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明日二月三十,“晦日”!牢记:1不动、2不借、3不归,尊重传统

作者:懒喵爱下厨

古时候,因为科学条件有限,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多是通过观测天象,来作为行事的重要依据,并总结出了很多规律和术语。《孙子兵法》也将“天时”列为影响作战胜负的5大因素之一。由此,就延伸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很多和天象相关的传统习俗。

明日二月三十,“晦日”!牢记:1不动、2不借、3不归,尊重传统

二月三十,是农历二月的最后一天,在老传统中被称为“晦日”,和天上月亮的变化有关,同时也是农历年里的第二个晦日。“晦日”的说法,是怎么来的?旧俗中都有哪些讲究?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

二月三十:“晦日”

在古代,人们还没有天文望远镜等设备,但这并不妨碍古人对于日月星辰变化的好奇和探索。古人在用肉眼观察月亮时,发现月亮的形状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并由此制定了用月相变化来计算时间的农历历法。

当月亮处在地球和太阳之间时,此时月亮是没法反射阳光的,刚好以暗面朝向地球,这一天就被古人定为农历初一,也叫“朔日”。当地球处在月亮和太阳之间时,此时月亮的正面刚好能被完全照亮,这一天就被古人定为农历十五,也叫“望日”。

明日二月三十,“晦日”!牢记:1不动、2不借、3不归,尊重传统

在古人的认知里,因为农历初一是“朔日”,仰望夜空是看不到月亮的,所以就被赋予了负面的色彩,毕竟人们更追求“花好月圆”。而“朔日”的前一天,刚好是农历月份的最后一天,是过渡到“朔日”的交替日,夜晚比较晦暗,古人就给其命名为“晦日”。

旧俗中认为,月尽之日,自然界磁场会发生转变,“逢变易生乱”,因此做事要求安稳,同时因为这一天几乎看不到月亮的原因,古人行事也会更加谨慎小心,想借此来寄托心中祈福、祛灾的美好愿望。

按照旧俗中的说法,每逢晦日,下面3件事古人通常都会避开不做:

1不动

不挪动厨灶位置

明日二月三十,“晦日”!牢记:1不动、2不借、3不归,尊重传统

古时候,人们在盖房子时,会提前规划好家中厨灶安放的位置,一般定好后,就很少挪动了。古人认为,民以食为天,厨灶是家宅之中非常重要的地方,并且还有“厨房三向财走,灶台两处福来”这类说法。如果因一些特殊情况,需要挪动厨灶位置,古人也会避开晦日,希望能讨个吉利的说法。从现实意义理解,厨灶大多安排在房子的东向居多,因为朝南阳光直射,朝北空气潮湿,朝西西晒严重,都不利于食物的保存,一般确定的方位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自然不适宜随便挪动。不过,现在的高层住宅和古代住宅大有不同,不需要刻板去遵守,具体还是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

2不借

不外借钱财

明日二月三十,“晦日”!牢记:1不动、2不借、3不归,尊重传统

借钱这事,并非现代才有,早在南北朝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当铺,不过也有人会担心当掉物品后,存在赎不回来的风险,便会找认识的人借钱。旧俗中认为,“逢晦日不借钱”,外借钱财会有“散财”的意思,影响到自己的财务状况。从现实意义理解,“晦日”是农历月份的最后一天,古人是按农历过日子的,月末大家手头比较拮据,这时候借出钱财,如果不能按时收回,会对自己产生不好的影响,这么解释,是说得通的。

3不归

不要晚归

明日二月三十,“晦日”!牢记:1不动、2不借、3不归,尊重传统

古时候,还没有路灯、车灯这类照明设备,也没有高楼大厦里亮的万家灯火,人们在夜间行路时,更多是借助月光的引导,这也是古人为什么这么关注月亮变化的原因之一。晦日过后,就是朔日了,所以晦日夜晚基本上是看不到月亮的,黑漆漆一片。因此每到晦日,古人会赶在天黑之前回到家中,避免晚归走夜路。从出行安全出发,这个旧俗是能理解的。

农历二月三十,是农历二月的最后一天,也是老传统里的“晦日”。上面提的“1不动、2不借、3不归”,都属于旧俗中关于晦日的老规矩,不一定照做,但请多几分尊重,以免犯了别人的忌讳。

#春日生活打卡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