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清水县:探非子封邑地 观牧野松涛景

作者:清水发布
清水县:探非子封邑地 观牧野松涛景

清水县,甘肃省天水市下辖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天水市东北部。清水古称上邽,以“清泉四注”而得县名。

清水地理位置优越,素有关陇要冲、陇坂屏障、丝路咽喉之称。既是“羲轩桑梓”甘肃的东大门,也是天水市连接平(凉)庆(阳)、关中地区的“桥头堡”。

清水县:探非子封邑地 观牧野松涛景

清水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文化和生态旅游资源丰富,是中华人文初祖轩辕黄帝的诞生地、秦始祖非子首封地、西汉名将赵充国的家乡,也是古丝绸之路关陇大道上的重镇。自公元前688年秦武公置邽县至今,已有长达2712年的建县史。始祖文化、先秦文化、汉唐文化、宋(金)元文化积淀丰厚。清水是秦非子的首封地。据司马迁《史记·秦本纪》记载,西周中叶,非子居于犬丘,因为周孝王养马有功,得为附庸,封邑于秦。位于今清水县城北樊河西岸和牛头河北岸交汇处的台地上的李崖遗址是秦人留在清水的历史密码,考古发掘的墓葬与秦国高等级贵族墓的葬俗一致,年代主要集中在西周早中之际,是迄今所见最早的秦文化遗存。已被确定为“魏晋古城”和“非子封邑”的李崖遗址,被国家文物局列为2011年全国重大文物考古发现第13位,201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清水县:探非子封邑地 观牧野松涛景

在李崖遗址考古发掘之前,关于秦人先祖非子封邑究竟在什么地方,学术界多有争议。李崖遗址的发掘证实了清水是秦文化的发祥地。考古重点调查了清水县的牛头河及其支流,基本摸清该流域古文化遗址分布状况。牛头河流域调查发现各类遗址117处,其中含周代(西周至春秋时期)遗存的31处,含战国时期遗存的12处,含汉代及其后遗存的12处。发现的31处含周代遗存的遗址,有13处分布在清水县白沙乡至红堡乡的牛头河中游两岸,是整个流域周代遗存最丰富的区域。在这一区域,位于清水县城附近的李崖遗址不仅面积大、而且文化堆积丰富,在整个牛头河流域以周代文化为主的遗址中是绝无仅有的。清水县博物馆也曾在李崖遗址征集到一批具有商式风格的陶器,甚为重要。最终确定今天清水县秦亭镇秦乐山下秦亭河谷地的秦亭铺村,就是秦祖非子的封地秦邑所在地。秦人由此开始不断发展强大,进而东进中原,建立华夏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封建集权王朝。

先秦文化传承至今,璀璨人文与自然风光交汇形成一颗绿野明珠——非子牧场。非子牧场,又名冯河草原,是秦非子牧马封邑之地。平均海拔2000米,森林覆盖率高,草原面积大,天然风光好,是“踏青赏花、避暑休闲、牧马养生”的旅游胜地。

清水县:探非子封邑地 观牧野松涛景

春日的非子牧场水草丰美、广袤无垠的草原无限延伸,骏马散落其间悠闲自在地吃草,游人策马扬鞭、最是潇洒恣意,构成一幅风光旖旎的原生态牧场画卷。景区内林草茂密,植被良好,有林地2000多亩,草原5000多亩。山势浑圆的峰丘、梁脊、宽谷、缓坡,连片的林木与连绵的草甸草地相映成趣,潺潺溪流、清澈潭池与蓝天白云呼应生辉。在这里,可以欣赏到“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现牛羊”的牧野风光,感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适爽与惬意。

清水县:探非子封邑地 观牧野松涛景

因其独特的风光和深厚的历史底蕴,2023年10月,非子牧场还吸引了电影《天水之门》来此取景拍摄。导演陈建军对美丽的草原景色印象深刻,他认为,两千多年前,秦人的先祖非子曾在这里牧马,今天的人去记录、复原两千多年前秦人先祖牧马的场景,是在打造联通历史的桥梁,会留下一个独一无二的文化IP。相信未来的非子牧场一定会给周围的老百姓带来福祉,带来发展机遇。

近年来,清水县以“秦”文化为主题,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新建秦文化博物馆、饮马泉、盐界碑、观景台等人文景观,培育休闲观光、餐饮民宿、儿童游乐、骑马体验、露营烧烤、农产品采摘等多种旅游业态。如今的非子牧场已成为文旅农康融合发展的绝佳之地,更是众多游人来清打卡的旅游胜地。

清水县:探非子封邑地 观牧野松涛景

除了先秦文化,清水还拥有包括轩辕故里、充国家乡、清水温泉、生态花园、陇上乡村、运动休闲等在内的多样文化生态旅游品牌。借助天水麻辣烫火爆“出圈”的好时机,清水县推出亲水赏花康养之旅、寻根祭祖探寻之旅、民宿风情观光之旅、亲子时光康乐之旅、轩辕故里人文之旅、寻奇探幽生态之旅、采摘赏花农康之旅七条精品旅游线路,全方位展示了清水文化旅游、民俗文化、特色美食、生态康养等方面的优势,赋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清水县:探非子封邑地 观牧野松涛景

正是春游好时节,欢迎各地游客来清水泡“天然氧吧”、听“山泉流韵”、观“牧野风光”、探“人文奇观”、览“自然美景”、过“田园生活”,充分感悟文化之韵、体验亲水之乐、感受赏花之美、品味康养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