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新华社、解放日报,为什么同时头版大篇幅聚焦奉贤这件大事

作者:上海奉贤

这两天,《新华每日电讯》《解放日报》接连在重要版面聚焦奉贤乡村振兴好做法,一起来看详细报道: 这里,是大上海的乡村振兴主战区——奉贤在国际化大都市争当农业农村现代化先行者

插入链接

新华社、解放日报,为什么同时头版大篇幅聚焦奉贤这件大事

拥有175个乡村的上海市奉贤区,农村地域面积占全区面积的80%,耕地面积占全区面积一半以上。在这里,不仅有新城,也有广阔的乡村。

2023年,奉贤的农村集体总资产达到440亿元,同比增长1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4500元,同比增长9.5%。 作为上海乡村振兴的主战区,奉贤如何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城乡又该如何融合发展?绿水青山怎么变成金山银山?在一系列创新和探索中,奉贤为国际化大都市的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提供了生动实践。

175个村“携手”共富

五根手指有长短。1个村的乡村振兴或许容易,但如果把这个数字扩大到175个,无疑成了一个大命题。 “全域的乡村振兴难就难在村和村之间的肌理不一样,地理位置不一样,发展的条件不一样,所以奉贤要有一个全域的统筹。”上海市奉贤区委书记袁泉说。 一石激起千层浪。2023年8月,上海百村经济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百村集团”)揭牌成立,拉开了奉贤进一步推进全域乡村振兴的序幕。 这家主业为乡村振兴的集团公司使命有两个——一是缩小城乡以及村子间的差距;二是提高农民收入,推动乡村振兴由“输血”向“造血”转变。 “全区182个村级集体经济共同出资占股一家公司。公司采取完全市场化运营。这样奉贤所有的村都可以共享收益。”百村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顾平告诉记者。 购置物业、发展园区、项目投资……百村集团就好比打造了一艘大船,让经济薄弱的乡村也有机会在国际化大都市的城乡融合发展中“乘风破浪”。 经过一段时间发展,百村集团这艘大船取得了什么成绩?奉贤区庄行镇经济薄弱村东风村的巨变或许能说明问题。 截至去年,东风村已从百村集团获得约550万元的分红。“收入增加后,我们修缮了水泥道路,建了村民生活驿站与长者食堂,经常展开社区活动丰富老年人生活。村容村貌也得以改善。”东风村的村干部说。 目前,“百村”系列企业拥有资产规模25亿元。截至2023年底,“百村”系列企业共完成投资项目13个,累计向各村集体分红超过9.3亿元。

让农业要素流动起来、值钱起来

近日,记者走进位于奉贤区的上海农业要素交易所(以下简称“农交所”),一块智慧大屏上的大数据映入眼帘。 “受理挂牌项目总数为4.12万宗,金额142.93亿元。其中流转农地3.67万宗,面积达286.35万亩,流转总金额达104.17亿元……” 在农交所,农地承包经营权、农村集体产权、农村集体和农业相关企业股权、农村宅基地房屋使用权、农业技术成果等农业相关产权、物权、知识产权以及小微工程、小微采购等农村经济事项,都可以在这里挂牌,进行公开交易和转让。 不久前,农交所完成了一起“从0元到43万元”的拍卖。 “这台设备真的只能报废吗?”农交所的工作人员在指导业务时发现,一家集体企业的一套报废设备仍存在市场需求。 为了更好地对接市场需求,该台设备在农交所被公开挂牌竞价。由于是报废资产,故初始挂牌价为0元。但在经过多次自由报价后,该台设备最终以43万元成交,意味着为集体资产增值43万元。 让农业要素流动起来、值钱起来的故事,在这里还有很多: 竞价出租粮食烘干房,成交价8万元/年,溢价60%;推动一村集体厂房出租走向公开交易,成交价27.3万元/年,比公开交易前增值超80%;为集体的物业商铺匹配优质经营者,成交价307.11万元,溢价105%;为村里60岁以上老人发放大米,在农交所公开采购,很快就征集到6家企业9个品种大米产品参与竞标…… 过去,农村资金、资产、资源“三资”监管难,往往难在面广量大单宗交易额小,监管渠道不畅通,村内资产和相关要素资源难以得到有效配置。 “农交所的设立正好解决了这个痛点。”农交所所长陆青青告诉记者,通过农村产权的公开流转交易可以使原本沉睡或低效利用的农业资源重新配置和高效利用,吸引更多社会资本进入农村,推动农村经济与城市经济深度融合。

让生态成为一张“王牌”

从高空俯瞰,位于上海市奉贤区庄行镇的浦秀村、渔沥村与黄浦江北岸的大型厂房形成鲜明对比。北岸大楼林立,南岸三个村的1700多亩涵养林春日里绿荫繁茂。 花若盛开,清风自来。“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入田园,特别是研发、艺术、设计等行业,在自然宁静的氛围内更能激发创作灵感。美丽生态造就了美丽经济,也让我们更有发展底气。”渔沥村党总支书记金冲说。 近年来,该村通过用好农村“三块地”,打造了“潮流音乐小镇”项目,吸引多名知名演艺人员的工作室入驻;一家旗下拥有环保、医疗行业上市企业的实业公司在村里建立了展示中心及6栋临湖办公小楼;一家大型豪华酒店也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建中……相关项目仅今年就给渔沥村带来了2亿元的税收,给村集体带来超过1000万元的可支配收入。 与之相邻的浦秀村则利用身处郊野公园核心区域的优势,为“美丽经济”发展开启了另一扇大门,吸引一批文化旅游经营主体在此入驻。 梅花鹿、水獭、白鹭等众多野生动物则在这里“安家”。村委会专门制定了保护守则,配合相关部门加强日常巡查。村口还设立了游客接待中心,让游客和创业者感受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良好氛围。 农民是乡村的居住者,也是生产者、建设者和维护者。如何调动村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奉贤有自己的高招。 早在2018年,奉贤区就开启了“生态村组·和美宅基”建设。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划小治理单元,增强每名村民的责任感;环境评价不搞繁琐的台账资料,讲究实地效果;验收通过的村,区镇两级按标准核拨奖励金,不合格的则扣减当年度奖励金。 目前,奉贤全区累计发放现金奖励10.5亿元;以村为单元设置“村规民约”,对村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作出具体规范,“美丽乡村·美丽约定”实现175个村全覆盖,数十万村民共同执守…… 袁泉表示,作为上海乡村振兴的主战区,奉贤区一直坚持因地制宜、改革创新,不断让农业提质增效、农村改革增能、农民致富增收。奉贤将争当农业农村现代化先行者、城乡融合发展排头兵,进一步探索具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特点的城乡融合发展之路。

奉贤百村集团推动全区农村“三资”一盘棋统筹,

把帮扶资金变为投资发展资金

做大集体“蛋糕”赋能乡村振兴

今年将推出“百村找房”,

紧密衔接农村资源与城市市场,

提供更多乡村就业创业机会

插入链接

新华社、解放日报,为什么同时头版大篇幅聚焦奉贤这件大事

三月底,奉贤又一家“百村”公司注册成立,百村集团的版图再次拓宽。最新成立的上海百村贤民经济发展有限公司将作为市第三轮综合帮扶奉贤区统筹运营平台,配合区农业农村委、帮扶办,围绕专项帮扶资金开展优质物业资产项目的遴选与投资工作。

插入链接

新华社、解放日报,为什么同时头版大篇幅聚焦奉贤这件大事

百村集团董事长顾平介绍,本轮资产投资预估将带来新增收益超千万元,按照专项资金使用规定,净收益将给奉贤44个村集体经济组织年经营性收入不足20万元、或人均年经营性收入不足百元的经济薄弱村带来稳定分红,实现精准帮扶。“以往乡村的帮扶资金可能直接分发给老百姓,但经由百村公司和百村集团,这笔钱能把‘蛋糕’做大,形成长效造血机制,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

奉贤共有182个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数量多,过去的发展却并不均衡,村与村之间存在较大差距。比如,南桥镇江海村享受着近郊城镇化发展的溢出效应,乡村总部经济发展如火如荼,村集体资产突破1亿元,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将近3千万元。但仍有村庄因区位劣势、缺乏产业项目支撑等原因,较难摆脱经济薄弱村的困境。村和村之间肌理不同、地理位置各异、发展条件参差,如何让乡村振兴的成果实现全域共享,百村集团成了破局的探路者。

百村贤民是奉贤第5家“百村”系列公司。此前,奉贤已先后成立上海百村实业、百村科技、百村富民、百村谊民等4个“百村”品牌系列企业,由区级层面统筹资源建立村级集体经济联合体,将经济薄弱村的帮扶资金变为投资发展资金,再将收益反哺乡村。去年8月底,为进一步优化全区182个村集体经济帮扶分配机制,奉贤整合原有“百村”系列企业,成立百村集团,使得各公司间资产要素流通更顺畅,以此完善资产管理体系,搭建专业 资产运营团队 ,做优做大统筹全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运营平台。“力争到2025年,全区农村集体经济资产规模年均增幅不低于10%,村均可支配收入达500万元。”奉贤区农业农村委党组书记、主任李秋弟说。

在奉贤区委书记袁泉看来,百村集团的主责是乡村振兴,肩负着两条使命:一是缩小城乡差距,同时缩小村与村的差距;二是提高农民收入。数据显示,2023年,百村集团下的几家公司给全区182个村集体带来的分红总额达1.37亿元,同比增长4.27%。百村集团成立后,“百村”招商品牌能级也随之提升,去年百村经济园区新增市场主体户数同比增长114%,完成总税收5.89亿元。“蛋糕”越做越大,使这套“国有资产带动集体资产,集体资产带动农民增收”的农村造血帮扶机制生命力愈发蓬勃。

除了为村集体经济“造血”,百村集团在翻牌升级时还进行了上海农业要素交易所(简称农交所)的整建制转划和委托管理事宜,通过拓展农交所已有的农村产权公开流转交易平台,深度参与到奉贤农村“三块地”(农村承包地、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改革项目中,使得原本沉睡或低效利用的乡村资产得以重新配置或高效利用,释放乡村活力,为农村产业升级与集体经济发展赋能。

据悉,今年二季度起, 奉贤区将推动全区农村土地流转、集体资产及相关涉农要素都进入百村集团委托管理的农交所公开交易,小到一块田地、树林、一栋宅基房的流转,大到集体厂房、建设用地的交易,都要进行公开透明、公平竞价的流转管理,以此 规避过去农村“三资”(农村集体资产、资金、资源)监管存在的单宗交易额小、监管渠道不畅通、工程招标不透明等难题,实现全程有记录、有跟踪、可追溯,令农村集体资产和相关要素资源得到有效配置。

“全区农村集体资产‘应进必进’, 不仅能从制度上防范农村集体资产规避进场交易 ,保护农民权益,还能通过公开竞价为农村集体资产找到最佳的投资方向和使用者,为集体经济提供更多元的融资渠道,促进农村产业转型升级。”上海农业要素交易所相关负责人举例,奉贤区奉城镇永民村曾有一处闲置的农家休闲场所,多年来无人打理,一度让村委会感到为难。通过农交所平台竞拍,不仅成功找到运营方,还使年租金从13万元涨至15万元,实现村集体资产增值保值。此外,过去农交所组织开展过的农村集体资产竞投会中,项目溢价率最高曾达到184%;还有将报废资产盘活的,令集体收益从0元直接增值至43万元。

记者了解到,完成全区农村“三资”一盘棋统筹后,百村集团还将依托这些信息资源,创新搭建百村乡村振兴数字服务平台——“百村找房”App,业务面覆盖奉贤全区农村闲置宅基地与农房使用权公开流转交易、农村小微资金与工程的公开交易,并试行开展项目挂牌交易,计划于今年底正式上线。

顾平告诉记者,随着城市化进程推进,奉贤农村闲置的农民宅基房日益增多,成了不少乡村振兴开发项目的民间投资者和向往在农村居住的城里人眼中的宝贵资源。通过“百村找房”App,这些信息得以更直观集中地被展示推介,资源供需双方也能更高效便捷地实现对接。“依托该线上平台,很多资源禀赋优质、以往可能因区位条件相对劣势而不为人所知的农村资源得以出现在市场面前。这一方面利于盘活农村闲置宅基房,引入更多市场主体挖掘乡村经济价值,让农村资源与城市市场紧密衔接;另一方面也给村民带来租金收益,提供更多乡村就业和创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