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抄书打卡第26天,每天好诗词,苏轼《定风波》,一蓑烟雨任平生

作者:风筝姐姐

定风波

苏轼

原文: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抄书打卡第26天,每天好诗词,苏轼《定风波》,一蓑烟雨任平生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抄书打卡第26天,每天好诗词,苏轼《定风波》,一蓑烟雨任平生

译文:

不要听风穿树林和树叶带来的风雨之声,这一切无所谓,我依然一边洒脱地吟咏长啸,一边缓步慢行。穿着草鞋,拄着竹杖,比骑马坐车更加轻松,谁怕风风雨雨?我漠视这些,一生任凭迷蒙的烟雨与我同行。

冷冷的春风又把我吹醒,微微感到有些寒冷,山头的斜阳却来迎接我。回头望去,我来时淋雨的地方,一片萧条,冷清(寂寞冷落,毫无生气),归去时又一片平静,没有风雨,也不是什么晴天。

赏析:

抄书打卡第26天,每天好诗词,苏轼《定风波》,一蓑烟雨任平生

这首词通过记叙与友同游,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情,于寻常处生奇景,于简朴中见深意,表现出词人旷达超脱的胸襟,泰然前行,寄寓着他超凡脱俗的人生理想。

“一蓑烟雨任平生”有人说这句话可概括苏轼的一生,他总是泰然前行。

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汉族,眉州(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

写作背景:

这首记事抒怀之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春,当时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的第三年。词人与朋友春日出游突遇风雨,词人却毫不在乎,泰然处之,吟咏自若,缓步而行。

抄书打卡第26天,每天好诗词,苏轼《定风波》,一蓑烟雨任平生

读后感:

出游偶遇风雨的一个小插曲,没有慌乱躲避,没有风雨后的喜悦抒情,就好像一切都没有发生,他漠视这些,依旧前行。对这场风雨的漠视像极了他面对人生境遇的泰然处之。他的一生无论沦落到什么地步,他都比别人活得潇洒。

不要因为其他的事情而影响了自己,自己的人生该做什么就去做什么,不要在意周遭的事物,这一切都无所谓,依然坚定地过好自己的一生。

生活中总会遇到很多风风雨雨,似乎在作者看来是一些很正常的事情,不用怕这些风风雨雨,按着计划前行,无畏风雨。因为风雨总会过去,风雨中也有风雨中的风景,顺其自然地体会便好。

同样地,人生也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境遇,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直面困难,无需躲避,越是躲避越是恐惧,所以迎面直上吧!不用害怕困难,困难总会过去,待以后回头看,曾经的困难又会归于平静。

古代的诗词总会给后人留下无限的遐想,这也许就是穿越时空的思想默契。天上的雨点依旧会落下,只是不知会掉落在谁人的身上。

同样地,古诗词历经千年仍让今人感叹作者才华卓绝,我想不仅仅是用词的精妙与写作手法的高超,更重要的是古人传达的智慧与处事方法至今让人信服与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