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往事并不如烟:中苏铁列克提冲突事件真相

作者:心若沉浮安之若素

中苏铁列克提冲突事件真相

1969年3月2日,中苏两国在黑龙江虎林县珍宝岛爆发的那场武装冲突大多数国人都还记得。中国官方媒体报道的事件为,因苏军侵入珍宝岛,袭击中国边防部队巡逻人员,打死打伤多人。故中国边防部队被迫自卫反击,将入侵的苏军逐出珍宝岛。尽管战后双方均称己方取得了这场战斗的胜利,但从战斗的伤亡和最终对珍宝岛的实际控制来看,中方的胜面远大于苏方。此战的胜利在于我军战前的精心谋划及充分准备,如在战斗前夜就派部队上岛潜伏,给苏军上岛分队以突然袭击,造成苏军重大伤亡。

往事并不如烟:中苏铁列克提冲突事件真相

从中国一侧观察的珍宝岛全貌(1969年3月)

在全国人民为珍宝岛反击战胜利欢欣鼓舞不久的5个月后,中苏两国的又一场武装冲突爆发了。这就是被称为“中苏铁列克提冲突事件”的那场战斗,时间1969年8月13日。时,《人民日报》曾对此作过如下报道:

往事并不如烟:中苏铁列克提冲突事件真相

1969年8月14日《人民日报》

新华社十三日讯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八月十三日召回大陆驻苏联大使,对苏联政府指使苏联军队出动直升飞机、坦克、装甲车和武装部队数百人,蓄意侵入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裕民县铁列克提地区,挑起新的流血事件,打死打伤中国边防战士多名,提出强烈抗议。照会指出事态正在发展中,要求苏联政府立即从中国领土上撤出全部入侵的军队,立即停止射击,否则,由此而产生的一切严重后果,必须由苏联政府承担全部责任。照会全文如下:

苏联驻华大使馆:

一九六九年八月十三日上午,苏联方面出动直升飞机两架、坦克、装甲车数十辆和武装部队数百人,侵入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裕民县铁列克提地区纵深达两公里,无端地向正在执行正常巡逻任务的中国边防人员开枪射击,当场打死打伤中国边防战士多名,并向中国边防巡逻人员进逼包围。中国边防人员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被迫进行自卫还击。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一九六九年八月十三日于北京

然,报道中并未提及此次冲突的结果及我方伤亡数字等细节。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该事件的细节的陆续被披露,此次冲突的全过程才逐渐清晰起来......

铁列克提地区与苏联交界。两国在所辖边境存在“争议区”。因沙俄时代的领土扩张曾产生了一条中国政府从未承认过的边界线,而苏联又在此基础上向大陆领土上推进出一条边界线,这两条边界线之间的区域被称为“争议区”。因中苏双方均按各自认可的边界线巡逻,致使双方的争执和冲突不断。

往事并不如烟:中苏铁列克提冲突事件真相

进入1969年6月,苏军在此区域的挑衅升级。从开始仅有步兵,发展到坦克、装甲车的加入,且还伴有直升机一起行动。面对前线部队的报告,时任新疆军区司令员的龙书金判断,苏军此举目的在于恐吓,并无武装袭击的迹象。因此既未给予重视,也未对前沿人员提出的暂停巡逻建议予以采纳,此种先入为主的判断为以后的决断埋下了隐患。

往事并不如烟:中苏铁列克提冲突事件真相

开国少将龙书金

8月初,根据总参和新疆军区“逐渐恢复在争议地区巡逻”的指示精神,塔城军分区向新疆军区、总参、外交部上报了1969年8月13日在铁列克提巡逻预案,且得到了被批准。之所以选8月13日实施巡逻,是拟将在此日邀苏方代表到我方进行会谈。因苏方“人质”在手,故预判巡逻期间苏军不会“下手”。

8月10日,来自新华社、新影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北京(中央)电视台、解放军报等新闻单位的10名记者先后乘车前往铁列克提边防站。在他们的积极争取下,其中部分人员也加入此次行动的队伍。

往事并不如烟:中苏铁列克提冲突事件真相

“中苏铁列克提冲突事件”现场

注:

1、山下立碑处开阔地为巡逻组遭苏军袭击的位置

2、无名高地为中翼掩护组阵地之一

3、忠勇山石处中翼掩护组阵地之二

我军在此次在“争议区”巡逻的部署为,除巡逻组外,还派出了南、北、中各三个掩护组和预备队,总兵力约100人。

然,岂料我军的兵力调动及意图已被苏军侦察得清清楚楚,且苏军在前一天就完成了针对我军的兵力调动和武器装备的准备。8月12日,我军发现苏军坦克、装甲车已在边境地区集结。8月12日,新疆军区作战部部长孟魁梧接到塔城军分区再次来电后,认为苏军的行动反常,马上报告了龙书金。但龙未作答复。当晚,王新光政委又电话直要新疆军区作战值班室,报告当面苏军可能有重大行动,请示1969年8月13日的巡逻可否取消。值班参谋的答复是,军区首长已经接到你们的报告,但对取消巡逻一事没有明确指示。

往事并不如烟:中苏铁列克提冲突事件真相

苏军装甲车

1969年8月13日上午8时,巡逻队出发了。不久,苏军直升机便临空作侦察飞行。接下来,巡逻队在行进途中突然遭到苏军伏击,当场数名战士倒下。因此处为毫无遮拦的开阔地,故巡逻队不得不向中翼掩护组占据的无名高地边打边撤,最终与在无名高地的中翼掩护组会合。苏军意识到夺占这个制高点的重要性,便在坦克和装甲车的掩护下,轮番向无名高地两处阵地发起了进攻。战斗打响后,南北两个掩护组开始向无名高地增援。然,苏军强大的炮火、坦克和装甲车上的重机枪却将援助高地的通道封锁的死死的,不但使增援无果,还造成了两个掩护组的重大伤亡。更令人揪心的是,担任预备队的人数仅几十人,虽及时赶到战场进行增援,但毕竟人少力单,尽管官兵用命,伤亡惨重,但此“杯水车薪”亦难解无名高地之围。

往事并不如烟:中苏铁列克提冲突事件真相

坚守无名高地牺牲的我军战士(苏军记者拍摄)

无名高地的战况最为惨烈。坚守阵地的中翼掩护组及后来撤到高地巡逻组余部不过三十几人,但无奈手中均为轻武器,对掩护苏军进攻的坦克和装甲车亦无能为力。加之高地全为岩石,根本无法修筑工事,大部分人员的生命均葬送在苏军坦克炮火的轰击覆盖下。尽管如此,阵地坚守者还是打退了苏军的三次进攻,且战斗从早上8点一直持续到了下午3点半。从战斗一开始,前沿及塔城军分区呼叫援军和重武器的电话和电报一刻未停。然,当带着重武器的援军终于赶到时,苏军早已撤走,阵地上已无任何生息......

往事并不如烟:中苏铁列克提冲突事件真相

范进忠烈士与儿子合影(南掩护组指挥员-塔城军分区步兵营一连连长)

此役,我军阵亡38人,其中包括3名摄影记者。记在阵亡名单中有4人乃重伤被俘后不治身亡。坚守无名高地守卫者中还有一名河南籍的战士袁国孝被震昏后被俘。在这次突如其来的战斗中,这些记者们也表现得非常英勇。最后时刻,他们拉出相机和摄影机中的全部胶片,摔烂机器,义无反顾地拿起冲锋枪参加了战斗。

往事并不如烟:中苏铁列克提冲突事件真相

李连祥烈士(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影师-巡逻组摄影记者)

无名高地守卫者中还有一位来自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的摄影记者温炳林。他因头部和肩部重伤被俘后因失血过多牺牲,临终前还鼓励一同被俘的战士袁国孝:“小伙子,要坚强,胜利属于我们。”

往事并不如烟:中苏铁列克提冲突事件真相

温炳林烈士(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摄影师-中翼掩护组摄影记者)

9月18日,苏方将19具烈士遗体归还我方。9月22日,被俘的袁国孝也被苏方交还给了中方。因打扫战场时留在阵地上的尸体难以辨认,故另一位战友的尸体当作袁国孝被掩埋。当大家看到他的归来,都把他称之为“活烈士”。不幸的是,袁国孝复员回到河南老家后仍值文革时期,得知其被俘的这段经历后,他竟被打成了叛徒。直到1974年,袁国孝不远万里赶到新疆塔城军分区要了份证明拿回家,这才帮助他恢复了荣誉,还了他的清白。

往事并不如烟:中苏铁列克提冲突事件真相

袁国孝(站立持枪者)

铁列克提冲突事件发生后,苏联在国内大肆宣扬其胜利,似乎报了珍宝岛这一箭之仇。事件发生后半个月,中央军委调查组抵达乌鲁木齐,先后就决策责任问题调查了军区司令员以下近百人。下到基层部队,上到塔城军分区,包括新疆军区各级对直接指挥此次战斗的司令员龙书金颇有微词。或许龙是红军英雄(强渡大渡河17勇士之一),或许是曾在毛泽东家乡湖南当过省军区司令员,最后还是毛出面替他解了围。

往事并不如烟:中苏铁列克提冲突事件真相

苏军在铁列克提的缴获

然,“躲了初一,躲不过初五”这句话还是在龙书金身上应验了,林彪事件爆发后的1972年,他的厄运还是来了。当然起因是当时新疆一家报纸不知为何刊登了一篇关于为林彪歌功颂德的文章,且将新疆军区被推到了风口浪尖。追责之余,“铁列克提冲突”一事又被提了起来,结果“新账旧账一起算”,龙书金还是被撤了职,从此一蹶不振。尽管他一直向组织申诉,可始终没有得到一个明确的答复。2003年,93岁高龄的龙书金因病去世。

往事并不如烟:中苏铁列克提冲突事件真相

暮年龙书金

1999年11月下旬,哈萨克斯坦首任总统纳扎尔巴耶夫访问北京,两国领导人签署了《中哈关于两国边界问题获得全面解决的联合公报》。铁列克提地区的主权最终尘埃落定,且当年那块“争议区”已明确划入中国版图。2006年,“中苏铁列克提冲突事件”爆发71周年之际,时年55岁的袁国孝,千里迢迢从河南老家又来到当年他曾战斗过的地方,那些牺牲战友鲜血洒过的地方。手捧无名高地上的砂石粒,袁国孝泣不成声,老泪纵横......

往事并不如烟:中苏铁列克提冲突事件真相

*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争议将删除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