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成日三不空,龙年必定收”,“成日”是啥日子?有话有道理吗?

作者:小谈食刻

导读:

中国有很多的纪年法,比如说现在常用的就是公元纪年,在古代用的比较多的则是年号纪年,在农村当中,人们则是用的干支纪年法比较多,除此之外,还有民国纪年法。不同的纪年法各有优劣,如果说在笔者心目中,最好的纪年法,必定是干支纪年法。干支纪年法不仅可以准确地表达时空变化,揭示时间的本质,还可以准确表达宇宙天体能量对地球上万事万物的影响。干支跟阴阳五行有对应关系,可以进一步延伸出来生克刑冲破害合等关系。

“成日三不空,龙年必定收”,“成日”是啥日子?有话有道理吗?

另外,最为重要的是,干支纪年对于农业指导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发现自然的一个规律。比如说,明日是农历的二月廿八,它是甲辰年戊辰月庚子日,也是建除十二神中的成日,古人根据这些,就可以进行推断,后续天气的一个走向,以及自然的一个变化,那么自然也就知道农业收成是否顺利,会不会出现歉收的一个情况?

“成日三不空,龙年必定收”,“成日”是啥日子?有话有道理吗?

建除十二神中的成日是啥日子?

老辈人经常会说黄道吉日,黑道吉日,用这些日子,来判断是否去做某事,同时也去预测未来的一个吉凶,建除十二神是民间的一个信仰,每天对应一个神明,而且每日轮值,周而复始,负责保护人间平安。

“成日三不空,龙年必定收”,“成日”是啥日子?有话有道理吗?

成日,有结果成就之义。书中就记载:“成日所作皆成吉,平乃做事总平常。”说的就是在成日,如果遇到好事的话,那么接下来事情都不会比较的顺利,如果这天事情进展不顺,可能后续也多有不顺。

我们再回到干支历当中的庚子日,老话有“久晴逢戊雨,久雨望庚晴”,“逢庚须变,逢戊须晴”的说法。通俗一点讲,庚日是一个天气变化的转折点,如果天气一直下雨的话,那么到了庚日的时候,人们就希望可以遇到天晴,那么后续出现晴天的概率就会比较大。如果一直是晴天,那么到了庚日,最好是出现下雨,这个就是我们说的“逢庚须变”,才能满足自然的一个规律。

“成日三不空,龙年必定收”,“成日”是啥日子?有话有道理吗?

庚,是天气转变的标志,在夏为热,在春为凉。庚日前下雨,到庚日会转晴庚日前晴天,到庚日会转雨。这个便是好兆头。如果不符合这个规律,那么风不调,雨不顺,庄稼必定就会受影响。

“成日三不空,龙年必定收”,有话有道理吗?

1、天空不空出现太阳

成日刚好就是清明节后,有诗曰:“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后,大部分都是连续的阴雨天气,所以到了成日,人们希望遇到晴天,因为这天刚好是天气的一个转折点,也称之为庚子日,逢庚必变,在庚子前,阴雨绵绵,那么庚子日,则是希望出现太阳,出现晴天。

“成日三不空,龙年必定收”,“成日”是啥日子?有话有道理吗?

2、地里不空作物冒芽

清明节之后,此时温度上升,地里很多的作物,都已经冒出来新芽,如果这个时候,春雨已经很久了,但是迟迟作物没有新芽冒出,那么就要注意后续的补种了,这样才能更好的冒出新芽,也能减少庄稼减产。

“成日三不空,龙年必定收”,“成日”是啥日子?有话有道理吗?

3、祸事不空麻烦不断

老话有:“庚辛人不静”,意思就是在逢庚欣的年份,或者说逢庚辛的日子,人容易遇到祸端,那么这天既然是成日,同时又是庚日,如果遇到祸事的话,那么后续运气可能都会不佳,甚至是影响到安康。

“成日三不空,龙年必定收”,“成日”是啥日子?有话有道理吗?

【食刻说】

老话有道理吗?笔者认为,这个只是老一辈根据自然规律总结得出的,但是并不意味着就一定发生,我们作为了解就足够了,也不用过于纠结它的对错,毕竟在历史庚日,确实容易发生一些重大的事情。

【本文由“小谈食刻”原创,未经许可不得删改、盗用,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