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不要挑战人性2》生活过得不顺的人,可能不是因为能力差,而是

作者:不执的小世界

最近在追《欢乐颂》。

看着剧中年龄相近,但人缘和做事效率却相差巨大的余初晕和何悯鸿,内心很是复杂。

有时看着傻里傻气的何悯鸿,仿佛看到当年初入职场的自己:

总以为自己很用心、很负责,能做到问心无愧,却不知因为自己的低情商,给他人造成了多少的不便与困扰。

《不要挑战人性2》生活过得不顺的人,可能不是因为能力差,而是

但是,两个人明明都是名校毕业,而且工作能力也都不差。

为什么余初晖能左右逢源,而何悯鸿却只能处处碰壁呢?

最近在阅读的书籍《不要挑战人性2》给了我一些启发。

《不要挑战人性2》生活过得不顺的人,可能不是因为能力差,而是

就拿两人在工作上的表现来举例说明。

余初晖从事的是技术研发工作,而余悯鸿从事的是文字创作工作,两者都需要具备一定的创造力。

但是,余初晖壮着胆子“骗”进申光后混得如鱼得水,成了两位老总眼中最核心的员工。

而何悯鸿凭实力进了君雅传媒,最后却不得不卷铺盖走人。

造成这种差距背后的原因,是因为余初晖在工作中不断产生创造力,做出一个又一个成绩,让老板一次又一次惊喜。

而何悯鸿工作上表现一般,为人处事又过于死脑筋,导致被领导、合作作者利用。

《不要挑战人性2》生活过得不顺的人,可能不是因为能力差,而是

书中说到,产生创造力并决定创造力的大小有三个最基本的前提条件。

第一个前提条件,是我们理解并掌握知识和概念的数量与质量。

对于这一点,余初晖和何悯鸿都是专业的,她们进入职场后,依然保持每天学习。

唯一不同的是,余初晖看的是自己专业的知名文献,往专业度努力。

而何悯鸿则是把阅读当作兴趣爱好,并没有把力气用在提升自己的专业度上。

所以,从这一点上,两人的距离就注定要渐渐拉开。

第二个前提条件,是要把概念与概念、知识与知识、经验与经验联系得起来。

书中提到,要让概念和知识联系起来,需要大脑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好,即人的大脑里神经细胞和神经元之间的连接,连接程度越好,信息传递的速度越快,信息加工效率越高,信息传递时不受干扰,大脑的“基础设施”也就越好。

在婴幼儿时期,大脑“基础设施”的好坏,取决于先天完整健康的大脑、稳定且温暖的家庭环境(尤其是跟妈妈健康优质的依恋关系)以及丰富的身体运动。

在这一点上,何悯鸿的大脑“基础设施”应该比余初晖好,因为她从小生活在一个幸福的家庭里,而余初晖则一直生活在父亲的暴力阴影下。

《不要挑战人性2》生活过得不顺的人,可能不是因为能力差,而是

但是,如果把这点延伸到她们工作后的生活,就能明白为什么余初晖的创造力比她好了。

对于先天完整健康的大脑这一点,两人肯定都是没问题,差距出在稳定且温暖的家庭环境和丰富的身体运动这两点上。

何悯鸿由于情商低,处处得罪人。

在22楼跟其他人不合,在公司也跟同事不和,因此并不具备稳定且温暖的生存环境。

而余初晖呢,在家呢,22楼其他几位女生都很喜欢她、照顾她,在公司,又有浩子和陈潮生两位好兄弟跟她一条心,生存环境那是大大的好。

还有身体运动这一点,何悯鸿是个宅女,平时根本不运动,连门都很少出。

而余初晖每天早上都做运动,晚上还去做舞蹈兼职老师,教小朋友跳舞。

所以,在这一点上,何悯鸿远不及余初晖。

《不要挑战人性2》生活过得不顺的人,可能不是因为能力差,而是

创造力产生的第三个前提条件,是我们大脑“认知抑制”与“认知抑制解除”这两种基本功能的平衡。

“认知抑制”是与注意力相关的一种大脑神经机制,即我们会本能地筛选出对我们自己有用的信息在大脑内进行加工。

而“认知抑制解除”则是一种专门解除抑制的一种本能,能让我们专门注意到一些容易被忽略掉的信息,并从中发现一些东西。

美国专门研究艺术创造的心理学家科林·马丁代尔的研究发现,那些创造力高的人,能够在“认知抑制”和“认知抑制解除”这两种状态之间灵活转换。

当大脑处于“认知抑制解除”的状态时,信息、知识和概念就会很容易在大脑皮层中激活,并扩散到整个神经网络,这样就会增加两个看起来完全不相关的知识或概念相互“联结”的概率,使个体获得新想法的概率大大增加。

从余初晖和何悯鸿两人在职场上的表现来看,余初晖的“认知抑制”和“认知抑制解除”功能平衡度完爆何悯鸿。

何悯鸿整天为人际关系,为自己的道德标准苦恼,无心钻研工作。

而余初晖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总能快速调整状态,进入工作或者学习的状态中。

在三个条件都比不上余初晖的情况下,何悯鸿在工作上的表现远不如余初晖也不难理解了。

《不要挑战人性2》生活过得不顺的人,可能不是因为能力差,而是

《不要挑战人性2》这本书是心理学科普作家潘楷文的第二部作品,书中内容主要聚焦在学习和生活认知层面的弱点和解法,个人觉得还是特别值得阅读的。

作者通过脑神经科学数据为佐证,通过大量的心理学实验,深入探究人脑的运作机制,帮助我们去探索那些扑朔迷离的主观体验背后真正的科学解释。

全书一共有十二章,作者先后探讨了人类认知和学习的核心功能——“记忆、人类学习本质的问题——“被动学习一主动学习一主动建构”、多巴胺的神经机制、创造力的本质和产生机制、 “俄狄浦斯情结”、情感发育完整、人格健全等等。

每部分内容都有大量的历史实验佐证,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吃透相关知识。

看完这本书后,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对于大部分生活过得不顺的人,经常事倍功半的人来说,可能不是能力的问题,而是不懂得顺应天性。

就像何悯鸿,她缺的从来不是能力,而是她所做的那些事,基本上都是有违天性的。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