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孔子:55岁脱离轨道的人生

孔子:55岁脱离轨道的人生

孔子:55岁脱离轨道的人生

当年,孔子的运气非常差。

五十五岁仕途失意,不得已离开鲁国。

十四年周游之旅遭逢各种意外:欲渡黄河奔赴晋国,晋国突发内乱;前往宋国途中得知对方意图杀掉自己,仓促逃向陈国;几年后陈国沦为战场,遂前往蔡国;然而途中遭遇抢劫,断粮许久;就在即将见到中原霸主楚昭王时,昭王突然薨逝……

古稀之年回到故国,迎来的是儿子孔鲤、爱徒颜回和子路的离世。

怎么办呢,孔子大概也很绝望。

如果当年有人采访孔子,问他:人生是旷野还是轨道?

他恐怕会说:轨道走不通之后,人生被迫变成了旷野。

这里并非隐喻,在战乱频仍的春秋末期,在离开鲁国的孔子面前,容纳有几十上百个国家的中原地带徐徐展开。在他决定四处游说君王、宣扬自己思想的一刻,晚年的生命便波澜壮阔起来。

放在今天来看,孔子这番周游堪称行为艺术。他和弟子会先住在某个官员家中,静静等候国君召见,有时一等就是几年。

有时候会想,在这十几年中,很难说孔子的思想本身造成了多大影响,但可以肯定的是,他行为之中“艺术”的部分震撼了所有人。

“此人如此自信,莫非他说的真有道理?”当时的人也许这样想。

气势大概真的重要。

日本文学巨匠井上靖写了一部小说,讲的便是孔子“脱轨”后的这一段故事。

孔子:55岁脱离轨道的人生

颜回:

老师只是因为喜欢这里,才留下的

在十四年周游之旅中,孔子一行人在陈国停留了近四年。这几年里,孔子过得十分悠闲。他住在一位大夫家里,白天四处走走,解答百姓从农事到祭祀的各种问题,或者举办集会,阐述自己的思想;晚上和弟子聊天讨论;偶尔进宫面见国君。

按理说,孔子的政治理想是大同社会,他一向希望借助强国的力量,以推行仁政。但陈国是弱国,当时夹在吴楚两大强国间喘不过气。

老师在这里待再久,恐怕也对时势无甚改变。弟子们可能这样想。

于是,在陈国待了半年后,看到老师完全没有要走的意思,子路便问颜回和子贡:老师不知要待多久啊。

两人不答。子路便自顾自说道,老师大概本意是想帮助陈国,到了之后发现帮不上忙,人家又对我们这么好,便不好意思走了吧。

一边说,一边有点开心的样子,可能觉得老师遇到麻烦是件有趣的事。

子贡说,夫子不会这般欠考虑,肯定有所打算,他选择归顺楚国的陈国,当然是为了有朝一日面见楚王。留在陈国是在为此事做铺垫呢。

颜回先是低头沉默,又抬头望向远方,说,老师只是因为喜欢这里,才留下的。

颜回慢慢抬起头望着远方,缓缓开口道:“眼下夫子应该不会离开此处,或许会停留数年。夫子大概对这个国家心存好感。比起卫国、齐国,甚至故土鲁国,他更爱这个小小的陈国。这是我的看法。”他又说:“若当真如此,那么夫子究竟喜欢这个国家的哪个方面呢?这是个难题。在我看来,此地百姓喜吟淫靡之音,又崇尚巫术。尽管如此,夫子却……

 “尽管如此,夫子却还是喜欢这个弱小的陈国。究竟这个国家为何让夫子无法割舍呢?近来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还是未能走进夫子的内心。”(摘自《孔子》)

不愧是你啊,颜回。

孔子:55岁脱离轨道的人生

子路:

好人为何会遭遇不幸

几年后,吴国围攻陈国,孔子一行便动身前往楚国,途中遭吴国残兵袭击,马车和粮食被洗劫一空。祸不单行,随行的年轻劳工趁夜逃跑,一行人陷入无车无粮的绝境。

好不容易走到一个无人的村落,所有人都因饥饿和疲惫动弹不得。

这时,子路突然起身走到孔子身边,发难道:好人也会走到穷途末路吗?

“君子亦有穷乎?”

夫子放下琴,转头看向子路。

“君子固穷,”夫子声音洪亮,振聋发聩,“小人穷斯滥矣!”

小人陷于穷困,便会胡作非为,无法约束自己。而君子即使潦倒,也能保持自己的品性。夫子所说便是此意。

子路站在原地,向夫子深深俯首,然后大幅扭转身躯,展开双臂与肩齐平,和着韵律一般缓缓摇摆起来。(摘自《孔子》)

子路当时已满五十岁,饿着肚子,依然会在兴之所至时跳舞。想到《乔乔的异想世界》里说,只有自由的人才跳舞。

虽然那是在两千五百年前,但子路是个自由的人啊。

孔子:55岁脱离轨道的人生

孔子:

走,回家去

一行人来到楚国,认识了叶公(就是喜欢龙那个),叶公展示了自己刻有龙图案的日常用品,笑着讲起坊间流传的“叶公好龙”的故事。当然,他没有见到龙,更没有晕倒。

当时楚国正和吴国交战,楚昭王亲征,叶公作为重要官员,也被召至前线。等他回来时,却带来一个噩耗:楚昭王死了。

孔子苦心孤诣,多年来都在为面见楚王做准备。他相信楚国有力量称霸中原,也相信自己的学说会让天下人更幸福,还有一件事很重要,他希望将三名优秀的弟子——子路、子贡、颜回引荐给昭王,帮他们实现自身价值。

但这一切都在一夜间破灭了。

回住处的路上,孔子脚步虚浮,弟子们紧紧簇拥着他,担心老师因这噩耗倒地不起。但孔子似乎并未流露出太多情感,许久,他说:

走吧,我们回家。

“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回去吧,是时候回去了。我家乡的弟子们,留在鲁国的年轻人们,他们心怀梦想,志存高远,能编织图案美妙的锦缎,却不知该如何裁制。”

“他们需要我。回去吧,是该回去了。”

夫子说。(摘自《孔子》)

一场盛大的“行为艺术”告一段落。

书上说,孔子最大的成就还是育人,培养出众多优秀人才。但人们津津乐道的却是这段屡屡失败的旅程,也是孔子之所以成为孔子的关键。

他做了一件壮阔浪漫的“傻事”,也因此博得了世人的信任——他若是夸夸其谈之辈,怎会费这么大力气,拿自己的性命开玩笑!

世事难料,失败也是漂亮。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