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中国外交三大焦点,大国外交进入关键期,耶伦访华只是开始?

作者:邱震海

各位朋友,大家好。

今天主要有三个焦点。

首先最重要的焦点,是美国财长耶伦在中国的访问。

今天(4月6日)下午,耶伦应该就会从广州启程前往北京,只不过最近几天广东都有暴雨,能否准时准点起飞尚未可知。

明天的行程比较关键,我在昨天的文章中作了详细的阐述,在这里就不再赘述。

今天主要与大家分析一下,昨天(4月5日)耶伦在广州与中国国务院主管经济事务的副总理展开的会谈,其中提出的那些焦点,中方有没有回应?未来到底会如何发展?

其次第二个焦点,德国总理朔尔茨有可能在4月中旬展开的访华行程。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将有大批量的德国企业和官员跟随朔尔茨一同访华,其中有三位部长,分别是农业部长、交通部长、环境部长。

一般来说,这种情况并不多见,那么这又意味着什么?

结合上面两个焦点,我们可以看到,一方面因为耶伦还算是一个鸽派,所以美国对中国可以说是软中带硬的施压,而这个施压对中国非常关键;

另一方面,德国乃至欧洲与中国的互动也十分关键,据传中国领导人有可能在5月或其他时间访问法国。当然,这个消息最后要以官方的确认为准。

最后第三个焦点,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有可能在近段时间访问中国。

前天(4月4日),拉夫罗夫明确肯定了中国外交部在去年2月提出的12点方案,他称中国有关乌克兰问题的政治解决方案非常具有理性。

如果不出意外,俄罗斯总统普京有可能也会在5月访问中国。

所以,4月、5月这两个月应该是中国对外,尤其是大国外交非常繁忙的时候,可谓有去有来、有合作也有博弈、有统一也有分化。

01

长话短说,先来聊聊第一个焦点。

此前,我多次表示耶伦软中带硬,似乎是对中国发难。在这过程中,主要针对中国产能过剩等问题。其中,尤其剑指中国的三个产业:电动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

对此,耶伦将矛头指向中国的政府补贴等,而这在美国国内得到了跨越民主共和两党的呼应。不仅如此,这在欧洲内部包括加拿大等西方阵营里,也获得了相当程度的呼应。

所以,耶伦作为美国内部的鸽派,中方给予了相当高的礼遇、尊重和面子。

比如,昨天(4月5日)下午,中国国务院主管经济事务的副总理在珠岛宾馆会见耶伦时表示,珠岛宾馆是中方接待重要外国客人的地方。

与此同时,中国副总理还表示:“我从北京坐飞机前往广州时,遇到了雷暴天气,以致在空中盘旋了两个多小时,但最后还是平安降落,说明中美关系,尤其是中美经贸关系是雨后见彩虹,往往让人更加期待……”

可以看到,中国副总理用一个故事,说出了一个很好的道理,我认为这个大白话并不涉及东西方文化认知上的差异,所以耶伦应该也心知肚明。

但我想指出的是,耶伦这次软中带硬的所谓“方案”,其实带有西方的整体特征,而且它剑指中国的三个产业。

从中方角度来说,我们并没有很强的政府补贴,而且我们也不可能做出让步,因为上述的三个产业是中国今年经济恢复增长过程当中的重要引擎之一。

当然,这不是唯一的引擎,还包括一些旧的产业,比如房地产等等。但新的产业,我们现在称之为新质生产力,是从去年下半年到今年上半年非常火爆的东西,它不但是一个政治术语,还是一个各行各业都要深刻领会的东西。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美国这次软中坚硬、有意发难,其实就是剑指新质生产力。

从这意义上来说,这个问题就严重了。中方肯定是不可能让步的,因为这是对未来经济战略发展方向的一个基本界定,如果美国要打压这个,那某种程度上就像若干年前打压“中国制造2025”一样。

但我们也不愿意把话说透,所谓“看破不点破”,尤其是耶伦访华,我们还是要给予面子和尊重。

所以,昨天(4月5日)我用了6个“非常”来形容钉子之软,我们既会给予面子,也会给予里子。

从这意义上说,这两天中国副总理先期在广州与耶伦展开谈话,是先让耶伦有所准备。在广州,双方大概谈了至少两轮到三轮,而从媒体透露出的“雨后见彩虹”的话,其实也是一语双关。

那么,中方到底有没有回应耶伦?软钉子有没有给她碰?如果有碰,碰到什么程度?当然,照单全收肯定是不可能的,这完全在中国的议程之外。

有关以上问题,目前中国官媒还没有报道。从我将近40年的新闻工作经历来看,越是没有报道的,后面越有重大新闻。

无论如何,耶伦目前一定在与她的团队进行密集的磋商,同时也会同步向华盛顿方面作汇报。待耶伦抵达北京后,再看看下一步如何进行,看看要如何博弈、讨价还价。

中国外交三大焦点,大国外交进入关键期,耶伦访华只是开始?

另外,最近中美关系整体还不错。耶伦回去之后,布林肯可能会来,无论如何,我们都不想影响中美关系的大局。

比如,在4月3日至4日,中美在夏威夷举行了双方的军事海事磋商,商讨中美两军万一在海上遭遇甚至碰撞等,双方应该要如何应对。

虽然这次会议出席的军官层级不高,但是意义重大。

此外,4月2日到5日,中国商务部副部长也访问了美国,就相关的一些议题进行了密切的磋商。

可见,中美最近的来往,并不是只有耶伦访华,解放军、中国商务部的副部级官员也到了美国,其实中美双方都做了很多的工作。

整体上说,中美之间是想在技术层面上能够有越来越多的沟通空间。

但问题是这次耶伦访华,剑指中国三个产业,而这三个产业不仅对今年和未来中国经济恢复、经济发展至关重要,而且也直接涉及到中国的新质生产力战略。

从这个角度上看,这件事就比较严重了。

我不知道有没有人向美国代表团点出这一点,不能再重蹈当年针对“中国制造2025”的覆辙,要不然问题就很严重,千万不可以小毁大。美国是想要以小搏大,但以小毁大的代价很高。

但无论如何,中国还是会给耶伦足够的礼遇和尊重。

前几回合的较量在广州,后面几个回合在北京,昨天我也说了,到北京的时候,恐怕2/3大局已定。

北京的行程非常密集,耶伦将会与中国的一众高官会面。而在4月8日,美方还一厢情愿地想要举行一场直播的记者会,最终能不能做到,我们拭目以待。

02

接下来和大家聊聊第二个焦点。

大概在4月中旬,德国总理朔尔茨要率代表团访问中国,其中带了三位部长,分别为农业部长、交通部长和环境部长,这三位部长的党派不同,有两个是绿党,一个是自民党。

那么,这说明什么呢?

首先,这放在历史上,是十分罕见的。

其次,这说明了德国有意在这些领域里与中国展开合作。

另外,这也显示出德国内部,至少现在三个党,即“一大二小”,朔尔茨还是占了主导权的。

2022年11月,中共二十大刚结束的时候,朔尔茨专程赴京11小时,当天返回德国。那么这次来的人更多了,一大批德国的企业家都会来,并且待的时间更长。

虽然最近一段时间,德国经济部长罗伯特·哈贝克对华不是很友善,但从整体上看,德国对华的投资不降反升,并且创历史新高。

在这个过程当中,显示出了德国政府在“一大二小”的情况下,“一大”的社民党不但占据主导,而且具有相当理性和务实的色彩。

虽然在朔尔茨的议题里面,也会和中国谈所谓的“产能过剩”,但他把这个议题放在了后面,不像耶伦将它放在一个头部的位置。

而这对中国来说,“牌”就很多了,不管美国如何,中国还有“欧洲牌”。虽然欧洲越来越铁板一块,但还有“德国牌”。

德国内部虽然复杂,但现在朔尔茨和社民党还占据主导,而且德国的企业非常务实理性。

德国有个工业联合会,但朔尔茨这次率领的代表团里没有他们,因为这个工业联合会在前几年的对华政治上,扮演了一个不太有建设性的角色。

所以我对朔尔茨的评价还是不错的,我很少对西方领导人表达个人的强烈色彩,但我觉得朔尔茨是为数不多表面看上去波澜不惊,但其实是具有一定远见卓识的政治家。

中国外交三大焦点,大国外交进入关键期,耶伦访华只是开始?

而德国的外长安娜莱娜·贝尔伯克,以及经济部长罗伯特·哈贝克就比较差劲了。

那么除了德国,法国最近和中国的来往也很密切。

最近法国的一些学者到了中国,中国的学者也去了法国,双方都在调研,都在为5月可能会进行的中法元首会晤作铺垫。

马克龙的第二个任期就快过半了,虽然在第二任期内,他在外交事务上的手脚被内政问题绑住,但在任期过半后,他越来越显示出要在外交上恢复第一任期的雄心勃勃。

因为马克龙现在没有连任压力,但却有青史留名的雄心,尤其在俄欧问题上,无论是派兵,还是以后万一特朗普上台,谁来为欧洲提供核保护等问题,都能看出马克龙的雄心。

那么对于中国来说,中国是希望法国能够发挥越来越多的作用,而且今年正好是中法建交30周年,所以可以相信,中国方面依然会对法国抱有很高期待,同时也会给法国一些筹码。

虽然在去年德国慕尼黑车展之后,法国的车企扮演了一些不带建设性的角色,但这件事情是一阵风吹过就算了。

尤其现在德国相对而言还是扮演了中流砥柱的角色,尽管德法关系越来越不和谐,但对中国来说,它们还是中国能够争取的力量。

今年5月中国领导人将有可能访法,当然这一切要以中国官方的消息为准。

但至少中法两国在今年,除了外交部的来往以外,元首之间也会有更多往来,并且会相互给予对方一些筹码。

而最终中国方面希望,法国在战略自主性上能够发挥越来越多建设性的作用。

03

最后和大家聊一下最后一个焦点,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有可能在近期访华。

众所周知,中俄关系虽然不提上不封顶,但其实还是牢不可破的。

那么在乌克兰问题上,现在各方都在提意见和方案,包括泽连斯基也在提方案,但俄罗斯完全拒绝了他的要求。

其实理论上,俄罗斯私下也愿意达成一个方案,坦率来讲,其实就是朝鲜战争停火模式,而不是终战模式。

而这与中国外交部去年2月提出的有关乌克兰问题正式解决的12点方案非常类似。

在这个方案的第7和第8点中,中国方面提出尽快停火停战,展开和谈。

而且中国方面的立场既照顾到乌克兰的领土主权,也照顾到俄罗斯在战争之前的整个地缘战略中所造成的很多心结。

中国外交三大焦点,大国外交进入关键期,耶伦访华只是开始?

所以拉夫罗夫前天透露说可能会在近期访华,同时他还说了两点:

第一,他称中国的方案很理性。

第二,他称中国的方案既照顾到乌克兰,也照顾到俄罗斯;既照顾到现实,也照顾到过去,甚至照顾到未来。

那么从这个方面上看,有大胆理由相信,如果说俄罗斯能够接受中国的12点方案,那么下一步中国的特使再次前往乌克兰和欧洲,那就有促成停火的可能性。

中国特使在去年5月和今年前段时间都去了乌克兰和欧洲,但都没有取得突破性的进展,那么这次拉夫罗夫访华或许会带了一些新的可能性。

另外,此次拉夫罗夫访华,也有可能是为普京5月访华做一个前期准备。当然,普京是否访华要以官方的消息为准。

如果普京今年能够访华,那我觉得无论是对中俄关系,还是观察俄乌战局的走向,或者说观察整个地缘战略格局的走向,都有相当的指标意义。

值得注意的是,拉夫罗夫的那些话,恰好是最近中美元首通话之后说的。

所以在4月和5月这两个月里,无论是中美、中欧,还是中俄、俄乌,以及我们还没有谈到的中东问题,我建议大家高度关注中国外交的一系列举动,以及由此引发的地缘战略格局的微妙变化。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