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耶律楚材:从时代,性格,处境三方面,解析耶律楚材的人生悲情

作者:漫聊知识

耶律楚材,是大陆十三世纪著名的少数民族政治家,也是蒙古初期杰出的改革家和诗人,他侍奉了不同政权的三位君主,政治经历坎坷多变。

晚年,他无法在朝廷有所作为,只能把精力放在写作上,整理自己的诗作,这些因素综合成了他的悲情人生。

那么,耶律楚材的人生悲情都有哪些方面吗?

耶律楚材:从时代,性格,处境三方面,解析耶律楚材的人生悲情

时代之悲情

耶律楚材在金朝为官后,深切体会到金朝的贪污腐败、体制没落。1211年金被攻陷,他“绝粒六十日,守职如恒”,围城之困让他看到了社会败落时的世情百态,开始人生的重新思索。

这一时期,他遁入空门,师从万松老人。他的内心需要一种寄托,禅宗给了他心灵的慰藉,排除了思想上的困顿。

三年之后,成吉思汗广招天下英才,耶律楚材看到蒙古王朝的活力,满怀复兴家族、兼济天下的豪情,北上求主。

耶律楚材:从时代,性格,处境三方面,解析耶律楚材的人生悲情

见过成吉思汗后,他愁情散尽,诗中写道“一圣龙飞德足称,其亡凛凛涉春冰。千山风烈来从虎,万里云垂看举鹏。尧舜徽猷无阙失,良平妙算足依凭。

华夷混一非多日,浮海长桴未可乘”。可见,当时的蒙古是他心中实现理想的圣地。可当时的成吉思汗只专注于军事战争,耶律楚材的治国方案没有发挥。

耶律楚材:从时代,性格,处境三方面,解析耶律楚材的人生悲情

因而,他在西行途中郁郁不得志,这种心情在他写的不少诗中都有反映。“学术忠义两无用,道之将丧予忧惶。有意攀龙不得上,徒劳牙角拔犀象。”

他拥有的学识和信仰的道义在君王那里没有用处,无奈之感不言自明。“万里西行愁似海,千山东望远如天。”写他离自己的家乡越来越远,战争的脚步停不下来的愁苦。

他盼望“天兵几日归东阙,万国欢声贺太平”。可是事与愿违。他回到家乡时,“咄嗟兴废悲三叹,倏忽荣枯梦一惊”悲凉失落跃于心头。

窝阔台执政之初对人才求贤若渴,耶律楚材精通各个领域的知识,通古识今。他的经历和才华无疑是统治者最需要的。

耶律楚材:从时代,性格,处境三方面,解析耶律楚材的人生悲情

他凭借个人的魅力赢得了大汗的宠信,他的宏图伟愿终于得到一定的实施:汉族制度得以流传,儒士名流得以存活,民族文化遗产得以保存。

这一时期,他摒弃游牧民族掠夺的剥削手段,创建了强有力的征税制度,解决了财政困难,取得了大汗信任,同时也剥夺了地方势力的一部分财政权。

他创建十路课税所,改变华北地区政令不一的局面。这一改革最大的受害者是地方势力。当时,中原汉族地区的地方割据势力,主要来自投降了的金朝将官和地主武装首领。

耶律楚材:从时代,性格,处境三方面,解析耶律楚材的人生悲情

蒙古在攻打金朝时借助了这些人的力量。他们从征有功,分封了土地人口,逐渐在蒙古政权下形成地方势力。窝阔台汗后期,扑买制度活跃。

扑买是由某人先支付高出某种税额的银两,以获得此种税的征收专利权,然后大量加增税款,获取利益。

当时的回回商人多半代蒙古贵族经商,放高利贷,商人与统治阶层之间有密切的利害关系。耶律楚材限制高利贷的措施,引起了回回商人的不满。

蒙古守旧派和西域商人共同反对耶律楚材的税法制度,他们之间矛盾不断激化。无论是地方势力的存在,还是回回商人的乱政。

耶律楚材:从时代,性格,处境三方面,解析耶律楚材的人生悲情

从根本上说不符合蒙古帝国利益的,它是蒙古早期分封制与中原封建生产关系结合的产物,与耶律楚材提倡的封建大一统和推行汉法的设想格格不入。

窝阔台统治后期,朝廷奸臣当道,耶律楚材渐渐被疏远,他的建议开始不被采用。窝阔台汗去世后,脱列哥那皇后主政,重用奥都剌合蛮一派宠臣,史称:“皇后乃马真氏称制,宠信奸回,庶政多紊。

奥都剌合蛮以货得政柄,廷中悉畏附之,楚材面折廷争,言人所难言,人皆危之。”此时的政治环境太过险恶,奸人横行,忠臣自危。耶律楚材身处这样的环境,内心焦虑,无事可为。

耶律楚材:从时代,性格,处境三方面,解析耶律楚材的人生悲情

性格构成之悲情

耶律楚材深受儒家入世、佛家出世、道家遁世思想的影响。他兼采并用,形成自己的思想特征。

他志存高远,然而现实是他不得不在蒙古贵族复杂关系中艰难存活,这些使得他的内心和行为常常处于矛盾中,形成了一种悲情性格,影响着他的文学风格。

耶律楚材性格的过人之处在于他同时受到传统文化和民族性格的深刻影响。生活经历坎坷赋予他敏锐的直觉,加深了他的人生体验,使他获得新的思想视角和高度。

耶律楚材:从时代,性格,处境三方面,解析耶律楚材的人生悲情

耶律楚材是契丹皇族后裔、辽朝东丹王耶律突欲的八世孙。契丹原为游牧民族,耶律阿保机建国后,与中原汉族的联系日益密切,耶律德光死后,耶律突欲的长子耶律阮继承了皇位。

突欲的次子娄国担任官职,这是耶律楚材的七世祖。到了突欲六世孙,金兴辽亡,楚材的继祖父耶律德元归附了金朝。

“楚材的父亲耶律履以文章行义受到金世宗完颜雍的赏识,在世宗和章宗两朝做官,官至右丞。”他在《为子铸作诗三十韵》中写道:“赫赫东丹王,让位如伯夷。

耶律楚材:从时代,性格,处境三方面,解析耶律楚材的人生悲情

藏书万卷堂,丹青成画癖。四世皆太师,名德超今昔。我祖建四节,功勋冠黄阁。先考文献公,弱冠已卓立。”

他把祖先东丹王比作商朝末年的贤人伯夷,将历祖的名德和功业牢记于心,将父辈的显耀作为自己人生的榜样。

所以每一次当他有机会建功立业时,他定会把握机会,施展自己的才华。黑暗的社会现实不断粉碎耶律楚材的济世理想,他的正直勇敢,仗义执言。

耶律楚材:从时代,性格,处境三方面,解析耶律楚材的人生悲情

在政治的极端压制下,不得不屈服,以致性格被磨平、灵魂被挤压。理想和现实的共同作用促成了耶律楚材的悲情性格。

中国文人追求的精神境界大抵是:个体生命价值的实现,宁静致远淡泊明志的审美。耶律楚材也是如此,他在出世和避世间形成了刚直坚毅的人格力量,实现了现实人生到艺术人生的转换。

随着生活的变迁,他的人生需求的多元化直接导致文化性格的多样化,而他对人生思考又丰富了个人性格的内涵。

耶律楚材:从时代,性格,处境三方面,解析耶律楚材的人生悲情

他的希望与失望、亢奋和无助长时间交替更迭,促使他去领悟人生真相,去探索在纷扰斗争的社会关系中,个体生命存在的目的意义和价值。

然而,耶律楚材的人生苦难意识并没有发展到对整个人生的厌倦,也不是前人那种对政治的退避变为对社会的退避。

耶律楚材:从时代,性格,处境三方面,解析耶律楚材的人生悲情

处境之悲情

耶律楚材在西域时写下了很多思乡之作,“寥落龙沙寄此生,钟情我辈岂无情”。此刻故土在千里万里之外,每日面对黄沙思念着远方,不能回到家人身边,并不是不想回去,而是不能。

当自己跟随军队艰苦跋涉时,母亲一定在思念担忧着他,“可怜游子投营晚,正是双亲倚户时”。心怀这样的感激之情,耶律楚材却说“苍生未济归何益”。

耶律楚材:从时代,性格,处境三方面,解析耶律楚材的人生悲情

自古以来忠孝难两全,耶律楚材将个人情感放在次要的位置,以忠义仁爱为首要。从一个少数民族诗人来看,这种思想具有进步意义。

耶律楚材的诗歌写对功名利禄的追求,也有对蒙古上层贵族的不满。除此之外,这种矛盾的处境主要表现在西征十年和窝阔台汗时代。这两个时期更多地表现了他多种矛盾的变化。

西征十年,耶律楚材对自己只能作为占卜者的身份感到不满,尽管他对于儒学的重兴做出一定贡献。但这对他而言,是一场梦。

耶律楚材:从时代,性格,处境三方面,解析耶律楚材的人生悲情

长期艰苦的行军生活,使耶律楚材“十年擐甲足疾作”。“湛然数从军,十稔苦行役。而今近衰老,足疾困卑湿”,“甲午之冬,余扈从羽猎,以足疾得告,凡六十日”。

去国十年久,还乡两鬓皤”在多首诗中都有反映。窝阔台汗时期,耶律楚材受到重用,在欣喜歌颂之余也会流露出英雄无奈的感慨。

在王廷,耶律楚材不断受到来自各方面的打击报复,史称“有二道士争长,互立党羽,其一诬其仇之党,二人为逃军。结中贵及通事杨惟中,执而虐杀之。

耶律楚材:从时代,性格,处境三方面,解析耶律楚材的人生悲情

楚材按收惟中。中贵复诉楚材违制。帝怒,系楚材,继而自毁,命释之”。即便如此,楚材还是毫不畏惧,“惟希一统皇家义,何暇重思晁氏危”。他以晁错自比,为了朝廷,视死如归。没有什么可以打倒这样一颗赤诚之心。

耶律楚材曾写自己的生活境况道:“多病逢秋苦未宜,天涯屈指故人稀。飞尘沧海悲人世,梦断黄粱笑锦衣。静乐浮荣难两得,宦情归兴本相违。

高山流水无穷思,抚弄丝桐为发挥。”全诗给人一种悲凉无奈的感觉,作者在萧冷的秋天里疾病缠身,朋友们一个个离他而去。生命快要凋零,自己却无所收获,唯以抚琴赋诗排解心中苦闷。

耶律楚材:从时代,性格,处境三方面,解析耶律楚材的人生悲情

总结

耶律楚材的一生是悲情的,他的悲情在于他笃学禅宗却始终没放弃心中的儒家仁政,是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悲剧。

同时,他的一生又是有价值的,因为他的努力使他成为蒙元儒学的奠基者和先驱者。

耶律楚材:从时代,性格,处境三方面,解析耶律楚材的人生悲情

他的悲情一方面说明蒙古初期属于蒙古政权财富积累时期,儒学必然很难得到完整的推行,这是他所处的时代决定的;另一方面也体现了蒙古帝国在汉化过程中的艰难与曲折。

也正是因为这种知其不可而为之的魄力,让耶律楚材成为那个时代的骄傲和希望。而耶律楚材作为先驱者的悲哀,反而是历史的幸运,因为在他走过的道路上,后人们的前仆后继最终实现了他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