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夫妻巧计杀俄兵

作者:正能量露珠flC

松花江坎上的榆树县刘家乡沿江村前柏家店门前,通往江沿道西,有一条通大江的沟岔,这里现在尽管没有“桥”,但人们习惯地叫它“毛子桥”。为什么叫毛子桥呢?原来这里有一段流传至今的中国人民反抗沙俄侵略者的事迹呢。

夫妻巧计杀俄兵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间,只有十几户占荒人家的柏家店屯(今因屯子中间有大沟,故分前后柏家店屯),四周围着十几里的大树林子;屯前有条“官道”,当时是南通“船厂”(吉林市)、伊勒哲库站(榆树县秀水乡秀水甸子),北盟温站(榆树县五棵树镇的解放村),直至怕都讷厅(扶余市)和哈尔滨的必经之路。因为那年月兵慌马乱,沙俄侵略军(老百姓称“老毛子”)常来骚乱。老毛子一来,奸淫杀,坏事干绝,老百姓恨之人骨。

夫妻巧计杀俄兵

这个屯靠官道边住着一户名叫柏清方的人家,柏清方两口子依靠种地、打鱼和狩猎度日,那年景柏清方不轻易离家。单说那年秋天,有两个沙俄兵,一个戴着大盖儿帽子,一个戴着象半拉瓜似的帽子,背着枪,骑着大洋马,从东来到柏清方门口站住。看样子戴大盖儿帽的是当官儿的,他俩叽哩咕地说了一阵子,那个戴大盖儿帽子的就奔柏清方院子走来了。屋里两口想躲不赶趋,于脆就不躲了。媳妇心细胆儿大、有道道儿,赶紧说:“咱得想个法子……”。媳妇一边说着一边就布置好了,怕消方到东屋“后道栅子”里去……说话工夫,喝得醉熏熏的毛子官,就闯进东屋,说着生硬的中国话“上高”,冲媳妇动手动脚。媳妇不慌不忙比划着管他要“银大洋”,毛子官拍拍兜,哈哈大笑。媳妇又比划着让他把枪放下,大衣脱了,帽子摘下。完了,毛子官就扑媳妇来了,没等毛子官动手,柏消方从后道栅里拎着斧子窜出来,冲着毛子官后脑勺子就是一斧子。媳妇回手从炕上拣起锥子,一下子扎到毛子官眼睛里去了,这样,老毛子一声没吭就躺下死了。两口子赶紧把死尸拖到外屋地的土豆窖里,又把大衣和枪扔进窖里,盖上盖儿;用灰垫了地。刚收拾完了,树那边的毛子兵,把马拴好,也往院里来了。媳妇赶忙安置一下,猫到西屋,把门关上。老毛子进东屋冲柏清方叽哩咕一阵,好象问当官的哪儿去了,柏清方指了指西屋,看样子毛子兵不敢去找。这时,媳妇从西屋出来,一进东屋,毛子兵就把柏清方逼到西屋,完了放下枪、脱下大衣,就奔媳妇扑去。这时,柏清方突然从后边,手攥扎枪,象遇着狼那样,冲老毛子肋巴扇子扎进去,血立时就顺枪杆子淌下来了,媳妇从炕上拣起“烙铁”(烫衣服用的)冲毛子兵脑门子又一下子,老毛子吵吵一句话就完蛋了。两口子又赶紧把死尸和枪、大衣推到土豆窖里去;儿子把马牵进树林子到江边松开,马顺江沿奔伊勒暂库站方向跑去了。

夫妻巧计杀俄兵

当天半夜,柏清方两口子把老毛子尸首拽到门前沟岔小桥边,扔到沟底埋起来;把连珠枪扔进井里。从那以后,前柏家店屯门前沟岔小桥、埋沙俄侵略兵的地方,人们就管它叫“毛子桥”了,一直持续到如今。(榆树县政协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