多歲了,年輕時不找,現在又找。”
父親說:“這事兒得看緣分。你路阿姨退休前是一高中的老師,一輩子教書育人,人品不錯,我們說得來。”
但我還是堅持我的觀點,理論上父親沒什麼錯,隻是情份上我總覺得這樣對不起我去世的母親。
父親最終不顧我的反對,和路阿姨結了婚。
我賭氣好幾個月不理父親,沒有去他那裡,父親也沒給我打電話。
兒子剛好一次期末考試又考砸了,我一生氣,罵的重了,兒子自己跑回了父親那裡。
第二天我去接,繼母見我來了,并沒有熱情的歡迎,而是堵在門口,說:“你不要進去了,孩子這麼大了,有自尊心的,哪有你這樣罵人的,以後就交給我了,你放心,我會還你一個完整無缺而且十分優秀的兒子。”
我自己回家了,兒子就住在了父親那裡
我想也不敢想,半年後的考試中,兒子一下沖到了第十名。
我問兒子怎麼做到的?他說:我們學校的校長和我的數學老師都是奶奶的學生,他們都是奶奶驕傲的學生,奶奶太厲害了,我得和他們一樣。
我明白,再怎麼打怎麼罵,都比不上自身的自覺。
路阿姨把自己的一兒一女培養的也十分優秀,兒子做金融的,女兒是大學教授。
中秋節的時候他們來看路阿姨,我們一起吃飯,路阿姨的兒子比我大,按理我應該叫哥,他卻站起來,端着酒杯說:弟弟,多謝你們對我媽媽的照顧和陪伴,大哥謝謝你了,說着把一杯酒仰頭幹了。
我有點無地自容,對于路阿姨我從未做過什麼,反而是路阿姨把我當成親生兒子一樣看待。
我忽然明白了,老人的心思從來都很簡單:他隻需要有人陪他散步聊天,有人陪他吃頓飯,感受下家庭的溫暖。
他們要的從來都隻是能享天倫之樂,全家的和睦安甯,比什麼都重要。
感謝路阿姨重新給了父親家庭的溫暖,讓父親的晚年不再孤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