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傳聞說,郭嘉不死便無三國,他到底有多厲害?

作者:單純葡萄【實時關注】

衆所周知,東吳有周瑜,蜀漢有諸葛,曹魏有郭嘉。

确實如這句話所說:“郭嘉不死,便無三國。”郭嘉對曹操,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曹操手下謀士如雲,但最了解曹操的,也隻有郭嘉。

不過,把郭嘉稱之為軍師,其實并不算太準确,因為他既不會打仗,也不懂得戰術。

郭嘉最獨一無二的技能,就是能準确地看清形勢,還能讀懂人心。這也是郭嘉為何年紀輕輕就被曹操待為座上賓的主要原因。

郭嘉生于170年,東漢末颍川陽翟(今河南禹州)人。他天資聰穎,少年時就已有遠見,他預見漢末年會天下大亂,正所謂良禽擇木而栖,他20歲便過起了隐居生活,以此靜觀其變。

雖說是隐居,不與世俗來往,但郭嘉私下裡結交了不少天下英傑,并沒有與社會完全脫離。

傳聞說,郭嘉不死便無三國,他到底有多厲害?

隐居了将近一年後,21歲的郭嘉決定出山,成為了袁紹的部下。

郭嘉跟随袁紹一段時間後,他發現袁紹的許多毛病,比如袁紹不懂得使用人才,思慮多又無決斷,這樣的格局和做法很難成就大事。于是郭嘉便提出了辭職,又悄然隐退了。

這一歸隐,便是6年。

公元196年,也就是郭嘉歸隐的第6個年頭,曹操手下的一名謀士戲志才去世了。

曹操對戲志才頗為器重,痛失良才的曹操十分傷心,他便寫信給荀彧,讓他給推薦一位可以接替戲志才的謀士。

巧的是,這荀彧是郭嘉的好友,荀彧見老友賦閑多年,便将他推薦給了曹操。

求才心切的曹操立即召見郭嘉前來面試,二人共論天下大事。促膝長談後,曹操仰頭說道:“能幫助我成就大業的人,就是他了!”

而郭嘉離開曹操的營帳後,也大喜過望地說道:“這才是我真正的主人啊!”

就這樣,兩人的第一次會面,可謂是“心心相印”,郭嘉這匹千裡馬,終于找到了他的伯樂。

召見,論天下事。太祖曰:“使孤成大業者,必此人也。”嘉出,亦喜曰:“真吾主也。”表為司空軍祭酒。

也是從這時候起,郭嘉便當上了曹操參謀軍事之官——軍師祭酒,為曹操的四方征戰出謀獻策,忠心效力。

傳聞說,郭嘉不死便無三國,他到底有多厲害?

郭嘉跟随曹操後,很快就展現了他這位戰略大師的水準。

建安二年,曹操攻打張繡,張繡選擇了投降的戰術。

曹操不改貪圖美色的本性,在這期間搶了張繡的嬸嬸,封為鄒夫人。這事徹底激怒了張繡,張繡發起反叛,誅殺了曹操的兒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和大将典韋。

戰敗的曹操狼狽地逃回許都,袁紹還特地寫了一封信來羞辱他。氣急敗壞的曹操雖然生氣,但是他又擔心自己不具備與袁紹抗衡的實力,也隻能憋着。

這個時候,郭嘉看懂了主公的心思,便拿着錦囊妙計來鼓勵曹操,他提出了著名的“十勝十敗”之說,一連舉出了十條理由來證明曹操會勝、袁紹将敗。

郭嘉分析得有理有據,曹操聽後信心大振,決定聽從郭嘉的建議,與袁紹決一死戰。

在郭嘉的指導下,曹操趁袁紹北擊公孫瓒的時候,先消滅掉了呂布,然後再對付袁紹,以此步步為營。

太祖笑曰:“如卿所言,孤何德以堪之也!”嘉又曰:“紹方北擊公孫瓒,可因其遠征,東取呂布。不先取布,若紹為寇,布為之援,此深害也。”太祖曰:“然。”
傳聞說,郭嘉不死便無三國,他到底有多厲害?

其實,這時候的郭嘉已經給曹操制定了統一天下的大戰略,并提出了近期目标和遠期目标,而郭嘉也正式确立了自己在曹操軍事智能團中的核心地位。

後來諸葛亮與劉備的隆中對,也是提綱挈領地提出了戰略大方向,先取荊州,再将益州也給收了,以此作為基礎,再北進中原。

郭嘉給曹操制定的戰略,其水準不亞于諸葛亮的隆中對。随着天下大勢的不斷變化,郭嘉也在不斷幫助曹操休整戰略。

郭嘉跟随曹操的第三年,也就是建安三年,劉備被呂布擊敗,便跑來依附于曹操。

曹操的另一位謀士程昱建議曹操殺死劉備,以絕後患。

曹操詢問郭嘉的意見,郭嘉認為,殺了劉備确實可以絕後患,但劉備有英雄的名聲,況且現在他是來投奔曹操,現在殺他,恐怕會招來殺害賢士的惡名,不利于曹操招攬天下俊傑。

曹操覺得有道理,便打消了殺劉備的念頭。

古話有雲:“一日放縱敵人,便成數世的禍患。”劉備可以不殺,但不能不防,畢竟劉備得人心,身邊還有關羽、張飛跟随。郭嘉建議曹操将劉備軟禁起來。

不過,曹操并沒有接受郭嘉提出的軟禁劉備的建議,曹操自信地認為,他可以使劉備真心歸順自己,對劉備反而更親近。

傳聞說,郭嘉不死便無三國,他到底有多厲害?

正所謂不聽好人言,吃虧在眼前,曹操很快就為自己的錯誤買了單。

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劉備趁袁術北投袁紹之機,主動向曹操請求前去截擊。

此時恰好郭嘉、程昱不在身邊,曹操就同意了劉備的請求,貿然放走了劉備。

待郭嘉與程昱回來,得知此事後一起勸阻曹操:“放走劉備,會生變數了!”但此時劉備已走,而且奪取下邳,舉兵對抗曹操,曹操後悔不疊。

建安五年,劉備勢力發展得十分迅速。為了不在攻打袁紹的時候遭受兩面夾擊,郭嘉及時調整戰略,勸谏曹操先消滅劉備。

此時曹操有點舉棋不定,郭嘉又給他一劑定心針。郭嘉對曹操提議:“袁紹向來優柔寡斷,不會迅速作出反應。劉備人心未歸,立足未穩,迅速進攻,他必敗無疑。然後再回師對付袁紹,這是改變腹背受敵的最好機會,決不能失去。”

曹操聽了郭嘉的話,遂舉師東征,大破劉備,還俘虜了劉備的妻子,擒了關羽。

就在曹操與袁紹相持官渡之時,又傳來一個壞消息:江東豪傑孫策,準備發兵偷襲曹操位于許都的根據地。

此時的曹操在官渡之戰中出于劣勢,沒想到後院起火,他再無兵力保衛許都。曹營開始軍心大亂,分崩離析,很多人都開始暗中向袁紹投誠,以此謀求後路。

傳聞說,郭嘉不死便無三國,他到底有多厲害?

就在曹操眉頭深鎖時,郭嘉又來神預測了。

郭嘉對曹操說道:“孫策剛剛吞并了江東,所誅殺的都是些英雄豪傑,他是能讓人效死力之人。但是孫策這個人輕率而不善于防備,雖然他擁有百萬之衆,卻和他一個人來到中原沒什麼兩樣。如果有刺客伏擊,那他就不過是一人之敵罷了。在我看來,孫策必定要死于刺客之手。”

果然,郭嘉一語成谶,孫策到了江邊,還沒來得及渡江,就被仇敵許貢的門客所殺。

孫策之死,曹操未費一兵一卒,這得益于郭嘉的神機妙算。而曹操在官渡之戰中大勝,時局再次出現逆轉。

袁紹死後,曹操又乘勝進攻袁紹的兩個兒子,卻被郭嘉攔下。郭嘉認為,袁譚、袁尚素來不和,又有饞臣作祟,必會反目。他建議曹操先裝作攻擊劉表,以此靜觀其變。

果不其然,曹軍剛回到許昌,袁軍生變的消息就已傳來。曹操乘機回軍北上,将袁譚、袁尚各個擊破,二袁一死一逃。因為郭嘉的妙計,曹操坐收漁翁之利。

平定北方後,郭嘉又開始制定戰略。他建議曹操要着手保境安民,鼓勵人民努力生産,還要在青、冀、幽、并四州招賢納士,以此來壯大實力。

曹操采納了他的意見,甚至不計前嫌,重用了曾經诋毀過自己的陳琳,果然有千金市骨之效。

傳聞說,郭嘉不死便無三國,他到底有多厲害?

公元207年,曹操揮兵遠征烏桓。

曹操遠征烏桓,有兩個充分的理由:一是袁尚、袁熙逃到了烏桓;二則郭嘉建議平定烏桓、消滅胡人,不但可以統一北方,消除後顧之憂,還可以震懾天下。

此次的遠征路況惡劣,沿途有兩百裡路幹旱無水,再加上水土不服和日夜急性的操勞,郭嘉不幸染病去世。

郭嘉英年早逝,讓曹操傷心恸哭,他還沒實作郭嘉描繪出的大一統藍圖,從此再也沒有人給他最完美的建議了。

失去郭嘉後,曹操開始頻繁出錯。其中影響最大的一場失敗就是赤壁之戰,這場戰争讓孫權和劉備得以保全實力,最終形成了三分天下的局面。

赤壁之戰之後,曹操曾對左右人說,“奉孝(郭嘉)在,不使孤至此”。

曹操的話絲毫不誇張,倘若郭嘉在世,他肯定會随曹操參加赤壁之戰,隻要郭嘉能夠提出在赤壁之戰中擊敗孫劉聯軍的計謀,或者勸曹操更改發動赤壁之戰的時間,曹操都不會輸,也不會形成三分天下的局面。

事實上,赤壁之戰前,已經有程昱和賈诩向曹操提出了正确意見,可是曹操當時頭腦發熱,聽不進去。很多時候,謀士能讓上司聽取自已的意見也是一種能力,而郭嘉與曹操的關系,是當時唯一能讓曹操聽進意見的謀士。

傳聞說,郭嘉不死便無三國,他到底有多厲害?

如果曹操不急于發動赤壁之戰,等于曹操完全收複或同化了荊州,再來對付孫劉聯軍,曹操就不會有赤壁大敗,天下統一就指日可待。

如此一來,郭嘉就改變了曆史,東漢之後将無三國,而是統一的大魏朝。

隻可惜,曹操失去了郭嘉這位戰略大師,他也就失去了統一天下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