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品尝那一片片笋干,淡淡的清香在舌尖萦绕。这是故乡的味道,更是儿时的记忆。采摘、加工,繁琐的工序中倾注了家人的辛勤与期盼,让无数的游子与故乡的风土人情相连。
清明前后,古城绍兴再度飘起笋香。乡村房前屋后,空旷的晒场里,居民在各种晒具上摊晒着的“笋煮干菜”,成为越城一道靓丽风景。
这几天,位于绍兴古城内的仓桥直街加倍熙攘,在感受江南烟火气的同时,笋干菜成了众多游客争相购买的“土特产”。“味道很奇特,之前从没尝过。” “有股淡淡的笋香,吃起来很容易上瘾。”期间,不少游客对笋干菜的鲜味倍感新奇。对于绍兴人而言,笋干菜更是镌刻在基因里的专属舌尖记忆。文豪鲁迅便是笋干菜的“忠实粉丝”之一。1935年3月,鲁迅收到母亲鲁瑞从北京寄来的食品,他高兴地对母亲盛赞干菜美味:“其中的干菜,非常好吃,孩子们都很爱吃,因为他们是从来没有吃过这样干菜的。”鲁迅留日时期的同学邵文熔,与鲁迅相交三十几年,鲁迅在上海期间,邵文熔寄送给鲁迅的礼物,经常是干菜、笋干、鱼干。在1933年和1936年给鲁迅的礼物中,也包括了笋干。时至今日,笋干菜依旧是众多绍兴在外游子的心头好。“每次回家,都要带点自家制作的笋干菜走,每当浓厚的笋味在烹饪过程中不断飘香,总能让我想起家乡的味道。”常年在外工作的陈先生表示,小时候和父母一同制作笋干菜的经历,让他对这一绍兴“土特产”情有独钟。在绍兴,制作笋干菜一直是众多居民开年头等大事。“笋的好差,直接决定了笋干菜的最终口味。”家住富盛镇的村民王阿姨告诉记者,笋干菜中的笋一般指毛笋。清明前后,将刚长出来的春笋剥壳去蔀头清洗后,切成薄片,拌入提前腌制出缸的咸芥菜一起入锅开煮,并在太阳底下直至晒干,笋干菜才算制作完成。
餐桌上,笋干菜凭借鲜嫩特质,成为绍兴菜中和蛋白质和脂肪含量较高荤菜的绝佳配菜,去腥味和膻味的百搭高手。由明代绍兴才子徐文长首创的干菜毗肉,正是凭借笋干菜对五花肉中油脂的充分吸收和调和,成为荤素菜搭档中的上品。越宴十八味中,火腿老鸭煲等众多菜系,同样将笋干菜作为重要制作材料之一。此外,用笋干菜与丝瓜、南瓜、蒲子、鞭笋、河虾等一起放汤,是绍兴人夏天最常用的一道菜汤,其汤色清亮,青白红三色相间,不仅清淡可口,还有生津、发汗等功效。
一方水土一方味。作为绍兴传统“土特产”,笋干菜不仅承载着无法割舍的乡愁,也映照着广阔的消费市场。2022年,绍兴市越城区商务局(邮管局)联合绍兴邮政、越城区富盛镇政府,以“契约共建之共富邮路”为基点,在富盛镇开展“快递兴农”试点行动,全力打造“越富邮生活馆”, 串连起农品生产——推广销售——配送——消费端整个产业链条,有效促进富盛当地及周边区域农产品、手工艺品等交易,畅通物流渠道。“原先需要倒三趟公交车,花费三个多小时到城中村,才能把竹笋和笋干菜卖掉,现在只需要送到村中的邮政服务点,就有专人帮忙出售,既方便又省时。” 居住在富盛镇金溪村村民金善富告诉记者,有了越富邮生活馆帮忙促销,村民们生产的农副产品得以被更多人看见,村民的钱袋子也更鼓了。传承的同时,“土特产”也正在散发新内涵。眼下,基于富盛镇竹林春笋等特色产品,越城众多中小学纷纷组织学生前来研学,体验笋干等特产的制作过程。
新闻多看点
- 绍兴知名景区,刷屏了!
- 390亿!绍兴“黄金水道”发力了
- 国家级名单公布!绍兴1家单位入选
- 绍兴7人,拟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当班小布:孟周霞
资料:越城发布
图片来源:越牛新闻记者 何雯 张亮宗
绍兴市新闻传媒中心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