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冲上热搜!APP推荐“可能认识的人”,网友:太冒犯了

作者:青春深圳

近日

“不要给我推荐可能认识的人了”

这一话题登上热搜

引发网友共鸣

冲上热搜!APP推荐“可能认识的人”,网友:太冒犯了

现如今,各大社交APP都设置了熟人推荐机制,通过通讯录、关联好友等大数据算法,推荐给用户“可能认识的人”。这个功能被不少网友吐槽,认为平台未经允许读取个人信息,侵犯了自己的隐私,是一种冒犯行为。

冲上热搜!APP推荐“可能认识的人”,网友:太冒犯了
冲上热搜!APP推荐“可能认识的人”,网友:太冒犯了
冲上热搜!APP推荐“可能认识的人”,网友:太冒犯了

熟人推荐机制,还引起了不少人的“社交恐惧”。有网友分享自己的经历“在网上吐槽舍友,结果大数据精准地把这条帖子推送给了Ta”、“我的小号被熟人发现了,来加好友,我不想加又碍于面子不得不加”、“吐槽和八卦的帖子被推荐给了熟人,简直是大型‘社死’现场”……

甚至有人对于这种“多此一举”的行为,发出了“灵魂拷问”:“你推送的人我认识,但你猜猜我们为什么不是好友?”

冲上热搜!APP推荐“可能认识的人”,网友:太冒犯了
冲上热搜!APP推荐“可能认识的人”,网友:太冒犯了
冲上热搜!APP推荐“可能认识的人”,网友:太冒犯了

拒绝熟人推荐机制的背后,是当代年轻人希望有一块“净土”,能与现实生活分割开来。在那里,他们不需要努力维持现实中营造的“人设”,不需要顾忌复杂的人际关系,不需要担心自己发的帖子会引起身边人的不满,不需要害怕发出的生活照片被熟人偷窥和讨论。

在不违背公序良俗、不伤害他人的前提下,年轻人可以肆意地做自己,可以不让身边熟悉的人看到自己不想被看到的一面,做着那个不同于现实生活中更加真实的自己。

而在不同的社交APP上,年轻人也更容易结交到现实生活中较难遇到的,有共同兴趣爱好的朋友。彼此成为兴趣搭子,又能与生活中的其他社交关系区别开来,很大程度减少了社交压力。

冲上热搜!APP推荐“可能认识的人”,网友:太冒犯了

然而,社交平台的熟人推荐机制却打破了这个边界,让现实中的熟人“闯入”了自己的小世界,自然会引发大家的不满。

为了保住网络上的独立“小世界”,网友们纷纷各显其能。将“momo”作为网名“隐身”,不用日常使用的手机号登录,频繁换头像让大数据无法识别,或者想尽各种办法,关闭熟人推荐机制……

年轻人之间逐渐形成了一种“默契”,认可人与人交往的边界感,不主动探听常用社交平台之外的账号名,就算看到有推荐“可能认识的人”,也会有不少人默默点击“不感兴趣”。

冲上热搜!APP推荐“可能认识的人”,网友:太冒犯了

每个人都是多元的个体,往往会因为身份、角色、爱好等不同呈现多面性。有些面,是我们希望让熟悉的人看到的,而有些面,是我们不希望让熟悉的人看到的。

网络社交平台以足够的包容性,给了年轻人自由表达自我的空间,也为他们实现多元价值提供了更多可能。

不过也要提醒大家,网络不是法外之地,不能让网络平台账号的“马甲”成为肆意妄为,甚至网暴他人的工具。

冲上热搜!APP推荐“可能认识的人”,网友:太冒犯了

以前我们会感叹

“APP如此懂我,好智能”

但现在更多人渴望的或许是

一个“没那么懂我”的平台

如果推荐算法能

多推荐一些“合拍的人”

也许会比“熟悉的人”

更有意义

你在不同社交平台

有不同的“人设”吗?

你怎么看待熟人推荐机制

留言区聊聊吧

END

编辑:汪欣

审校:钟质

审核:刘昊来源: 半月谈新媒体、光明日报、广东共青团

本期封面:

冲上热搜!APP推荐“可能认识的人”,网友:太冒犯了
冲上热搜!APP推荐“可能认识的人”,网友:太冒犯了

▼关注"青春深圳"微信、抖音、快手、B站、视频号

冲上热搜!APP推荐“可能认识的人”,网友:太冒犯了
冲上热搜!APP推荐“可能认识的人”,网友:太冒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