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点亮人生之美——境界之学

作者:拾器格物
点亮人生之美——境界之学

在这方寸之间,我们探寻人生的境界,仿佛是漫游于古今之间的一次遨游。

冯友兰笃信人生境界之学,乃中国传统哲学中珍贵之宝。他言道,世间人共赋一世界,却各抱其心,因此,同一山水,在不同人眼中,尽显多样风貌。或以地质学家之眼观之,见岩石嶙峋之势;或以历史学家之心窥之,览历史沧桑之迹。

点亮人生之美——境界之学

是故,虽一物,入人心,而百态百味。此谓之境界,即人之灵明所照耀、生命所承载之意义世界。

以诗意境界引领人生,即为高远之道。

境界,内蕴心性,外显言行,亦见生活之品位,可谓气象之彰显。

点亮人生之美——境界之学

人生分三境,日常俗务,事业为体,审美为魂。俗务,生活之基石;事业,社会之担当;审美,生命之雅趣。三境交融,映衬人生之真谛。

艺术家之境界,即其人格之折射,亦为作品之显现。故曰,观古人之风姿,王者之气象,心系今人之修身,品鉴人生之诗意。终须一词,审美引领人生,提升境界,始臻至美。

点亮人生之美——境界之学

细读张世英先生的阐述,我感悟颇深。他以王阳明的“人心的一点灵明”来阐释“境界”,将境界概括为一个人内心所照亮的、生活于其中的、有意义的世界。此言一出,如一股清泉涌入心田,令人心生共鸣。

点亮人生之美——境界之学

境界,实乃人生之态度,涵盖情感、欲望、志趣、爱好、向往、追求等方方面面,是一个人过去、现在、未来的精神世界的集合。这种“灵明”所照亮的境界,折射出一个人的内在心理状态,古人称之为“胸襟”、“胸次”、“怀抱”、“胸怀”。而这种境界,也渗透到一个人的外在言谈笑貌、举止态度中,形成他的“气象”、“格局”。

“胸襟”、“气象”、“格局”,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却是一种客观存在,他人能够感知其中的真挚和高雅。冯友兰先生亲述,初次拜见北大校长蔡元培先生,即感受到蔡先生身上那种“光风霁月”的气质,弥漫在整个办公室。这足以说明一个人的“气象”不是虚无缥缈的,而是具有实实在在的存在感,能够影响他人的心灵。

点亮人生之美——境界之学

境界,是一种导向,对于一个人的生活和实践具有深远的指引作用。一个人的境界决定了他将过怎样的生活,引导着他的社会行为和爱好风格。境界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一个人的生活品质,低级境界者注定过着平庸乏味的生活,而高远境界者则能够品味诗意般的人生。

在当今社会,我们更应该重视提升自己的境界,培育高尚的情操和精神追求。除了日常生活和工作事务,审美追求也应成为我们人生的一部分,丰富我们的精神生活,提升我们的人生境界。愿我们都能以高尚的境界,过上丰富多彩、意义非凡的人生。

点亮人生之美——境界之学

一个人的日常生活,衣、食、住、行,包括一些生活细节,都能反映他的精神境界,反映他的生存心态、生活风格和文化品位。一个人的精神境界必然会从他日常生活的一举一动中表现出来。一个人的工作和事业,当然最能反映他的人生境界,最能反映他的胸襟和气象。

一个人的审美的层面当然也体现一个人的人生境界。一个人的审美趣味、审美追求,从他的艺术爱好,一直到他的穿着打扮,都体现一个人的审美观、价值观和人生追求,这里有健康和病态的区分,有高雅和恶俗的区分。

点亮人生之美——境界之学

如果他是一个艺术家,那么他的艺术作品,一定会体现他的人格,体现他的人生境界。中国美学从来认为,艺术作品的品格和艺术家的品格是统一的,诗品、书品、画品出于人品。所以中国古人极其重视艺术家的人品。

点亮人生之美——境界之学

这里我们可以举一个最突出的例子,就是嵇康。嵇康有四句诗:“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这四句诗历来被认为是至美的艺术境界,也是至美的人生境界。

《世说新语》记载,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当时人说他:“萧萧肃肃,爽朗清举”,又说“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又说“龙章凤姿,天质自然”。山涛说:“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这是嵇康的风姿之美。

点亮人生之美——境界之学

嵇康更有审美的才情。他善书,韦续《墨薮》说:“嵇康书,如抱琴半醉,酣歌高眠,又若众鸟时翔,群乌乍散。”这是多么美的境界!嵇康书法的这种境界,正是嵇康本人的孤松独立、玉山将崩的风姿、风神的体现。嵇康更善琴。嵇康弹琴,和他的生命追求融为一体。

点亮人生之美——境界之学

景元四年(263年)他被司马炎杀害,时年40岁。据记载,嵇康临刑东市,神气不变,顾视日影,索琴弹之,奏《广陵散》,曲终长叹说:“《广陵散》于今绝矣。”嵇康把音乐融入生命,把生命融入音乐,生命和音乐合二为一,升华为崇高的人格境界和审美境界。

点亮人生之美——境界之学

中世纪的基督教美学讲美感的神圣性,他们讲的美感的神圣性指向上帝,中国文化史上也有美感的神圣性,中国文化史上的美感的神圣性指向崇高的人格,指向人生的神圣价值和终极意义。

嵇康临刑弹琴奏出了他生命的华彩乐章,完成了他的诗意的人生。嵇康的事迹告诉我们,研究中国美学,不仅要关注艺术作品,而且要关注历史上如嵇康这样的艺术家的生存风格和生命华彩,他们用自己的崇高人格和生命创造了诗意的人生境界。

点亮人生之美——境界之学

中国美学认为,审美活动可以从多方面提高人的文化素质和文化品格,但最终归结起来,是引导人们有一种高远的精神追求,是提升人的人生境界。

点亮人生之美——境界之学

我们中国的古代思想家强调,一个人,包括青少年、中年人、老年人,不仅要注重增加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同时,或者说更重要的,还要注重拓宽自己的胸襟,涵养自己的气象,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也就是要有一种更高的精神追求,要去追求一种更有意义、更有价值、更有情趣的人生,追求人生的神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