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当“90后”遇见“90后”

作者:鲁网青岛频道

鲁网4月8日讯(记者 葛万彩)最美人间四月天。暖阳初照,身着红色马甲,弯腰执笔作画,当“90后”的银发老党员遇见“90后”的青年志愿者,这条胡同瞬间变得热闹起来……

当“90后”遇见“90后”

作为“90后”的代表人物,水集街道永兴街社区93岁的银发老党员昌德松老师从三尺讲台退休后,积极投身社区志愿服务活动。退休后不仅自费打造了6条“文化胡同”,还自掏腰包购买各类图书免费供社区居民和学生们借阅。手绘文化墙,管理“德松文化小院”,为前来借书的学生讲解知识……这些都是这位“90后”每天坚持的工作。在他的影响下,社区刘中福、任和明等11位能写善画的退休居民自发成立“德松”文化志愿服务团队,不断建设完善“文化胡同”,也让胡同慢慢成为育德树人的重要文化阵地。

当“90后”遇见“90后”
当“90后”遇见“90后”

“文化胡同”繁荣的同时,同样身着红马甲的“90后”青年志愿者也纷纷加入进来,开启了“90”与“90”的碰撞。今年寒假,社区“90后”青年志愿者李英杰忙前忙后,同莱西市心暖心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大学生们一起开展了多彩假期“邻”距离系列活动。昌德松老师作为“90后”带头人,发挥特长,组织社区的孩子们开展民俗剪纸、迎春写福书法课、全环境立德树人主题宣讲等活动,“90后”的青年志愿者们则组织开展红领巾非遗文化小课堂、海姆立克急救法等急救技能专题讲座,趣味活动等,一堂堂有趣的活动搭建起胡同巷子里的“红领巾成长圈”。去年教师节来临之际,昌德松老师还被聘为少先队校外辅导员。

当“90后”遇见“90后”
当“90后”遇见“90后”
当“90后”遇见“90后”

当“90后”遇见“90后”,邂逅的是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碰撞的是社区文明和城市善治之花。自水集街道社区少工委成立以来,街道立足“青春集结号”品牌建设,实施8090计划,嫁接社会资源,不断推动社区少工委工作。如今,越来越多的“80后”“90后”银发老人和“80后”“90后”的青年志愿者加入到社区的志愿服务活动中来,志愿服务在社区蔚然成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