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平三藩、收台湾、败噶尔丹,这样的康熙可以称之为千古一帝吗?

作者:阐史官"四爷"

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公元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清朝的第四位皇帝,也是定都北京之后的第二位皇帝(1661年2月4日至1722年12月20日在位),别号体元主人,用元年号“康熙”。蒙人称之为恩赫阿木古朗汗;藏区尊为“文殊皇帝”。他是顺治帝的第三子,母亲是孝康章皇后佟佳氏。

平三藩、收台湾、败噶尔丹,这样的康熙可以称之为千古一帝吗?

玄烨8岁即位,14岁便开始掌权,在位共61年,为中国历代帝王在位时间最长。在他刚开始执政的时候,国内外的局面都颇为严峻。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坚决挥师南征北战,以此实现国家的完整统一。他早年就扳倒了飞扬跋扈的权臣鳌拜,从而真正地掌握了政权。在他登基后的九年里,肃正朝纲,恢复了内阁制度,颁发了《圣谕十六条》。成年以后,康熙二十年(1681年),平定三藩之乱;澎湖海战收复台湾;战胜沙俄侵略军,签订了《尼布楚条约》,维护了中国对黑龙江流域的主权;三次征讨噶尔丹,赢得胜利;创建“多伦会盟”以取代战争,联络蒙古各部。在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褒扬仁政,笼络汉人士人,同时注重休养生息,推动经济发展。然而,到了晚年,勤政之气有所松懈,腐败现象抬头。此外,诸皇子因废太子事件夺嫡,对晚年政治产生了负面影响。

平三藩、收台湾、败噶尔丹,这样的康熙可以称之为千古一帝吗?

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奠定了清朝繁荣的基础,开创了康乾盛世的大局面,被有的学者尊称为“千古一帝”,也有的学者奉他为“百年一帝”。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他在畅春园驾崩,享年69岁。庙号为“圣祖”,谥号为“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安葬于景陵。他把王位传给了第四子胤禛。

早时勤学

顺治十一年三月十八日(1654年5月4日),康熙诞生于北京紫禁城景仁宫,其母佟佳氏当时为庶妃。相传,孝康章皇后向太后请安时,出门见龙绕身,太后知晓后告知孝康章皇后已有身孕。孝庄太后惊喜地说:“我初怀顺治皇帝时亦有此象,今日佟佳氏复如是”。

平三藩、收台湾、败噶尔丹,这样的康熙可以称之为千古一帝吗?

玄烨生母佟佳氏只是一宫中寥落的庶妃,生下玄烨时,顺治皇帝依恋着宠妃董鄂氏,对于玄烨并不热衷。玄烨年幼时,天花肆虐,顺治帝委托奶妈带他出宫哺养。由于未接种天花疫苗,玄烨自小未能得到父母的关怀。多年后,康熙仍对此深感遗憾。然而,他的天花病情并不严重,仅在脸上留下几个微小的麻点,使他从此对天花免疫。这让他在竞争激烈的皇储争夺中占据了优势。

玄烨五岁始识文字,展现出卓越的天赋。史书记载,康熙资质优秀,声音宏亮有力。六岁那年,他和兄弟们向父皇问安。当顺治问皇子们的志向,二皇子福全愿做贤王,只有玄烨表示望仿效父皇。因此,顺治对玄烨尤为重视。

平三藩、收台湾、败噶尔丹,这样的康熙可以称之为千古一帝吗?

康熙后来谈及自己的学习历程:“八岁始学《大学》《中庸》等书,反复探究,直至理解其脉络而后愉。每日所读之书,必使字字成诵,从不自欺欺人。四书已尽,再读《尚书》,借典籍之名,体会古代帝王的治世之道。”再后,研读《周易》,感受到其中奥妙无比。自此养成了坚持阅读的习惯,“以书为乐”,“孜孜不倦”,往往读书至深夜,不知疲惫。他十七、八岁时,因读书过度劳累,导致咯血也不停歇。他的学习过程并非自夸,官方记录显示,他精通“帝王政治、圣贤心学、六经要旨”,亦非过誉之辞。

少年天子

顺治十八年春,年轻的顺治帝福临驾崩。临终前,顺治采纳了汤若望的建议,选没有天花疫苗的玄烨继任皇位。遗诏同时指定四大臣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担任辅政大臣。正月丙辰日子(2月4日),年仅七虚岁的玄烨登上太和殿,颁诏大赦,改元康熙。

两年后,母亲孝康章皇后佟佳氏重病,玄烨尽职尽责地陪伴左右,亲手熬药。十岁丧母,玄烨日夜守灵,纤尘不染,泪流不止。康熙回忆道,自己从未在父母膝下得到片刻的欢愉。

平三藩、收台湾、败噶尔丹,这样的康熙可以称之为千古一帝吗?

四大臣联合辅政的局面并未持久,争斗愈演愈烈。鳌拜逐渐独揽大权,他居功自傲,盛气凌人,深受“顾命”之初,尚能谨慎从事。然而短短三年后,他的骄横和专权之心昭然若揭。他位卑权大,处处抓权,处处与苏克萨哈不合。

康熙六年(1667年)六月,首辅索尼病逝。七月初七,年仅十四岁的康熙帝正式亲政,大赦天下。然而仅十日后,鳌拜便擅自处死苏克萨哈,数日后与遏必隆一起荣升一等公,实权仍不在康熙手中。

平三藩、收台湾、败噶尔丹,这样的康熙可以称之为千古一帝吗?

那时,年少的康熙常召集少年侍卫在宫中玩“布库”游戏。康熙八年五月十六日(1669年6月14日),他下令将鳌拜逮捕。大臣们议定鳌拜三十大罪,请求诛他九族,康熙念及鳌拜有功,免其死罪,只囚禁了他,同时处决了他的众多亲戚及党羽,不久鳌拜死在狱中。另一位辅政大臣遏必隆因长期勾结鳌拜,被削去太师、一等公爵位。至此,康熙真正掌握了朝廷大权,开始了亲政之旅。

康熙清除鳌拜后,整肃官吏,为被鳌拜冤杀的苏克萨哈等人平反,鼓励百官进言,禁止圈地等弊政,权力极大。

削平三藩

康熙十二年(1673年)三月,平南王尚可喜请求退休归辽,却要求长子尚之信继续镇守广东,这引发了撤藩与否的激辩。康熙帝认为“藩王拥兵久矣,尾大不掉,不利于国”,决定撤藩。七月,吴三桂假意请旨撤藩,康熙帝同意。同年十一月,吴三桂在云南举兵反清,杀云南巡抚朱国治。次年,他派将攻打湖南,占领常德、长沙、岳州、澧州、衡州等地。他又广发檄文,广西将军孙延龄、四川巡抚罗森等闻风反清。随后,福建耿精忠也反叛。数月内,滇、黔、湘、桂、闽、川六省失守,形势紧迫。后来,陕西提督王辅臣、广东尚之信等也起兵反抗,广东、江西和陕西、甘肃等省相继沦陷。

平三藩、收台湾、败噶尔丹,这样的康熙可以称之为千古一帝吗?

康熙帝坚决打击吴三桂,对其他背叛者则大都接受招安,以此分化敌人,削弱吴三桂的势力,孤立其身。据此,康熙帝把湖南当作军事进攻的中心,命勒尔锦等统领大军至荆州、武昌,正面抵抗吴三桂,进攻湖南;同时命安亲王岳乐从江西赴长沙,两方夹击湖南。此外,康熙帝大力启用汉将、汉兵作战。康熙十五年(1676年),梁王辅臣和福建耿精忠在清军攻击下投降。广东尚之信也于康熙十六年(1677年)投降。陕、闽、粤以及江西相继被平定。吴三桂困守湖南一隅,外援日减。清军已由江西围攻长沙,败象尽显。

康熙十七年(1678年)三月,吴三桂在衡州自立为帝,国号周,大肆封赏将领。不久便忧愤成疾,于八月离世。吴三桂死后,其部将拥立孙子吴世璠继位,退据云贵。此后,清军先后收复湖南、广西和四川。康熙二十年(1681年)冬,清军攻克昆明,吴世璠自杀,三藩全境平定。

统一台湾

平定三藩之乱后,台湾纳入版图再次被提上议事日程。郑经在吴三桂叛乱时,派人联络耿精忠,并将部队在福建沿海登陆,夺取土地。然而,耿精忠迅速倒戈,郑经只得撤退至台湾。随着康熙十九年(1680年)金门、厦门被清军收复,郑氏政权再无反击余地。郑经回到台湾后,不理政务,耽于享乐,实际权力落入其岳父冯锡范手中。这标志着郑氏政权已开始衰败。翌年,即康熙二十年(1681年),郑经去世,台湾内部爆发政变,年仅十二岁的郑克塽继承延平王位,实权实际上由冯锡范、刘国轩掌控。郑氏官员开始动摇,甚至负责与清朝谈判的傅为霖愿意做内应。福建总督姚启圣认为是进攻台湾的好时机,向康熙帝推荐施琅。

平三藩、收台湾、败噶尔丹,这样的康熙可以称之为千古一帝吗?

但朝廷对征台灭郑,大臣们的意见并不一致。一部分反对动用军队征台,以为刚刚平息吴三桂之乱,天下初定,不宜再开兵端;在福建的一些封疆大吏尤其反对武力统一台湾,以水师提督万正色反对尤力.他断然说:“台湾断不可取!”还有一些认为“海洋险远,风涛莫测,长驱制胜,难计万全”。有些甚至怀疑施琅的忠诚,断定他征台湾,“必叛”无疑。以内阁大学士李光地、福建总督姚启圣、巡抚吴兴祚为主战代表,力主趁机攻取台湾.永绝后患。他们力保施琅可当大任,因为他与郑氏有世仇,其心可保;熟悉海上情况,又有谋略,威震海上。康熙帝听取了各方面的意见,终于决定下达了进军台湾的命令,正式任命和起用施琅为福建水师提督,委以全权,统率大军取台湾。

平三藩、收台湾、败噶尔丹,这样的康熙可以称之为千古一帝吗?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康熙帝以施琅为福建水师提督,出兵攻台,在澎湖大败刘国轩所率领的郑氏海军,随后明郑纳土归降。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清政府在台湾设一府(台湾府)三县,即台湾县(今台南)、凤山县(今高雄)、诸罗县(今嘉义),隶福建省,并在台湾设巡道一员,总兵官一员,副将二员,兵八千。在澎湖设副将一员,兵二千。从而加强了中央对台湾的管辖,促进了台湾经济文化的发展。

驱逐沙俄

清军入关后,沙俄远征军屡次侵犯中国黑龙江流域,横行无忌,千方百计扩张其侵占领土。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九月,清廷下令驱逐驻扎在雅克萨等地的沙俄侵略军,然而对方却置若罔闻,反而进犯爱珲(今黑龙江爱辉县),清将萨布素果断反击,焚毁黑龙江下游俄军据点,使得雅克萨陷入困境。不料,沙俄军却负隅顽抗。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正月二十三日,康熙帝命令都统彭春攻打雅克萨城,九月大破俄军,留部驻守爱珲,增兵屯田,加强中国东北防务。

平三藩、收台湾、败噶尔丹,这样的康熙可以称之为千古一帝吗?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秋天,沙俄军队重占雅克萨城,背信弃义的行径激怒了清朝政府。次年初,康熙帝接到奏报,立即下令反击。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七月二十四日,清军2000余人抵达雅克萨城下,围城攻打,逼迫俄军投降。俄将阿列克谢·托尔布津顽固反抗。八月,清军猛烈攻城,托尔布津战死,俄军改由杯敦指挥,继续顽抗。八月二十五日,清军采取策略,围困雅克萨城,阻止援兵,考虑到冬季冰封,行动受限,只在城西南、北部和东部挖掘壕沟,封锁城池,在城西河面设置战舰巡逻,切断守敌外援。仅存826人的俄军,最终只剩下66人。俄军被困,死伤惨重。雅克萨城即将沦陷之际,俄国摄政王索菲亚向清廷请求撤围,并协商确定边界。康熙帝准许所求,俄军残部撤往尼布楚(今俄罗斯涅尔琴斯克)。

雅克萨战役结束后,双方于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七月二十四日签订《尼布楚条约》,规定以额尔古纳河-格尔必齐河-外兴安岭为中俄东段边界,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和乌苏里江以东地区均属于中国。

北征塞外

清朝初期,蒙古地域被划分为漠南蒙古、漠北喀尔喀蒙古、以及漠西厄鲁特蒙古三大部分。喀尔喀又细分扎萨克图、土谢图、车臣三部;厄鲁特则包括准噶尔、和硕特、杜尔伯特、土尔扈特四部。清军入关前,漠南蒙古已向清朝顺服,喀尔喀和厄鲁特蒙古与清朝维持着紧密的关系。

平三藩、收台湾、败噶尔丹,这样的康熙可以称之为千古一帝吗?

康熙年间,准噶尔在其领袖噶尔丹的带领下实力雄厚。1687年末,沙俄的全权代表戈洛文在伊尔库茨克接见了噶尔丹的代表,煽动其进攻喀尔喀蒙古。深恨土谢图汗部的噶尔丹于是挑起了对喀尔喀蒙古的战事。

1688年,噶尔丹率领三万骑兵从伊犁东进,越过杭爱山,攻击喀尔喀蒙古,迅速占领了整个喀尔喀地区。土谢图汗察珲多尔济与哲布尊丹巴一世决定投靠清朝,于是喀尔喀三部数十万人逃至乌珠穆沁(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向清廷求助。康熙一边将他们安置在科尔沁放牧,一边要求噶尔丹罢兵返回。然而,噶尔丹仍嚣张跋扈,率兵向乌珠穆沁推进。对此,康熙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包括在乌兰布通和昭莫多大败准噶尔。

平三藩、收台湾、败噶尔丹,这样的康熙可以称之为千古一帝吗?

1698年2月,康熙鉴于噶尔丹拒不投降,再次发布亲征令。噶尔丹在孤立无援的困境下死去。至此,康熙时期的讨伐噶尔丹之战告终,漠北喀尔喀地区正式成为清朝的版图。

噶尔丹死后,策妄阿拉布坦登上了准噶尔部首领之位。他在稳固统治地位的同时,野心日益膨胀,试图东进扩张,并得到了沙俄的支持。他频繁攻击清军驻守的科布多、巴里坤、哈密等重镇,还派兵侵入西藏。康熙及时派遣军队进入西藏援助当地藏军,成功驱逐了准噶尔的势力。

朝中倾轧

早在康熙十四年(1675年),康熙皇帝便立了时年仅两岁的二阿哥胤礽为太子。其母亲为皇后赫舍里氏,索额图作为亲眷,权力欲极强,大搞腐化行为,招致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的杀身之祸,父子关系随之紧张。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在木兰围场的布尔哈苏行宫,十八皇子病情严重,九月初四日,康熙帝以皇太子胤礽“道德败坏,教诲无方,恶行昭彰,淫秽滥觞” 的罪名,宣布罢黜太子。此后,诸位皇子皆虎视眈眈,妄图染指皇位。

平三藩、收台湾、败噶尔丹,这样的康熙可以称之为千古一帝吗?

皇长子胤禔身为庶出,不受康熙待见,自知无缘,向康熙推荐八阿哥胤禩,声称有位叫张明德的术士曾说过胤禩必定飞黄腾达,还表示愿意为父亲铲除胤礽,令康熙倍感痛心,命人严加训斥并对胤禩加以防范。此时,三阿哥胤祉揭露大阿哥用巫术加害胤礽的恶行,康熙下令将其禁锢。由于厌恶胤禩与胤禔勾结,康熙同样将其关押,后来才释放。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三月,康熙帝重新赋予胤礽太子职权。康熙五十年(1711年)底被指控结交刑部尚书齐世武、步军统领托合齐和兵部尚书耿额,图谋不轨,导致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九月,康熙再次下诏废太子。至此,太子被永久软禁至死。三阿哥胤祉见此乱象,选择主动退出。太子被废后,八阿哥胤禩转向支持十四阿哥胤祯(四阿哥同母弟,后更名为允禵),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䄉也紧跟其脚步。十三阿哥胤祥则选择支持四阿哥胤禛。在太子第一次被废后,胤禛敢于为胤礽辩护,因此被视作太子党成员。太子二度被废后,胤禛意识到胤礽再也不可能重登太子之位,于是开始私结党羽,妄图登基称帝。如此一来,便形成了以胤禛为首的四阿哥党以及以胤禩为首的八阿哥党两个势力。

平三藩、收台湾、败噶尔丹,这样的康熙可以称之为千古一帝吗?

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户部尚书赵申乔奏请再立太子遭康熙帝驳回。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被禁的胤礽借机用矾水致密信给宗室普奇,寻求援为大将军,并安排亲信为将军,设太医传递情报。此阴谋败露,普奇获罪;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汉人官僚王掞、御史陈嘉猷等连番上疏恳请复立胤礽,康熙帝震怒,斥之为“植党营私”,革职充军西北。

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大学士朱天保(满人)奏言,“储君大事,岂能随意更改”,力挺胤礽仁孝,请求复立为太子,康熙帝大怒,判朱天保斩刑。八皇子胤禩帝位掩梦。胤礽废黜后,胤禩有继立之念,通知书康熙帝,惹得皇帝大怒。

平三藩、收台湾、败噶尔丹,这样的康熙可以称之为千古一帝吗?

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十一月,康熙帝出巡塞外,胤禩赴祭亡母,派太监进御前向康熙帝问安,处以轻慢之罪。康熙帝传旨诸皇子,指斥胤禩原欲谋杀胤礽,并称“胤礽妄想满足初衷,与乱臣贼子等结党,图谋不轨,以为我即将驾崩,他曾被人拥戴,谁还敢争夺,于是自信无忧。”“朕担心未来必有人效仿狗彘的皇子,依仗他的恩情,兴兵作乱,逼迫朕让位于他。 “康熙帝对皇子政变忧心忡忡,视胤禩为“大奸大恶”,严密监视。十四皇子胤禵担任抚远大将军,征讨准噶尔部,出师前,康熙帝亲自赐印,并命用正黄旗纛,朝野因此传闻,胤禵已“名副其实的太子候选人”。皇位继承悬而未决,群臣议论纷纷。

康熙帝两度立太子,两次废黜,揭示了嫡长子皇位继承制度的种种弊端,涉及面之广,卷入者之众,影响之深,前无古人。

晚年去世

康熙晚年渐显倦怠,认为“少管闲事反而更好”,“政务趋向宽松”,“许多事情不宜深究”,不能制裁严重的浪费与贪污之事,宽容地方官对公务的疏忽。尽管他宣扬仁爱,对待官吏宽严适度,但造成了官场懈怠,贪污横行,国库亏空,虚报瞒骗,浮华成风“大小官员,怠慢成风,徇私枉法”,继位的雍正帝对此有深刻的担忧。某些地区出现了暴动和骚扰,统治秩序也受到了影响。盛世的迹象正在消退,给雍正皇帝留下了许多难题。更有人直指清朝的问题始于康熙。

平三藩、收台湾、败噶尔丹,这样的康熙可以称之为千古一帝吗?

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御史检举户部官员希福纳等侵吞内仓银64万余两,牵涉到112名官员。康熙表示“我反复深思,彻夜难眠,如果将他们审判,受罚者会很多”。最后仅将希福纳革职,其他官吏要求限期赔偿。康熙晚年社会矛盾加剧,江苏宜兴县人刘三因对县令李牧残酷压迫而聚集数百人反抗,最终被捕。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1722年12月20日),康熙帝玄烨驾崩于北京畅春园清溪书屋,享年69岁,在位61年零10月。当时他的儿子十四阿哥胤祯在西北,九子胤禛留守首都。康熙近臣步军统领隆科多宣布康熙遗诏,命胤禛继承皇位,即为雍正皇帝,并为康熙帝上庙号圣祖,谥号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葬于景陵。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