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沖上熱搜!APP推薦“可能認識的人”,網友:太冒犯了

作者:青春深圳

近日

“不要給我推薦可能認識的人了”

這一話題登上熱搜

引發網友共鳴

沖上熱搜!APP推薦“可能認識的人”,網友:太冒犯了

現如今,各大社交APP都設定了熟人推薦機制,通過通訊錄、關聯好友等大資料算法,推薦給使用者“可能認識的人”。這個功能被不少網友吐槽,認為平台未經允許讀取個人資訊,侵犯了自己的隐私,是一種冒犯行為。

沖上熱搜!APP推薦“可能認識的人”,網友:太冒犯了
沖上熱搜!APP推薦“可能認識的人”,網友:太冒犯了
沖上熱搜!APP推薦“可能認識的人”,網友:太冒犯了

熟人推薦機制,還引起了不少人的“社交恐懼”。有網友分享自己的經曆“在網上吐槽舍友,結果大資料精準地把這條文章推送給了Ta”、“我的小号被熟人發現了,來加好友,我不想加又礙于面子不得不加”、“吐槽和八卦的文章被推薦給了熟人,簡直是大型‘社死’現場”……

甚至有人對于這種“多此一舉”的行為,發出了“靈魂拷問”:“你推送的人我認識,但你猜猜我們為什麼不是好友?”

沖上熱搜!APP推薦“可能認識的人”,網友:太冒犯了
沖上熱搜!APP推薦“可能認識的人”,網友:太冒犯了
沖上熱搜!APP推薦“可能認識的人”,網友:太冒犯了

拒絕熟人推薦機制的背後,是當代年輕人希望有一塊“淨土”,能與現實生活分割開來。在那裡,他們不需要努力維持現實中營造的“人設”,不需要顧忌複雜的人際關系,不需要擔心自己發的文章會引起身邊人的不滿,不需要害怕發出的生活照片被熟人偷窺和讨論。

在不違背公序良俗、不傷害他人的前提下,年輕人可以肆意地做自己,可以不讓身邊熟悉的人看到自己不想被看到的一面,做着那個不同于現實生活中更加真實的自己。

而在不同的社交APP上,年輕人也更容易結交到現實生活中較難遇到的,有共同興趣愛好的朋友。彼此成為興趣搭子,又能與生活中的其他社交關系差別開來,很大程度減少了社交壓力。

沖上熱搜!APP推薦“可能認識的人”,網友:太冒犯了

然而,社交平台的熟人推薦機制卻打破了這個邊界,讓現實中的熟人“闖入”了自己的小世界,自然會引發大家的不滿。

為了保住網絡上的獨立“小世界”,網友們紛紛各顯其能。将“momo”作為網名“隐身”,不用日常使用的手機号登入,頻繁換頭像讓大資料無法識别,或者想盡各種辦法,關閉熟人推薦機制……

年輕人之間逐漸形成了一種“默契”,認可人與人交往的邊界感,不主動探聽常用社交平台之外的賬号名,就算看到有推薦“可能認識的人”,也會有不少人默默點選“不感興趣”。

沖上熱搜!APP推薦“可能認識的人”,網友:太冒犯了

每個人都是多元的個體,往往會因為身份、角色、愛好等不同呈現多面性。有些面,是我們希望讓熟悉的人看到的,而有些面,是我們不希望讓熟悉的人看到的。

網絡社交平台以足夠的包容性,給了年輕人自由表達自我的空間,也為他們實作多元價值提供了更多可能。

不過也要提醒大家,網絡不是法外之地,不能讓網絡平台賬号的“馬甲”成為肆意妄為,甚至網暴他人的工具。

沖上熱搜!APP推薦“可能認識的人”,網友:太冒犯了

以前我們會感歎

“APP如此懂我,好智能”

但現在更多人渴望的或許是

一個“沒那麼懂我”的平台

如果推薦算法能

多推薦一些“合拍的人”

也許會比“熟悉的人”

更有意義

你在不同社交平台

有不同的“人設”嗎?

你怎麼看待熟人推薦機制

留言區聊聊吧

END

編輯:汪欣

審校:鐘質

稽核:劉昊來源: 半月談新媒體、光明日報、廣東共青團

本期封面:

沖上熱搜!APP推薦“可能認識的人”,網友:太冒犯了
沖上熱搜!APP推薦“可能認識的人”,網友:太冒犯了

▼關注"青春深圳"微信、抖音、快手、B站、視訊号

沖上熱搜!APP推薦“可能認識的人”,網友:太冒犯了
沖上熱搜!APP推薦“可能認識的人”,網友:太冒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