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对越反击50军与抗美援朝60军,部队为何“一拆为三”酿成恶果?

作者:兵说

#对越反击战#

作者:相忘于江湖

声明:兵说原创首发,已开通全网维权,抄袭洗稿搬运必究

对越自卫反击战,我军大获全胜。

但是,历时28天的作战也暴露出了很多问题和不足,包括缺乏实战经验、武器装备落后、后勤保障滞后,步炮协同、步坦协同不顺畅,以及一线指挥存在问题等。

其中一个令人痛心的教训,是50军150师在回撤过程中,犯下了类似于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60军180师的失误,该师麾下448团遭遇惨痛一役:由于越军突袭合围,该团有542人失散(219人被俘),其中2营8连干部战场投降,留下让人痛心的一页。

对越反击50军与抗美援朝60军,部队为何“一拆为三”酿成恶果?

【150师448团回撤时有300余人失踪。广西龙州烈士陵园建起了烈士英名墙,让英烈魂归故里】

这次惨痛的失利,也为后来150师的撤编埋下了伏笔。

1979年的50军150师,为什么会犯1951年60军180师一些同样的错误?

50军150师448团撤退途中的失利,原本是可以避免的。

1979年3月5日,我军开始全面后撤,150师师长刘同声、政委杨振道,和驻150师工作组的副军长、副政委之间,发生了分歧。

第一次分歧,是回国走大道还是走小路的问题。

走大道,意味着可以随41军主力(150师归41军指挥)立即回国,不再纠缠于清剿残余的越军,这也是150师的意见;走小路,则可以一边回撤,一边清剿山区残余的越军,进一步扩大战果,这是军工作组的意见。

最后,工作组的3名副军级首长的意见占了上风。

第二次分歧,是448团2营是立即回撤还是就地坚守。

448团遭到越军袭击后,2营陷入越军的包围。此时,150师师长刘同声要求2营马上突围,同时448团1营、3营全力回援。但工作组认为敌情不严重,否决了这一意见。工作组也不同意447团回师接应,导致448团进一步陷入危险的境地。

对越反击50军与抗美援朝60军,部队为何“一拆为三”酿成恶果?

【448团回撤路线。1979年3月7日上午,50军第150师步兵448团奉41军前指之命,由越南高平班英向北执行清剿任务,遭受重大损失】

第三次分歧,448团2营溃散以后,要不要立即上报。

448团2营错失突围良机,很快在越军合围下陷入绝境,最终542人失散。得知消息,师长刘同声建议里上报41军、50军和东线前指,再次遭到工作组的否定。

对越反击战的50军,和抗美援朝60军有很多相似之处。

第一点,抗美援朝的60军和对越反击战的50军新兵很多。

抗美援朝的60军,其麾下179师(光荣的临汾旅)、180师和181师(皮旅)组建时间也不长,解放大西南以后又面临地方化的问题,参加抗美援朝作战前夕,新兵补充较多。

50军虽然是长春起义以后编入四野的部队之一,但建国以后多次整编,实际上只有“空降”的149师底子扎实,重建的148师和150师的历史底蕴浅得多。

历史底蕴浅、临战训练不足,是180师和150师失利的原因之一。

对越反击50军与抗美援朝60军,部队为何“一拆为三”酿成恶果?

第二点,抗美援朝的60军和反击战的50军都是“一拆为三”。

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60军179师配属12军,181师配属15军,60军麾下实际上只有1个180师。所以,当孤悬敌后的时候,60军手里没有机动兵力可以用。

对越反击,50军3个师也被一分为三:148师在东线谅山、禄平方向;149师则归西线13军指挥;150师按兵不动,担任预备队,后期投入战场,则配属东线的41军作战。因此,50军在战斗中手里没有一支自己的部队,指挥的是后来投入战场的武汉军区20军58师。

一个军的3个师被拆开用,和兄弟部队配合生疏,也是失利原因之一。

对越反击50军与抗美援朝60军,部队为何“一拆为三”酿成恶果?

【1979年对越反击战,50军149师师长康振虎(坐者)、政委徐金堂(右一)等在西线沙巴战场。149师在云南方向参战,归成都军区13军指挥,50军撤销番号后,149师编入了13军】

第三点,抗美援朝180师和对越反击150师的指挥机构存在问题。

抗美援朝180师的指挥机构的主要问题,是师部指挥力量比较薄弱,师长郑其贵政工出身,代政委吴承德兼政治部主任,只有1个副师长段龙章和参谋长王振邦。

对越反击时,150师的指挥力量则是另外一个极端:机构臃肿,“婆婆”太多,除了师长刘同声、政委杨振道,还有副师长副政委(这在当时是比较普遍的现象),麻烦的是50军给180师派驻的军工作组,在撤退过程中实际上成了一个权限更高的“婆婆”。令出多头,权责不清,是导致失利的重要原因。

对越反击50军与抗美援朝60军,部队为何“一拆为三”酿成恶果?

【被交换释放的志愿军战俘受尽迫害,失去了双腿,坚决要求回到祖国】

第四点,抗美援朝180师和对越反击150师的临场应变出了问题。

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180师至少有两次摆脱危机的机会,但部队接到上级突围的命令,指挥员没有及时自主应变,错过了机会。

对越反击战时的150师,当448团遭到越军突袭合围时,师长刘同声几次正确的建议,都没有被采纳。不仅如此,工作组还直接给下到448团的2位副师长和团长、政委下达指令,一线指挥员难以临场应变。

对越反击50军与抗美援朝60军,部队为何“一拆为三”酿成恶果?

【越北山区资料图】

抗美援朝的180师和对越反击的150师,后来都被撤了番号。

尽管都遭遇了失利,但部队指战员的忠诚、勇敢和顽强让人肃然起敬。

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60军180师1万余人在分散突围中,由于众寡悬殊,导致3000余人牺牲(包括540团团长刘瑶虎),另有3000余人被俘(包括180师代政委吴成德)。

但是,各自为战的4000多指战员,浴血奋战突出重围,陆续归建,包括师长郑其贵、副师长段龙章、参谋长王振邦、538团和539团团长庞克昌王至诚等人。

对越反击战的50军150师448团2营,有219人被俘,占整个自卫反击战我军被俘人员80%。尽管出现部分人员投降事件,但大多数指战员血战到底,为祖国流尽了最后一滴血。8连副连长王新枪毙叛徒、血战到底,拉响手榴弹和敌人同归于尽,追记一等功。8连战士肖家喜爬了9天回国,被授予“钢铁战士”荣誉称号。

对越反击50军与抗美援朝60军,部队为何“一拆为三”酿成恶果?

【钢铁战士肖家喜】

1979年5月4日,50军军长张志礼、政委张立勋等召开总结大会,针对150师448团在作战中出现的问题作了总结,并对反击作战中出现的集体领导、组织指挥、纪律涣散等问题,作了反思和改进。

8月21日,50军驻150师工作组的主要成员被撤职、警告、调离处理。

参考资料:

1、《180师征战录》,陈忠龙著,江苏人民出版社;

2、《铸梦军旅》,郑家才著,中国文史出版社。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