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草原70%以上遭破坏,中国防护林独木难支,蒙古国却毫不在意

作者:城里的月光

春天,这本应是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季节,然而在大陆北方,沙尘暴却常常不期而至,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沙尘漫天的日子里,春风不再温暖和煦,阳光也不再明媚,青葱翠绿的植物被一层褐色的阴影笼罩,春天的生机与活力被黄沙所遮蔽。

草原70%以上遭破坏,中国防护林独木难支,蒙古国却毫不在意

自1979年起,大陆就开始在“三北”地区构建绿色长城,旨在抵御风沙的侵袭。然而,尽管我们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沙尘暴依然频繁南下,这背后的原因并非大陆的护林工程做得不到位,而是与我9国北方邻国——蒙古国的生态环境状况密切相关。

草原70%以上遭破坏,中国防护林独木难支,蒙古国却毫不在意

蒙古国,这个深居内陆的国家,因其温带大陆性气候和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海洋的湿润气团难以抵达,从而形成了干旱的气候特点。蒙古国以草原畜牧业为主导,但长期以来,其生态环境却在持续恶化。

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蒙古国的年降水量逐年减少,而平均气温却在持续攀升。特别是从90年代开始,蒙古国内草原的荒漠化现象愈发严重。据2007年的统计数据显示,蒙古国内已有高达72%的土地遭受了不同程度的荒漠化,这一趋势仍在不断恶化中,对畜牧业、生态环境以及民众的生产生活构成了严重威胁。

草原70%以上遭破坏,中国防护林独木难支,蒙古国却毫不在意

沙尘暴的频率也在逐年上升,从20世纪60年代的每年约20天,到2010年已经飙升至每年近100天。2021年3月的一场剧烈沙尘暴更是从蒙古国席卷而来,影响了大陆一半的国土面积,导致多地航班延误、能见度大幅降低。

蒙古国沙尘暴的源头状况更为糟糕。在缺乏森林植被的保护下,狂风肆虐,风速高达每秒42米,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草原70%以上遭破坏,中国防护林独木难支,蒙古国却毫不在意

沙尘暴的频发并非仅由蒙古国固有的气候因素所致,更多的是人为原因。在农业方面,由于缺乏树林阻隔,蒙古国春季风季的平均风速高达3—4米/秒,极易造成土壤流失。过去30年间,蒙古国平均每公顷耕地流失的土壤高达35—50吨。

此外,森林砍伐也是导致土壤退化的重要原因。为了恢复经济,蒙古国在90年代大量出口木材,导致森林面积大幅减少,至2010年,国内森林覆盖率已经低至6.7%。

草原70%以上遭破坏,中国防护林独木难支,蒙古国却毫不在意

在矿业方面,尽管蒙古国矿产资源丰富,但矿业技术相对落后,企业设备对矿产资源的利用率较低,造成资源浪费现象严重。为了开矿,部分企业随意改道河流、不控制污染化学品的使用等行为加剧了水源枯竭和污染,进一步加剧了荒漠化进程。

草原70%以上遭破坏,中国防护林独木难支,蒙古国却毫不在意

畜牧业作为蒙古国的经济支柱,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不容忽视。自90年代起,蒙古国宣布草场归全民所有,导致牧民过度放牧现象严重。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牧民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随意迁徙放牧,占据重要水源地和交通要道。

这不仅造成人畜区域分布不合理,还导致草场超载、牲畜比例失调等问题。山羊作为蒙古国传统“五畜”之一,在羊绒价格走高的背景下数量激增,加剧了草原生态的逆向演替和土地荒漠化现象。

草原70%以上遭破坏,中国防护林独木难支,蒙古国却毫不在意

沙尘暴的频繁发生不仅对蒙古国本国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也给大陆带来了诸多挑战。尽管大陆花费了几十年的时间铸就了绿色长城,但仍难以完全阻挡南下的风沙。沙尘暴不仅影响了大陆北方地区的生活质量和生态环境,还对交通运输、农业生产等方面带来了诸多不便。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蒙古国政府已经开始采取行动。2021年,蒙古国启动了“十亿棵树”运动,计划在未来十年内种植10亿棵树以改善生态环境。此外,大陆和蒙古国也加强了在防沙治沙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沙尘暴等环境问题。

草原70%以上遭破坏,中国防护林独木难支,蒙古国却毫不在意

总之,沙尘暴的频发是蒙古国生态环境恶化的直接体现,也是全球环境问题的一个缩影。面对这一挑战,我们需要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环境问题,保护地球家园的美好未来。让我们期待在不久的将来,风沙能够从草原和戈壁上散去,人们再次仰望清澈的蓝天,共同享受美好的生活。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