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转阴后,你有没有这种情况,身体很容易劳累,体力不如之前了,咳嗽啊、咳痰虽然不严重,却拖拉好久。或者有的人呢,平时体质就不太好,添衣服晚一点或者吹点风,就得感冒流鼻涕。如果你也是这样,今天这个方千万不要错过,它针对的就是体虚、抵抗力差以及病后虚弱的这个人群。这个方呢,就是参苏饮。
这个平素体虚的人呢,抵抗力差,受点凉风就倒下。这个原因呢,中医把它归结在肺上。因为外感邪气呢,多从肌肤口鼻而入,这个皮肤啊鼻子啊都归肺管。如果肺气虚损了,顾不上皮肤鼻子了,病邪就长驱直入。
这次新冠疫情呢,它首当其冲的就是寒邪,其次是湿邪。寒湿入侵了肺脏,会损耗肺气,影响到肺气宣降的功能,所以我们会有咳嗽、痰多的表现。而为什么转阴后,咳嗽咳痰还是停不下来呢?因为肺气亏耗太多,恢复不及,而邪气却仍有余邪。所以症状迁延反复,这时候如果再受凉,无疑是雪上加霜,要是没做好个人防护,还可能会复阳。
那么今天介绍的参苏饮呢,扶肺气,祛风寒,很适合平时抵抗力差,或者这次感染之后肺气亏虚,咳嗽咳痰久久不愈的人群。
参苏饮源自宋代官修医书《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其主要的功效,一是益气解表,二是理气化痰。是一个中医里扶正的方剂。主要解决气虚外感风寒,内有痰湿的问题。
本方证所指的气虚,主要是虚人肺脾两脏气虚,尤其阳虚内寒之人,更容易感外寒。气虚可导致病者倦怠乏力,气短懒言,所以方中用到人参益气补气。
肺脾气虚导致肺气不降,脾虚不运,水谷精微就像放久了的陈饭,变馊变腐,在体内就形成了痰湿盘踞。而这些痰湿又反过来再次影响气机的升降,人体自我循环运化都不正常,此时再遇外邪,自然只能束手就擒,比如风寒外邪。
风寒进入体内将肌表束缚住后,肺气无法宣发出去,所以感觉发冷,咳嗽痰白,肌表发热却没有汗。鼻为肺之窍,故鼻塞。肺脾气虚,清阳不升,于是头痛。此时可用麻黄、苏叶、葛根、前胡等解表药来解表。
痰湿盘踞,自然造成胸脘满闷。帮需要用木香、半夏、陈皮等药来行气化痰,共使内外俱和而散邪。邪散了则正气自变强,用现代的医学名词就是能能有效的抗病毒,增强人体免疫力,提高体弱多病者的体质。这就是病人朋友虽然没有明显感冒,但有气虚痰湿就可服用参苏丸的理论依据。
参苏丸的组成:人参,紫苏叶,葛根、半夏、前胡、茯苓各6克、枳壳、木香、陈皮、甘草、桔梗各4克。加生姜7片,大枣1枚。水煎温服。
了解了参苏丸的组成,我们再来了解一下参苏丸是如何治疗气虚外感风寒,内有痰湿。
人参是这个药方的主药,在药方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如果病人气虚倦怠无力比较严重,那么在实际应用中需加重人参用量,反过来如果病人气虚不重的,则可以改为人参的小弟党参也可。而紫苏散风寒效佳,且可发汗,故二味合用为主药,并冠名参苏饮。
前胡降肺气而清热,为消痰嗽之妙品。葛根甘补生津,辛凉能升清阳,净表邪,解肌热而发汗。二味配合苏叶解表,让体内的热气散出去,除鼻塞,解头痛,发汗止嗽退热等。
喉咙里总像有痰咔着不出,可推出二陈汤作代表。半夏茯苓陈皮甘草为除痰名方二陈汤。尤其茯苓之用,复脾之健运,行气利湿,断生痰之源。
桔梗配甘草,是古代名医张仲景的排脓痰名方。人体咽喉壁上的顽固老痰遇到这二味,就像遇到强力清洁器,附着的痰涎全被刷下来了。
以上人参,紫苏叶,葛根、半夏、前胡、茯苓、陈皮、甘草,补气虚,解表寒,除痰止嗽。余下来的几味,则共治因肺之气机不降,脾虚不运带来的痰湿问题。
内有痰湿,根据治痰先治气的原理,我们先到治气。
木香辛苦温,能治心腹一切滞气。枳壳苦辛酸温,理气宽中,行滞消胀,且其酸有收涩的作用,可防胃下垂,脱肛等。故枳壳为不可忽视的举陷药,反过来可降胃中邪气,行滞消胀。这二味药相配伍,就像现代的中央空调,能够理顺胸中气机。
方中加入桔梗与木香枳壳为伍,出称为胸三药。对于胸中滞气,木香枳壳能行气消胀,就像一个小船扬起的风帆。桔梗理气排脓,将水面上的污垢全部清理,还肺一个清朗空间,从而让小船扬帆破浪乘风远航,打通了肺脾,通调了水道,下输膀胱,打散痰湿并让痰湿失去居住地,胸脘满闷的现象就会随之消失。
《本草纲目》中将上方中除葛根生姜大枣外的诸药汇总,组成的药方叫前胡半夏汤,可以治一切痰疾如痰气赖在上焦不走,引起呕逆,头目昏眩,咳逆等。这些作用,可谓对痰湿釜底抽薪。
脾气喜大枣,和胃之生姜助力肺脾,将全方攘外安内的能力推上一个新高度,由此扶正散邪,邪退正安。
前面说了,“抓主症不必悉具”,“识病机最为根本”,故本方不仅虚人外感发热恶寒,无汗,鼻塞头痛,胸脘满闷,咳嗽痰白,气短懒言,倦怠无力,苔白,以及因气虚而展现出来的脉弱可用。虚人兼夹痰饮的咳喘,厌食,胸痛等症状,用本方加减也能获得不错的治疗效果。而咳喘可出现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癌等。胸痛可出现于肺心病,冠心病,肺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