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中国最极致打工人,全年无休,年薪仅600块,一生坚持做一件事

作者:史不得呀
中国最极致打工人,全年无休,年薪仅600块,一生坚持做一件事

繁华的都市中,忙忙碌碌的打工族每天奔波在各种高楼大厦中追逐着自己的梦想和生活,然而在大陆人迹罕至,崇山峻岭的地方,有这样一群特殊的“打工人”存在。

中国最极致打工人,全年无休,年薪仅600块,一生坚持做一件事

毫不夸张的说,他们是大陆最极致的打工人,与大多数工作不同的是,他们每日与大山、石头和山谷为伴,没有朋友没有任何福利待遇,只为承担心中的初心和责任。

中国最极致打工人,全年无休,年薪仅600块,一生坚持做一件事

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在大山中,过着孤寂但有意义的生活,这份工作风吹日晒,需要付出大量精力,有的甚至全年24小时无休,甚至还有生命危险。

他们的工资最低仅600元,可即便如此,无论高学历还是普通人,依然愿意放弃优渥的生活从事着这份特殊的工作。

中国最极致打工人,全年无休,年薪仅600块,一生坚持做一件事

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讲,他们守护的是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中华文化的传承,这群坚韧的极致打工人身上究竟发生着怎样的传奇?

中国最极致打工人,全年无休,年薪仅600块,一生坚持做一件事

坚守,初心

中华文化历史源远流长,远在巴山蜀水这片绿意盎然的大地上,蕴藏着无数灿烂的文明,伴随着岁月的冲洗和流逝,向大家诉说着无言的故事。

中国最极致打工人,全年无休,年薪仅600块,一生坚持做一件事

在巴蜀,存在着一支默默无闻却承载着巨大使命的特殊群体,他们就是文物的守护者“巴蜀守窟人”。

远离尘世没有任何物质享受,青灯孤影深山孤寂下一待就是数十载,而他们的工作正是守护者千百年来雕刻绘制的佛像经文和壁画。

中国最极致打工人,全年无休,年薪仅600块,一生坚持做一件事

这些庞大充满岁月洗礼的石窟是大陆文化的瑰宝,更是大陆古代匠人智慧和艺术的结晶,而这群被称为“最极致打工人”的守护者的生活,更是难以想象的孤独。

“极致打工人”这一称呼的出现要归结于摄影大师袁蓉荪,早年间袁蓉荪热爱绘画,正所谓艺术都是相通的,在追求绘画的道路上他爱上了摄影。

中国最极致打工人,全年无休,年薪仅600块,一生坚持做一件事

2005年袁蓉荪第一次俩到一龛长满苔藓的古代石像,刚下过雨的缘故石像看起来更加深邃动人,也正是在这一刻开始,袁蓉荪萌生了拍摄巴蜀石窟的想法。

在大多数人眼中,石窟都是高大庄严的形象,但在42岁的袁蓉荪眼中,庄严的石像背后有着质朴的一面。

中国最极致打工人,全年无休,年薪仅600块,一生坚持做一件事

2018年袁蓉荪走进四川资中县,深山之中万籁俱寂,清风拂过一座座巨大石窟让他不免动容,原来石窟就在我们身边,这些东西正是古代匠人倾注的所有心血。

袁蓉荪拜访了一些石窟守护者,听他们徐徐讲述着他们的生活,作为守护者,他们整日与石像为伴,几十年的陪伴他们十分孤独。

中国最极致打工人,全年无休,年薪仅600块,一生坚持做一件事

有的守窟人为了更好的看护,防止一些盗贼掠夺盗窃文物,他们有的直接搬到了石窟中,一张床,一张简单的桌子和一口锅便是他们的家。

中国最极致打工人,全年无休,年薪仅600块,一生坚持做一件事

迎着风吹日晒、电闪雷鸣等各种突发状况,这群打工人从未退缩,他们告诉袁蓉荪,这份责任总要有人承担,这些东西总要有人传承,而他们能做的就是默默守护。

也正是有了他们的无私奉献,几千年传承文化瑰宝直到如今还一直屹立供人们欣赏,无数游客前往巴蜀观看这些石窟感受着岁月的古朴和历史诉说。

中国最极致打工人,全年无休,年薪仅600块,一生坚持做一件事

隐入深山的宝藏

石像大多数都是以佛教为主,庄严又肃穆,然在袁蓉荪的镜头下,这些石像更像是古人精心雕刻下的艺术品,像是一本诉说着传承的古书。

中国最极致打工人,全年无休,年薪仅600块,一生坚持做一件事

悬崖之上,天然的石壁上雕刻文字和图像,古人以刀为笔将情感和传承镌刻在山川峰峦之间。

说起石窟造像,大多数人想到的莫过于有名的“四大石窟”,但其实在大陆将近6000多处石窟造像中,巴蜀石窟一骑绝尘,以2800多处数量占据全国石窟第一。

中国最极致打工人,全年无休,年薪仅600块,一生坚持做一件事

石窟造像产生于公元1世纪的古印度,在此之前佛教的形象大多以佛塔为象征,随着犍陀罗地区兴建佛像后,石窟造像逐渐形成,佛教开始在深山洞中开凿石壁,描绘壁画石像。

石窟传入西域然后一路向东传到中原地带,而石窟造型大规模的传入巴蜀地区实在南北朝时期,唐宋时期大规模兴盛,此后将近1400年的历史脉络中从未中断。

中国最极致打工人,全年无休,年薪仅600块,一生坚持做一件事

毫不夸张的说,巴蜀地区的石窟最能体现北方中原一脉的造型风格,并且在此基础上又形成的当地独具一格的地域特色引得大家十分喜爱。

整个川渝地区,2800处大大小小的石窟,分布80多个县,有的有名寂寂无名隐藏着大山深处,而袁蓉荪花了将近十多年时间断断续续的走在川渝大地上,用镜头记录下巴蜀石窟。

中国最极致打工人,全年无休,年薪仅600块,一生坚持做一件事

这些石窟有的在村里,有的在山上传力人烟融入大自然的静谧,也正是在探寻古迹的遥远路途中他遇见了这群特殊的打工族。

因为有些石窟隐藏太深位置极为偏僻,想要找到袁蓉荪需要费一番功夫,有时候他只好求助于当地百姓,这些百姓有爽快给他指路的,也有用极为审视的眼光打量他的。

中国最极致打工人,全年无休,年薪仅600块,一生坚持做一件事

而这些人通常有着一个特殊名号“某某文保员”,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守窟人,袁蓉荪的镜头下不单单有石窟,还有这群特殊的人。

从2006年开始,袁蓉荪接触石窟开始拍摄以来,每到一处他就会与当地守窟人交谈,从交谈中得知他们有的是父子、有的是夫妻、有的甚至祖孙三代都是守窟人。

中国最极致打工人,全年无休,年薪仅600块,一生坚持做一件事

时间以风为凿在石窟造像上镌刻着岁月的痕迹,每当人们驻足于都能感受到历史清风,而为了保护这些不可代替的历史文物,当地不少村民自发当上文物管理员。

他们成为了石窟国宝的守护者也是传承者,而这群人当中有的人一干就是40多年。

中国最极致打工人,全年无休,年薪仅600块,一生坚持做一件事

永远的守窟人

越是稀少的东西越能引来偷猎者的垂涎,而文物也不例外,巴蜀石窟没有四大石窟出名且分布较多,如此情况下就会造成许多偷猎者垂涎文物。

中国最极致打工人,全年无休,年薪仅600块,一生坚持做一件事

整座佛像佛头最值钱,因此许多深山僻壤的小石窟就会成为偷猎者追逐的对象,但佛头没了,整个佛像的价值和艺术观赏性就大打折扣,如此之下就会出现“文物保护者”的身影。

在袁蓉荪所做的《巴蜀石窟:藏在乡野的中华文明》书中提到:“碧绿的稻田深处,村民赤着脚扛着锄头从佛像面前匆匆走过,他们一边看守佛像一边耕作生活”。
中国最极致打工人,全年无休,年薪仅600块,一生坚持做一件事

这些百姓的生活以石像为主,一守护就是几十年,漫长的岁月中他们独自守护这一个寂静的石像,为此他们有的人一个月才能回家,有的甚至直接将家安在石窟中。

成都郊外龙泉山中的龙泉驿,桃花绿树绵延的古道尽头就是“弥勒大佛寺”,这里供奉着造像50余龛、160多尊,内里石壁上雕刻并做的正是佛祖释迦牟尼。

中国最极致打工人,全年无休,年薪仅600块,一生坚持做一件事

这里的守护者肖大爷默默守护文物已经40多年,他早已将家按在这里,儿子孙子都是在这里长大的,因此从小到大一家人对这些造像有着天然板的亲近。

在肖大爷印象中,他的一生几乎都奉献给了石窟,早年他过着孤寂的生活守护着石窟,不为别的只为心中那一份责任和传承。

中国最极致打工人,全年无休,年薪仅600块,一生坚持做一件事

肖大爷身后的唐代弥勒大佛

70岁的曾祥余和76岁刘发凤是一对夫妻,也是茗山寺的守窟人,他们从2005年开始二十多年风雨下他们守护这文物。

中国最极致打工人,全年无休,年薪仅600块,一生坚持做一件事

2020年当地的县政府将他们每月150元的伙食津贴涨到了200元,200元对于许多人来说一顿高档餐厅饭钱,但对于这对守窟夫妻来说是一个月的伙食。

也许有人听了会说“他们的工作这么辛苦,工资一定很高吧”,恰恰相反,文保员的工资和文物等级挂钩。

中国最极致打工人,全年无休,年薪仅600块,一生坚持做一件事

最低600元,最高也就1200元,像曾祥余夫妻两人的工资也仅800元,800元的工资下,干的工作确实异常辛苦和全年无休的付出。

文物局要求是石窟24小时不能离开人,因此他们连睡觉都要在佛像旁边,想干些别的兼职更是不可能的。

中国最极致打工人,全年无休,年薪仅600块,一生坚持做一件事

如此一来,这样的艰辛又不赚钱的岗位几乎没人愿意踏足,但文物不能无人守护,因此岁月更替,守窟人就成了当地村民,他们代代相传将家建在石窟周围,承担着责任。

在他们眼中,他们并不在乎工资的多少,更多的是他们将名利置之身外做着有意义的事情,对于他们来说这是多少钱都换不来的。

中国最极致打工人,全年无休,年薪仅600块,一生坚持做一件事

也许他们的生活一辈子清贫,但他们却成为了文物传承路上不可缺少的人,如今整个巴蜀地区,有石窟造像之地皆有守窟人。

他们有的是公职在身,有的是自发守护,他们用自己的力量守护传承着文化瑰宝,袁蓉荪的镜头下不仅仅是一幅幅美丽庄严的石窟画面,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和一群可亲可敬的人。

中国最极致打工人,全年无休,年薪仅600块,一生坚持做一件事

文物静默无声却藏万语千言,历史文化瑰宝也总有人承担这份责任默默守护!

参考资料:

1.红星新闻:《巴蜀石窟与它的乡村守护者》,2022-11-5

2.四川在线:《寻访巴蜀石窟16载 袁蓉荪用镜头和文字致敬藏在乡野的中华文明》,2022-12-10

3.澎湃新闻:《祁连山深处守窟人:金塔寺佛像为伴,“独守”熬出“滋味”》,2021-10-11

4.百度百科:《巴蜀石窟:藏在乡野的中华文明》

喜欢本期节目,请您点击“关注”,不错过下期分享。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图片来源于网络,此文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