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从开局表现看2024年中国经济形势

作者:中国经济时报
从开局表现看2024年中国经济形势
从开局表现看2024年中国经济形势
从开局表现看2024年中国经济形势

本报记者郭锦辉据公开资料整理

编者按 近期,多家智库发布研究报告对2024年中国经济形势作出预测。这些机构普遍认为,2024年一季度大陆经济开局良好。尽管经济运行和宏观调控面临不少挑战,但大陆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预计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能够实现。未来,要持续稳定市场预期,不断巩固市场信心。

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更趋巩固

阅读提示

尽管面临国内外多重挑战交织,但是2024年一季度大陆经济开局良好。多家智库研究认为,大陆经济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预计2024年经济回升向好的态势将更趋巩固。国家信息中心的研究预计,2024年大陆经济运行将呈现“前稳后高、持续向好”走势。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宏观经济论坛发布的报告认为,整体价格的变化、“三驾马车”的表现、工业增加值和制造业PMI等指标情况都支撑2024年经济会强于2023年的判断。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信息中心的研究报告都认为,综合来看,2024年大陆经济增长预计将为5%左右。

国家信息中心:

2024年大陆经济将“前稳后高、持续向好”

国家信息中心3月28日在2024年国家信息中心学术年会上发布的《前稳后高持续向好——2024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展望》(以下简称“展望报告”)认为,2024年大陆经济运行将呈现“前稳后高、持续向好”走势,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更趋巩固,各季度间增速波动更趋平缓,供给需求结构更趋均衡,就业形势、物价水平更趋稳定,预计2024年GDP将增长5%左右。

该展望报告认为,2024年,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地区热点问题频发,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全球经济延续高通胀、高利率、高债务、低增长、低贸易的“三高两低”态势。但大陆经济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国内宏观政策加力增效、新动能加速培育、改革红利加快释放、开放红利加速显效、产出缺口加快回补,支撑大陆经济稳定增长。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主任牛犁认为,2023年,大陆顶住多重外部压力和克服诸多内部困难,国内经济实现回升向好,呈现“前低、中高、后稳”态势。2024年,全球科技发展进入加速期、货币政策紧缩进入见顶期、乌克兰危机影响趋于弱化期、中美经贸关系处于暂时缓和期。国内宏观政策加力增效、新动能加速培育、改革红利加快释放、开放红利加速显效、产出缺口加快回补,政策效应、转型效应、改革效应、开放效应、缺口效应“五大效应”支撑大陆经济稳定增长。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宏观经济论坛:

2024年中国经济会强于2023年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宏观经济论坛季度论坛(2024年第一季度)3月30日发布题为《再出发——2024中国宏观经济》的报告认为,经济短期的底部已经出现在2023年三季度左右,2024年经济会强于2023年。

支持上述判断的论据至少有三组:整体价格的变化;“三驾马车”的表现;一些其他表征宏观经济冷热的指标。

第一是物价。今年2月份CPI同比增长0.7%,结束此前4个月负值。核心CPI在长期为正的大背景下,2月份同比大涨1.2%,涨幅较1月份提高0.8个百分点。PPI虽然仍处于负区间,但从趋势看,其底部已经出现在去年7月份、8月份,此后呈现震荡上升趋势。

第二是“三驾马车”。消费方面,今年消费基本延续了2023年以来的强劲势头。出口方面,今年前两个月出口累计同比增长7.1%,大幅高于去年前两个月累计增速。这除了低基数原因外,还与今年以来外需呈现出的韧性,以及大陆出口目的地的多元化有关。投资方面,今年前两个月基建、制造业投资表现亮眼。下一步,扩张性的财政政策预计将对投资起到带动作用。

第三是工业增加值和制造业PMI等指标。今年前两个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速7.0%。尽管今年前两个月制造业PMI仍位于50%荣枯线以下,但反映生产经营活动预期的指标1月份、2月份分别为54.0%和54.2%。

此外,其他一些利好因素支撑今年经济的好转。例如,各界对于经济问题共识的形成,有助于下一步政策合力的形成。

不过,大陆经济也面临一些隐忧,这包括消费“明强实弱”,如“玩”的热情很高但仍以“穷游”为主等;房地产仍处于寻底过程中;居民和企业部门存款中“定期化”倾向不断攀升等。

中国社会科学院:

预计2024年中国经济增长5%左右

中国社会科学院4月1日发布的《经济蓝皮书——2024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以下简称《蓝皮书》)指出,2023年,大陆经济运行总体回升向好。展望2024年,综合来看,预计大陆经济增长5%左右。

《蓝皮书》认为,大陆处于疫情后经济恢复关键期、新旧动能转换关口期、外部环境深刻变化调适期的“新三期”叠加阶段。尽管经济运行和宏观政策调控面临不少困难,但同时也应看到大陆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一是生产要素有支撑。目前,大陆劳动年龄人口仍接近9亿人,受过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高素质人才累计超过2.4亿人。储蓄率超过40%,投资增长仍具有有力支撑。

二是市场需求有潜力。大陆拥有14亿多人口及全球最庞大的中等收入群体,人均GDP已经超过1.2万美元,巨大的市场潜力将不断释放。

三是产业体系有韧性。大陆是全球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制造业增加值连续12年保持世界第一,新兴产业不断成长壮大。

四是创新创造有活力。2022年全国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为2.58%,达到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创新创业呈现蓬勃发展态势,涌现出一批高估值的独角兽企业。

五是宏观政策有空间。大陆通胀率和财政赤字率都处于较低水平,政府负债率处在合理区间,外汇储备充足,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有较大空间,宏观调控政策工具箱内的工具充足。

《蓝皮书》建议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一是着力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增强国内经济循环牵引力。二是加快发展壮大新动能,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三是持续推进改革开放,激发高质量发展动力。四是切实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筑牢安全底线。五是通盘推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

持续巩固经济向好的基础

阅读提示

多家智库预计,2024年大陆经济增长预期目标能够实现。不过,面对经济运行中的挑战,政策需要聚焦发力。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与美国、俄罗斯、加拿大、印度等国智库学者合作撰写的研究报告认为,当前,中国经济“社会预期偏弱”的本质是“经济复利预期偏弱”,建议持续夯实高质量发展的根基,不断累积大国复利的坚实基础。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的研究建议,维持宏观政策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以稳定市场预期,巩固市场信心。中国银行研究院的研究报告建议,持续巩固经济恢复的基础,谨防经济增长中枢下移由短期现象变成长期趋势。

中、美、俄、印、加5国合作智库报告:

六大建议释放中国经济的大国复利

由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与美国、俄罗斯、加拿大、印度等国智库学者合作撰写的《大国复利:中国高质量发展与2035年趋势畅想》(以下简称“报告”)3月31日正式发布。该报告展示过去几年特别是近一年来中国高质量发展取得的成果,首次提出了“大国复利”的概念。报告认为,当前“社会预期偏弱”的本质是“经济复利预期偏弱”,并提出相关建议。

该报告认为,中国高质量发展的根基正在不断夯实,对内制度性改革和对外高水平开放的大国复利正在逐渐释放。只有紧密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的总体目标,在科技、金融、产业等各个领域持续夯实高质量发展的根基,才可不断累积大国复利的坚实基础。

该报告提出六大建议,紧抓政策落实力度,弥合政策的信息缺口;激发创新活力,突破高端科技“卡脖子”问题;从融入全球化到引领全球化,重点推动服务业开放;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实施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增加风险偏好,先立后破中提升发展信心;围绕金融强国目标,高质量推进资本市场改革。

该报告畅想了中国2035年十大发展面貌:中国GDP大概率在2035年左右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2035年中国居民可支配收入有望比2023年翻番;中等收入群体占比有望从三分之一扩大到近二分之一;2035年平均每三个家庭拥有一辆新能源车;中国将成为维持国际和平与引领国际稳定秩序的首要力量;对中国互免签证、单方面免签以及落地签的国家有望从80多个扩大到120个以上;中国在2030年之前提早实现碳达峰,在2035年成为年排放减少量绝对值最高的国家;世界500强企业中国入围数量预计至少超过200家;中国成为全球最成熟的资本市场之一;“一带一路”成为全球第一大合作倡议。

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

政策聚焦发力 巩固市场信心

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近日发布的《中国宏观经济预测与分析——2024年春季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认为,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能够实现。不过,这需要政策聚焦发力。在宏观政策层面,需要维持宏观政策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以稳定市场预期,巩固市场信心。

报告认为,2023年,中国经济增长主要贡献来自最终消费。展望2024年,消费持续增长基础还不牢固,居民收入增长预期不确定、居民消费“小额化”和“细碎化”倾向以及房地产市场持续调整,可能会制约最终消费的持续增长。

2024年投资增长可期。靠前发力的财政支出以及专项债、超长期特别国债、税收优惠等政策工具组合对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会产生加码效果。新质生产力、“人工智能+”行动也会进一步激励以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为特征的新兴产业投资快速提升。

2024年,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长转弱的可能性较大。如何激发外需进而稳住对外贸易尤其是出口增长将可能是2024年中国经济需要面对的更大挑战。

报告建议,一是保持宏观政策的稳定性和持续性,稳定市场预期,巩固市场信心。政策执行过程中既要因时而变,顺势而为,及时关注经济运行进程中出现的新变化、新趋势,更早提出应对措施,又要把握宏观政策取向主旨不变,保持政策执行定力。二是正确认识外需面临的形势变化,更为准确地定位出口增长目标及出口贡献作用。三是千方百计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改善消费环境,丰富消费刺激手段,深挖消费潜能,让居民敢消费、易消费。四是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将宏观调控政策的重心转移至引导和促进微观主体投资和消费需求扩张。

中国银行研究院:

实现全年经济增长5%左右仍需加倍努力

中国银行研究院4月1日发布的《2024年二季度经济金融展望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认为,2024年一季度,中国经济开局良好。初步预计,一季度GDP同比增长4.8%左右。二季度,中国经济景气度有望小幅回升,预计GDP增长5.1%左右。未来,中国经济运行将进一步向常态化转变,中国发展面临的环境仍是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宏观政策要持续巩固经济恢复的基础,谨防经济增长中枢下移由短期现象变成长期趋势。

报告称,一季度,从外部看,全球市场需求回暖,国际贸易景气度回升,中国外贸出口增速回升。从内部看,宏观政策进一步发力,经济增长内生动力增强,服务消费和制造业投资成为主要支撑。

展望二季度,消费将继续发挥中国经济增长“压舱石”的作用,服务消费潜力有望进一步释放。产业转型升级趋势明显,新质生产力持续培育。全球库存周期进入补库阶段有利于外需动能增强,叠加上年基数偏低,出口回暖趋势有望延续。

报告认为,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将经济增长目标设为5%左右,既是短期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防范化解风险的重要考量,也是实现中长期发展目标的需要。实现这一增长目标需要各方面加倍努力。

报告提出六方面建议,包括加快推动财政政策落地,提高资金使用质效;金融政策要多措并举,平衡好“稳增长”“促改革”“防风险”的关系;进一步深挖消费、投资增长空间,加大扩内需力度;妥善应对国际经贸格局演变带来的影响,助力外贸企业稳健经营;从供需两端加大房地产政策支持力度,加快推动行业风险化解;夯实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基础,加快完善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基建、人才、要素、产业体系。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