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开始立遗嘱的00后,看透“生死”了?

遗嘱二字,对大多数人来说,都略显沉重;和遗嘱有关的话题,在不少人看来,都是不太吉利的话题;订立遗嘱,许多人都认为,应该是晚年才需要考虑的事,甚至有人从未想过这个问题。

然而如今,许多还没踏入社会的00后,却已经开始写下了自己的遗嘱,他们似乎对“死亡”毫不避讳。

01

近日发布的2023年度《中华遗嘱库白皮书》显示,中青年订立遗嘱数量十年增长了24倍,其中,90后和00后订立遗嘱的人数,呈现出明显的上涨趋势。

让人惊讶的是,现在00后最大的也才24岁,远没到传统观念中,应该订立遗嘱的年龄。

在传统文化观念中,遗嘱一般和“将死”挂钩,只有年事已高或身患重病的人,并涉及私人财产分割和处置问题,才会想到订立遗嘱,因此,当没车没房没存款的“三无”00后开始立遗嘱时,只会让大多数人觉得他们是在闹着玩、作秀。

开始立遗嘱的00后,看透“生死”了?

不过对此,这群年轻人却不以为然。

作为注重个性和自我表达的一代,他们不再将遗嘱和“催命符”相联系,反而认为这是一种对自己、亲友、生活和未来的一种理性思考。

尤其是在见过和经历过太多天灾、人祸等不确定因素之后,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意识到人生难以掌控,谁也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与其到时候给亲友们留下一系列的未知,不如在现在紧握住人生的主导权,将一切尽可能安排妥当。

在人生才开始的时候,就已经思考起了“身后事”,对于00后来说,这未尝不是件好事。

02

“录像时不要哭泣,立遗嘱是开心的事情。”这是写在中华遗嘱库电子屏幕上的一句话,遗嘱意味着死亡,死亡又怎会让人开心呢?

由于从小到大缺乏死亡教育的经历,导致大多数人一直都对“死亡”避而不谈,但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各种关于死亡的观点也被大众熟知,这届年轻人似乎开始无师自通般的主动掌握死亡的真谛。

史铁生曾在《我与地坛》中写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作为生命必然抵达的一部分,死亡迟早都会发生在我们所有人身上,但死亡也充满着不确定性,我们永远无法得知它会何时到来,死后的人生也无法掌控,而这正是所有和死亡相关的遗憾的来源。

开始立遗嘱的00后,看透“生死”了?

对于年轻人来说,立下遗嘱便是减少遗憾的第一步。

它可以是那些深埋在心中未能说出口的话,继续向亲友们诉说着自己的情感;也可以是安排具体的财产分配信息和后事,不至于到时候家人们到时候手足无措;甚至还可以是一个“带弟弟吃一顿海底捞”“照顾小猫、小狗”之类的简单愿望……

或许遗嘱永远无法写尽自己心中所想,但它至少能让人重新思考人生和死亡的意义。虽然死亡带来的遗憾永远无法彻底消除,但如果能提前安排好“身后事”,何尝不是一件减少遗憾的开心事呢?

03

有位年轻网友分享了自己订立遗嘱时的感受,“就像是提前死过一回,仿佛已经站在生命终点回望了自己的一生。”

遗嘱,不仅是在交代着自己的“身后事”,同时也是对自己当下生活的总结和反思。许多年轻人之所以会在立遗嘱的那一刻重新感受到生命的意义,也正是因为遗嘱让他们重新看到和生活的关系。

“立遗嘱不是终点,而是新起点,以后会更加认真地活着。”对他们来说,提前思考“身后事”,也是学会好好生活的开始,它和熟知的成人礼一样,也是人生里程中的一个重要仪式。

到底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无所谓的,到底什么是应追求的、什么是可以放下的……一切都在立下遗嘱的时候已经有了答案。

或许正是知道和房子相比,父母需要的是关心和陪伴,那位女孩才会写下“把房子留给闺蜜”的遗嘱。

开始立遗嘱的00后,看透“生死”了?

事实上,作为人生必修课,这届年轻人已经不再逃避死亡,他们正在接受“人固有一死”的必然性。

写悼文、立遗嘱、拍遗照、捐器官……越来越多和死亡相关的活动和议题,正在变得年轻化,而这也意味着这届年轻人开始正视死亡、思考死亡,并开始对死亡祛魅。

时至今日,死亡依旧是一个让人感到恐惧的话题,但他们不再像过去一样避而不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