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美文欣赏:《小时候读不懂的诗词里,写尽了长大后最深的遗憾》

作者:遗爱网

最近,一则关于“长大后才读懂的诗词”话题,在网上爆火。

众人纷纷回想起了年少时读过的那些诗词。

只是当时年纪小,只知诗美,不解其意,总是囫囵吞枣,乱背一通。

直到多年后,经历了诗人所经历过的坎坷,体味了诗中的辛酸和无奈。

那一发年少时射出的子弹,才狠狠击中我们的眉心。

我们也终于明白那句:

“人永远无法同时拥有青春,和对青春的感受。”

等到历经沧桑,再去回看以前的诗词,才发现,它早已写透了我们心底里最深的遗憾。

以前觉得读书煎熬,直到历尽千帆,才终于知道读书有多么重要,奈何: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唐 · 颜真卿《劝学》

少不更事时,我们都觉得,读书是世上第一的苦差事。

看不完的枯燥课本,写不完的课堂作业,老师们的苦心教诲,都让我们觉得难以忍受。

只盼着能快点下课,快点放学,快点逃离学校。

全然不知,那些看似枯燥无味的日子,铺就的是一个人的希望和未来。

后来,我们终于如愿逃离了那个地方,来到社会中摸爬滚打,本以为能一路顺遂,却屡屡碰壁。

进厂打工,面临的是工资低、福利差、前途无望;

自己创业,又没钱、没资源、没背景。

多年下来,八方谋业,东奔西跑,竟是一事无成。

这一刻,我们才终于明白:读书虽苦,却是我们一生中最好走的路。

奈何,此时再想回到学校多读点书,多学点知识,早已回不去了,只能继续把这日复一日的苦日子过下去。

初读是诗词,再阅已是人生。

希望现在每一个仍有选择的孩子,永远不要重复我们走过的老路。

美文欣赏:《小时候读不懂的诗词里,写尽了长大后最深的遗憾》

年少时喜欢的那个人,随着毕业消失在了人海,后来回想才明白: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唐 · 崔护《题都城南庄》

有人说:

“年少时不能遇见太惊艳的人,一旦过早遇见了,要么余生都是她,要么余生都是回忆。”

诗人崔护当年在长安南郊游玩时,就曾在桃花树下偶遇了这样一个女子。

虽然只是一面之缘,崔护却将那女子的一颦一笑都记在了心里。

一年后,他再次回到那个地方,盼着能与对方重逢,等来的却是桃花依旧,故人难寻。

读到此处,我想起了三毛的那句话:

“因为缘分而来的种种,终有缘尽而别的时候。”

我们年少时爱过的那个人,也会随着毕业,随着世事变迁,消失在了时间的洪流里。

此后,她变成了白月光,变成了朱砂痣,变成了我们心底里求不得又放不下的那个人。

爱意随风起,风止意难平。

有些人的出现,注定只能止于唇齿,掩于岁月。

当一段缘分注定没有结果,你我都要告诉自己:有些人、有些事,遇见了便已足够一生欢喜。

此后,怀念就好,不必执着,不要回头。

美文欣赏:《小时候读不懂的诗词里,写尽了长大后最深的遗憾》

昔日要好的玩伴,因为人生际遇的不同,成了我们最熟悉的陌生人,才回味过来: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宋 · 李清照《武陵春 · 春晚》

到了一定年纪,我们身边的朋友都会越来越少。

那些曾说要做一辈子朋友的人,转身就会消失在人海里;

那些曾天天跟你无话不谈的人,渐渐也会跟你失去了联系;

那些玩得很好的童年伙伴,好不容易见了一面,又发现彼此之间再没了共同话题。

这些友情的变淡、消失,并不是因为有了争吵、矛盾,而是败给了时间和经历。

作家苏眉细细说:

“曾经两小无猜的好朋友,真情还在,中间却已经隔了一条河。

这条河太宽,里面隔了岁月,盛满了人生酸甜苦辣,再也无法逾越。”

人和人的关系,都是季节性的,知交零落更是人生常态。

既然已经站到了路的两头,就好好告别,而后各奔前路。

如此,也不枉当初相识一场。

美文欣赏:《小时候读不懂的诗词里,写尽了长大后最深的遗憾》

曾经相爱的两个人,后来却在柴米油盐的蹉跎中渐成陌路,终于忍不住感慨: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清 · 纳兰容若

《木兰花 · 拟古决绝词柬友》

这世间的爱情有很多种模样,最遗憾的一种,莫过于开始时极尽温柔,结局时又满目疮痍。

然而这种遗憾,绝大多数人又都亲身经历过。

所以纳兰容若才感慨,人生如果都像初次相遇那般相处,该多美好。

可惜,人生不只有风花雪月的浪漫,还有柴米油盐的平淡。

只要相处在一起,就要面对一地鸡毛的生活,就会有数不尽的误解争吵。

有些人,吵着吵着就背弃了相守一生的诺言;有些人,过着过着就和家庭脱了轨。

等到感情完全破碎,曾经爱过的两个人,才静下来回首往事,又觉情深。

可是,一切都难以挽回。

林语堂曾说:

“所谓美满婚姻,不过是夫妇彼此迁就和习惯的结果,就像一双旧鞋,穿久了便变得合脚。”

能走到最后的感情,熬的从来不是岁月,而是心态。

当两个人之间,都懂得了包容与体谅,善待和妥协,那么人生就会少很多悲剧和遗憾。

美文欣赏:《小时候读不懂的诗词里,写尽了长大后最深的遗憾》

小时候拼命想逃离的地方,长大后却成了再也回不去的故乡,终于感受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老。

——唐 · 贺知章《回乡偶书》

每个身在异乡的人,都有过这样的时刻。

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回到家里,见屋内漆黑,万家灯火没一盏为自己而亮,心底就会莫名生出一种漂泊感。

年少时,我们心比天高,总是向往外面的世界,以为那里是一片任我们翱翔的广阔天空。

长大后才惊觉,外面的世界也不尽如人意,而那个我们熟悉的故乡,也早已成为他乡。

贺知章年轻时,也曾为了做官,离乡四十余载,等到他回来时,早已是白发满头。

路过的孩童不认识他,便笑着问他,来自何处。

贺知章这时才感慨道:

“自己竟然成了异乡人,多么凄凉啊。”

人到了一定年纪,都会开始懂得故乡的含义,明白老家在心中的重量。

遗憾的是,不知不觉中,我们和故乡之间已经有了一条无形的界线。

永远走不近,永远也离不开。

只能在每一个漂泊异乡的夜晚,怀念故乡的人与景,聊作安慰。

美文欣赏:《小时候读不懂的诗词里,写尽了长大后最深的遗憾》

当我们回首往事,却发现青春的容颜已经老去时,终于明白:

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近现代 · 王国维

《蝶恋花 · 阅尽天涯离别苦》

这世间绝大多数人,是无法直面自己的衰老的。

就连王国维的夫人,看到镜中憔悴的自己,眼角也渐渐爬上皱纹时,心底里也会不可抑的恐慌。

因为人在面对衰老时是无力的。

你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夺取你的一切,却无法反抗。

所以作家菲利普·罗斯才说:

“衰老不是一场战争,而是一场屠杀。”

无论我们多么努力地想要青春永驻,也无法阻挡岁月的痕迹。

这是人生的规律,也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事实。

有句话说得很对:

“没有人可以永远十八岁,却永远有人十八岁。”

与其一味哀叹自己的老去,不如活得通透一点,静守自己的从容,欣赏别人的芳华。

或去尝试新鲜的事物,去喜欢的地方旅行,去诗意地活在当下。

正所谓:

“心若年轻,岁月不老。”

当你不再感叹衰老,只是尽情地去感受生活,便能让迟暮的年华,再次鲜活起来。

美文欣赏:《小时候读不懂的诗词里,写尽了长大后最深的遗憾》

拥有了曾经梦寐以求的东西,去了年少时最想去的地方,却早已没了儿时的感觉,才体味到: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年少游。

——宋 · 刘过《唐多令 · 芦叶满汀州》

18岁时,你终于买得起年少时最想要的零食和汽水,可却再也吃不出儿时的滋味;

28岁时,你得到了一本曾经最喜欢的漫画,却再找不回年少时读它的那种冲动;

38岁时,你终于有能力去看这个世界,可你走过了很多地方,却发现风景也不过尔尔。

这个时候,你也许就会深刻地体会到,诗里所表达的那种物是人非。

因为人生就是这样,很多事情,一旦错过了,就再也回不去了。

但你也不要为此过度叹惋,我想跟大家说的是,人生不只有过去,还有当下。

过去的种种遗憾,教会我们的,也不应该仅仅只有感伤。

《上阳赋》里说:

“年少不可得之物终将困其一生。

但最后,我们又终会因一物一事而解终生之惑。”

所以活在此刻吧,有想做的事情,立刻去做;

有想去的地方,趁现在出发。

答案在路上,自由就在风里,与其徒留遗憾,不如珍惜当下。

有人问:

“为何以前背起来没什么感觉的诗词,现在再读,却觉得直击灵魂?”

清代文人张潮的一句话,我觉得是最好的回答:

“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

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

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

皆以阅历之浅深,为所得之浅深耳。”

年少时,阅历不到,我们读不懂诗中的遗憾,后来经历了诸多不如意,这才终于真正明白那些诗句。

此刻感慨万千,但也不要因此过多感伤。

因为我们的人生还有很长,一程有一程的风景,一山有一山的错落。

十八岁没看成的风景,三十岁再去欣赏也没什么;

年少时没追到的人,将其珍藏于心也是一种美好。

这烟火人间,事事遗憾,事事也值得。

你若能知遗憾而惜当下,那么往后所有的经历,便都会让你邂逅生命里最美的风景。

来源:每晚一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