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南无阿弥陀佛”是啥意思?按照汉语翻译,很多人念错了

作者:人文者也

佛教这一源自古印度的宗教,自踏入中华大地的那一刻起,便开始了一段穿越千年的故事。它的传入,不仅丰富了中国的宗教文化,更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关于佛教传入中国的具体时间,历史上有多种说法,但最被广泛接受的观点是,佛教大约在公元64年,东汉明帝永平七年,通过官方的途径正式传入中国。

据《后汉书》记载,汉明帝曾梦见金人飞入大殿,随后派遣使者到西域寻求佛法,迎回摄摩腾、竺法兰两位高僧,带回佛经,并在洛阳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座佛教寺院——白马寺,这是佛教传入中国,史籍中较为可靠的记载。

“南无阿弥陀佛”是啥意思?按照汉语翻译,很多人念错了

不过还有一些说法,根据一些史料记载,早在秦始皇时期,就有印度僧人携带佛经来到中国。而到了汉哀帝时期,大月氏使者伊存口授浮屠经给皇家贵族,史称“伊存授经”,这一事件比永平传入说早了六十七年。

不管什么样的说法,虽然难以定论,但都是想表达佛教传入中国的复杂历史。

“南无阿弥陀佛”是啥意思?按照汉语翻译,很多人念错了

佛教传入中国后,迅速在中国大地上生根发芽。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与道教、儒教并称为“三教”,并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

到了隋唐时期,佛教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鼎盛时期,不仅寺院林立,信徒众多,而且宗派林立,就连当时的高官士族都是佛家的忠实信众。也是在这一时期,佛教与中国文化的融合达到了高潮,诸如华严宗、天台宗、禅宗等中国化的佛教宗派相继兴起。

也是在这个时期,有个叫慧远的高僧,他提出了一个影响到现在的修行方式,那就是“口称念佛”。简单来说,就是不停地念叨佛祖的名字,这样一来,你的心就能慢慢静下来,找到一种归属感。

时间飞逝,转眼到了唐朝,这个修行方法又有了新的发展,变成了“持名念佛”。这回,不仅仅是心里默念,而是要大声地、持续地念出佛的名字。这种做法一直流传到现在,因为它简单易行,随时随地都能做到。

“南无阿弥陀佛”是啥意思?按照汉语翻译,很多人念错了

什么是“持名念佛”?

持名念佛,就是口称阿弥陀佛的名号,“南无阿弥陀佛”。这句佛号,源自古老的印度梵文,经过翻译,传入中国。

不过,要知道的是,在文字的读音上,由于语言的转换和历史的沉淀,流传至今,就存在一些微妙的差异。有些人在念诵这句佛号时,如果按照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发音,不知不觉中就念“错”了。

其实,“南无”二字是梵语“namo”的音译,在汉语中没有对应的字词,因此只能用音译的方式来表示。这两个字的正确读音是“ná mó”,其中“ná”是第二声,“mó”是第二声。

“南无”的含义是皈依、恭敬的意思,而“阿弥陀佛”则是梵语“Amitābha”的音译,意思是无量觉、无量寿,它是西方极乐世界佛祖的名号。因此,“南无阿弥陀佛”的完整意思是:皈依无量觉、恭敬无量寿佛。

“南无阿弥陀佛”是啥意思?按照汉语翻译,很多人念错了

在《无量寿经》中,阿弥陀佛发下了四十八愿,其中最核心的就是第十八愿,“十念必生愿”。此愿表明,只要众生十念阿弥陀佛名号,就能往生阿弥陀佛的极乐净土。可见“南无阿弥陀佛”这几个字的分量之重。

“念佛”的方法有很多,可以出声念,也可以默念,可以坐念,也可以行念,可以散念,也可以专念。无论哪种方法,只要做到一心不乱,就是有效的念佛。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