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传闻说,郭嘉不死便无三国,他到底有多厉害?

作者:单纯葡萄【实时关注】

众所周知,东吴有周瑜,蜀汉有诸葛,曹魏有郭嘉。

确实如这句话所说:“郭嘉不死,便无三国。”郭嘉对曹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曹操手下谋士如云,但最了解曹操的,也只有郭嘉。

不过,把郭嘉称之为军师,其实并不算太准确,因为他既不会打仗,也不懂得战术。

郭嘉最独一无二的技能,就是能准确地看清形势,还能读懂人心。这也是郭嘉为何年纪轻轻就被曹操待为座上宾的主要原因。

郭嘉生于170年,东汉末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他天资聪颖,少年时就已有远见,他预见汉末年会天下大乱,正所谓良禽择木而栖,他20岁便过起了隐居生活,以此静观其变。

虽说是隐居,不与世俗来往,但郭嘉私下里结交了不少天下英杰,并没有与社会完全脱离。

传闻说,郭嘉不死便无三国,他到底有多厉害?

隐居了将近一年后,21岁的郭嘉决定出山,成为了袁绍的部下。

郭嘉跟随袁绍一段时间后,他发现袁绍的许多毛病,比如袁绍不懂得使用人才,思虑多又无决断,这样的格局和做法很难成就大事。于是郭嘉便提出了辞职,又悄然隐退了。

这一归隐,便是6年。

公元196年,也就是郭嘉归隐的第6个年头,曹操手下的一名谋士戏志才去世了。

曹操对戏志才颇为器重,痛失良才的曹操十分伤心,他便写信给荀彧,让他给推荐一位可以接替戏志才的谋士。

巧的是,这荀彧是郭嘉的好友,荀彧见老友赋闲多年,便将他推荐给了曹操。

求才心切的曹操立即召见郭嘉前来面试,二人共论天下大事。促膝长谈后,曹操仰头说道:“能帮助我成就大业的人,就是他了!”

而郭嘉离开曹操的营帐后,也大喜过望地说道:“这才是我真正的主人啊!”

就这样,两人的第一次会面,可谓是“心心相印”,郭嘉这匹千里马,终于找到了他的伯乐。

召见,论天下事。太祖曰:“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嘉出,亦喜曰:“真吾主也。”表为司空军祭酒。

也是从这时候起,郭嘉便当上了曹操参谋军事之官——军师祭酒,为曹操的四方征战出谋献策,忠心效力。

传闻说,郭嘉不死便无三国,他到底有多厉害?

郭嘉跟随曹操后,很快就体现了他这位战略大师的水平。

建安二年,曹操攻打张绣,张绣选择了投降的战术。

曹操不改贪图美色的本性,在这期间抢了张绣的婶婶,封为邹夫人。这事彻底激怒了张绣,张绣发起反叛,诛杀了曹操的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和大将典韦。

战败的曹操狼狈地逃回许都,袁绍还特地写了一封信来羞辱他。气急败坏的曹操虽然生气,但是他又担心自己不具备与袁绍抗衡的实力,也只能憋着。

这个时候,郭嘉看懂了主公的心思,便拿着锦囊妙计来鼓励曹操,他提出了著名的“十胜十败”之说,一连举出了十条理由来证明曹操会胜、袁绍将败。

郭嘉分析得有理有据,曹操听后信心大振,决定听从郭嘉的建议,与袁绍决一死战。

在郭嘉的指导下,曹操趁袁绍北击公孙瓒的时候,先消灭掉了吕布,然后再对付袁绍,以此步步为营。

太祖笑曰:“如卿所言,孤何德以堪之也!”嘉又曰:“绍方北击公孙瓒,可因其远征,东取吕布。不先取布,若绍为寇,布为之援,此深害也。”太祖曰:“然。”
传闻说,郭嘉不死便无三国,他到底有多厉害?

其实,这时候的郭嘉已经给曹操制定了统一天下的大战略,并提出了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而郭嘉也正式确立了自己在曹操军事智能团中的核心地位。

后来诸葛亮与刘备的隆中对,也是提纲挈领地提出了战略大方向,先取荆州,再将益州也给收了,以此作为基础,再北进中原。

郭嘉给曹操制定的战略,其水平不亚于诸葛亮的隆中对。随着天下大势的不断变化,郭嘉也在不断帮助曹操休整战略。

郭嘉跟随曹操的第三年,也就是建安三年,刘备被吕布击败,便跑来依附于曹操。

曹操的另一位谋士程昱建议曹操杀死刘备,以绝后患。

曹操询问郭嘉的意见,郭嘉认为,杀了刘备确实可以绝后患,但刘备有英雄的名声,况且现在他是来投奔曹操,现在杀他,恐怕会招来杀害贤士的恶名,不利于曹操招揽天下俊杰。

曹操觉得有道理,便打消了杀刘备的念头。

古话有云:“一日放纵敌人,便成数世的祸患。”刘备可以不杀,但不能不防,毕竟刘备得人心,身边还有关羽、张飞跟随。郭嘉建议曹操将刘备软禁起来。

不过,曹操并没有接受郭嘉提出的软禁刘备的建议,曹操自信地认为,他可以使刘备真心归顺自己,对刘备反而更亲近。

传闻说,郭嘉不死便无三国,他到底有多厉害?

正所谓不听好人言,吃亏在眼前,曹操很快就为自己的错误买了单。

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刘备趁袁术北投袁绍之机,主动向曹操请求前去截击。

此时恰好郭嘉、程昱不在身边,曹操就同意了刘备的请求,贸然放走了刘备。

待郭嘉与程昱回来,得知此事后一起劝阻曹操:“放走刘备,会生变数了!”但此时刘备已走,而且夺取下邳,举兵对抗曹操,曹操后悔不迭。

建安五年,刘备势力发展得十分迅速。为了不在攻打袁绍的时候遭受两面夹击,郭嘉及时调整战略,劝谏曹操先消灭刘备。

此时曹操有点举棋不定,郭嘉又给他一剂定心针。郭嘉对曹操提议:“袁绍向来优柔寡断,不会迅速作出反应。刘备人心未归,立足未稳,迅速进攻,他必败无疑。然后再回师对付袁绍,这是改变腹背受敌的最好机会,决不能失去。”

曹操听了郭嘉的话,遂举师东征,大破刘备,还俘虏了刘备的妻子,擒了关羽。

就在曹操与袁绍相持官渡之时,又传来一个坏消息:江东豪杰孙策,准备发兵偷袭曹操位于许都的根据地。

此时的曹操在官渡之战中出于劣势,没想到后院起火,他再无兵力保卫许都。曹营开始军心大乱,分崩离析,很多人都开始暗中向袁绍投诚,以此谋求后路。

传闻说,郭嘉不死便无三国,他到底有多厉害?

就在曹操眉头深锁时,郭嘉又来神预测了。

郭嘉对曹操说道:“孙策刚刚吞并了江东,所诛杀的都是些英雄豪杰,他是能让人效死力之人。但是孙策这个人轻率而不善于防备,虽然他拥有百万之众,却和他一个人来到中原没什么两样。如果有刺客伏击,那他就不过是一人之敌罢了。在我看来,孙策必定要死于刺客之手。”

果然,郭嘉一语成谶,孙策到了江边,还没来得及渡江,就被仇敌许贡的门客所杀。

孙策之死,曹操未费一兵一卒,这得益于郭嘉的神机妙算。而曹操在官渡之战中大胜,时局再次出现逆转。

袁绍死后,曹操又乘胜进攻袁绍的两个儿子,却被郭嘉拦下。郭嘉认为,袁谭、袁尚素来不和,又有馋臣作祟,必会反目。他建议曹操先装作攻击刘表,以此静观其变。

果不其然,曹军刚回到许昌,袁军生变的消息就已传来。曹操乘机回军北上,将袁谭、袁尚各个击破,二袁一死一逃。因为郭嘉的妙计,曹操坐收渔翁之利。

平定北方后,郭嘉又开始制定战略。他建议曹操要着手保境安民,鼓励人民努力生产,还要在青、冀、幽、并四州招贤纳士,以此来壮大实力。

曹操采纳了他的意见,甚至不计前嫌,重用了曾经诋毁过自己的陈琳,果然有千金市骨之效。

传闻说,郭嘉不死便无三国,他到底有多厉害?

公元207年,曹操挥兵远征乌桓。

曹操远征乌桓,有两个充分的理由:一是袁尚、袁熙逃到了乌桓;二则郭嘉建议平定乌桓、消灭胡人,不但可以统一北方,消除后顾之忧,还可以震慑天下。

此次的远征路况恶劣,沿途有两百里路干旱无水,再加上水土不服和日夜急性的操劳,郭嘉不幸染病去世。

郭嘉英年早逝,让曹操伤心恸哭,他还没实现郭嘉描绘出的大一统蓝图,从此再也没有人给他最完美的建议了。

失去郭嘉后,曹操开始频繁出错。其中影响最大的一场失败就是赤壁之战,这场战争让孙权和刘备得以保全实力,最终形成了三分天下的局面。

赤壁之战之后,曹操曾对左右人说,“奉孝(郭嘉)在,不使孤至此”。

曹操的话丝毫不夸张,倘若郭嘉在世,他肯定会随曹操参加赤壁之战,只要郭嘉能够提出在赤壁之战中击败孙刘联军的计谋,或者劝曹操更改发动赤壁之战的时间,曹操都不会输,也不会形成三分天下的局面。

事实上,赤壁之战前,已经有程昱和贾诩向曹操提出了正确意见,可是曹操当时头脑发热,听不进去。很多时候,谋士能让领导听取自已的意见也是一种能力,而郭嘉与曹操的关系,是当时唯一能让曹操听进意见的谋士。

传闻说,郭嘉不死便无三国,他到底有多厉害?

如果曹操不急于发动赤壁之战,等于曹操完全收复或同化了荆州,再来对付孙刘联军,曹操就不会有赤壁大败,天下统一就指日可待。

如此一来,郭嘉就改变了历史,东汉之后将无三国,而是统一的大魏朝。

只可惜,曹操失去了郭嘉这位战略大师,他也就失去了统一天下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