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融媒·画像丨为人师,也为人子——带着妈妈来上班

作者:舜网

视频加载中...

[x]

Player version

Player FPS

Video type

Video url

Video resolution

Video duration

融媒·画像丨为人师,也为人子——带着妈妈来上班

人物速写:课堂上,地理老师孙元金正在给学生们上课,他清晰的思路和有趣的讲述抓住了学生们的注意力。在孩子们眼中,孙元金有着两种不同的形象。在课堂上,他是一位眼里负责的好老师;在课堂外,他是一位孝顺老人的好儿子。

4月7日,济南市长清区第二初级中学的一间办公室里,教师孙元金抬眼看了看墙上的钟表,合上备课本,准备去教室上课。偌大的办公室里,一眼望去就能看到他与其他教师的不同。因为在他身后的小马扎上,坐着他的母亲,一位71岁的老人。

在饮水机上接满一杯温水,孙元金小心翼翼递到母亲手中,轻声地嘱咐几句后,离开了办公室。这是孙元金带着母亲上班的第六个月。

融媒·画像丨为人师,也为人子——带着妈妈来上班

孙元金备课的时候,母亲就静静坐在他身后。

“顶梁柱”妈妈倒下了

之所以带着母亲来上班,其中的原因让人心酸又无奈。

三年前,母亲韩树芳被确诊患有阿尔茨海默病,不仅记忆力严重减退,且常常迷路走丢。孙元金需要上班,家中又无人照看,那段时间,他一天到晚挂念着母亲。

“仿佛就是一夜之间,我和妈妈的身份对换了。以前,都是她在保护我……”孙元金的父亲早逝,母亲几乎是他成长阶段家中唯一的顶梁柱。艰难的日子磨砺出了母亲鲜明的个性:勤劳、要强。

回忆起往事,孙元金几度落泪,那是儿子对妈妈的愧疚与疼惜。“记得那年麦收,我放学回家久久等不到妈妈,晚上去地里一看,她为了省几十块钱的机器费用,正在月色下割麦子……”那一刻孙元金就暗下决心,一定好好读书,只有这样才能回报母亲。寒窗苦读的日子里,母亲从未因家庭困难耽误儿子的学业,而是默默承担下了所有。种田、摊煎饼、摆摊儿,这位农村妇女穷尽所能,起早贪黑,支撑着家庭。

学成归来,孙元金如愿成为一名人民教师,一家人过上了安稳的生活。本该安享晚年的母亲,却得病了。她记不起身边其他人,只认识自己的儿子。

融媒·画像丨为人师,也为人子——带着妈妈来上班

闲不住的韩树芳每天都会打扫学校。

校园里的“活课文”

“妈妈,不行我就带着您上班。”没有其他办法的孙元金内心十分忐忑:学校有着非常严格的规章制度,能行吗?

“要说没有顾虑,肯定是假的。”济南市长清区第二初级中学校长马勇回忆,当初在得知孙元金的处境时,他们没有盲目地作决定,而是来到一家人的居住地,进行了细致的走访调查。“了解到这位老人记忆力退化后依然非常和蔼、善良,确认不会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我们才打消了顾虑。”在校长马勇看来,孙元金对老人的孝顺应该被鼓励和支持,这本身对孩子们也是一种教育。

观察着韩树芳老人与儿子在学校的点滴,就不难理解学校“教育无处不在”的理念。老人在这里,非但没有成为“负担”,母子二人的故事反而成了鲜活的孝德教育示范。

早上,孙元金小心翼翼扶着母亲走进校园,经过的学生们会热情地与这位奶奶打招呼;孙元金上课的时候,办公室里其他老师也会帮着照看老人;学校的保安会主动提醒老人注意安全;老人自己也闲不住,走廊上总能看到她的身影:拿着抹布一遍遍擦拭窗户和书架,楼道也被打扫得干净敞亮。

这些温情的画面,是孙元金当初没有想到的。

融媒·画像丨为人师,也为人子——带着妈妈来上班

孩子们很喜欢这位慈祥的奶奶。

“隐形教育”深入人心

从一开始的忐忑,到如今的融入,孙元金和母亲都发生着变化。“学校对于我来说已经不仅仅是我工作的地方,更像是我的家。”孙元金动容的话中,满怀着他对学校的感激之情。而母亲韩树芳,在这种开阔、温馨、友善的环境中,病情也有所缓解。

午饭时间,孙元金和母亲又出现在了食堂的人群中。他像往常一样安顿母亲坐好,自己才去排队打饭。其间,有不少孩子亲切地打招呼:“奶奶好!”稚嫩的童音换来老人慈祥的笑容;下楼梯的时候,不少孩子还要抢着扶老人。

我们从最初带着对孙元金的关注而走进校园,却意外地被学校这个集体而感动。“不言之教,无形而心成。”教育不局限于课堂,多年之后,孩子们也许会忘记哪一堂课具体教了什么,但那些在耳濡目染中学会的道理、萌生的善意,会让他们终身受益。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