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王昭君和亲匈奴,是因为得罪画师被丑化?经不起推敲!

作者:九公读史

王昭君是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她被津津乐道的故事中,有一些是真真假假、以讹传讹。

王昭君和亲匈奴,是因为得罪画师被丑化?经不起推敲!

最离谱的是,貌美如花的她被画师毛延寿画丑了,因此失去了和汉元帝喜结良缘的机会,原因是她没有孝敬毛延寿钱财。

但是稍作推理,就会发现逻辑不通、有违史实。

这个故事把元帝塑造成好色的皇帝。

先不管毛延寿这个人是不是存在,也不说西汉宫女入宫是不是要经过画师画像,只探究一下元帝是不是一个好色的皇帝。

王昭君和亲匈奴,是因为得罪画师被丑化?经不起推敲!

汉元帝刘奭是宣帝的儿子。宣帝对他确实不太满意,认为他文弱,也差点要把他的太子之位换给别的儿子。

但最终还是因为太爱原配妻子许平君、又感惜于许平君被霍家所害,终究舍不得夺取刘奭的太子大位。

宣帝对后来的元帝不满意,不是因为他贪恋美色,而是因为他缺乏一个做皇帝的秉性和能力。

真实的刘奭,对美色没有太大的兴趣。他还是太子的时候,太子妃是司马良娣,夫妻俩关系好感情好,他正眼都不带瞅一眼其他女人的。

后来司马良娣突然暴病身亡,临死时说是其他妾室女子嫉妒所致,这使得刘奭从此对女性更是失去了兴致。

宣帝担心儿子就此消沉,认为解铃还须系铃人,又从后宫中给刘奭挑选了几个女子。

心灰意冷的刘奭不敢拂逆父亲的好意,只得指认了离自己最近的一个女子,那意思是爱谁是谁,是谁都一样,这就是王政君。

刘奭和王政君也有夫妻之实,还生下了儿子刘骜,也就是汉成帝。

但是他一直对王政君冷冷淡淡、敬而远之,对其他后宫女子也提不起兴趣。

就这样的元帝,他怎么可能对错过王昭君感到失望呢?又怎么会在王昭君即将远赴匈奴时觉得后悔呢?

王昭君和亲匈奴,是因为得罪画师被丑化?经不起推敲!

民间传说这样的故事,是一种朴素的爱怜王昭君的心态,是为了衬托出她的绝色美艳,她不只是一个来自湖北秭归的乡下女子,而是一个令拥有三宫六院、美女无数的皇帝都动心的美女,这样的女子才有资格入选四大美女。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就不惜损害元帝的形象,而元帝也确实是西汉从昭宣中兴走向衰败的分水岭,他也确实不是一个太有作为的皇帝,让他背背锅也无所谓。

王昭君和亲匈奴,是因为得罪画师被丑化?经不起推敲!

有考古学家根据史料记载和考古发现,复原了昭君的形象,这是一个方头大脸小眼睛的普通女子,和绝色佳人相去甚远。即便元帝好色,见到她也不会心有微澜。

王昭君嫁给匈奴呼韩邪单于,和西汉初年的和亲有着根本性的不同,也就是说,这是中央朝廷对地方官员的赐婚,而不是早年两个政权之间外交意义上的联姻。

王昭君和亲匈奴,是因为得罪画师被丑化?经不起推敲!

经过汉武帝几十年的碾压式打击,加上内部分裂,匈奴到元帝时的力量已经今非昔比,呼韩邪单于统率的属于南匈奴,他们已经南迁内附于大汉朝廷,有的地方和部属已经被按照汉人实行郡县制管理。

所以,呼韩邪单于和当初冒顿单于与汉朝和亲截然不同。

至于昭君是被强行指派还是主动请缨,现在已经无法考证,两种可能性都存在。

她主动提出成为和亲女子,最主要的原因是她在宫中没有出头之日,因为后宫女性太多,她又不是特别出众,加之又摊上了一个不怎么风花雪月的元帝,她可能会默默无闻老死在宫中。

当然,她的付出客观上缓和了汉朝和匈奴之间的关系,促进了民族融合,这样的话是可以写进历史教科书的。

昭君离开内地和长安,远赴草原大漠,正常情况下是没有返回的机会了。她擅长琴棋书画,一路上愈行愈远,不禁悲从心起,弹奏起哀伤的曲子。

王昭君和亲匈奴,是因为得罪画师被丑化?经不起推敲!

由此流传的故事是,大雁听到曲子,也哀鸿声声,落于地面,昭君因此有了“落雁”的声名。不过,这样的故事大概率是杜撰的。

昭君到了匈奴,先嫁呼韩邪单于,生下一个儿子,不想呼韩邪两年后身死。此时大汉皇帝已是成帝,昭君给成帝打报告,请求返回中原,却收到成帝冷冰冰的回复“从胡俗”,也是接受匈奴的“收继婚制”,继续嫁给呼韩邪的后继单于,也就是他的儿子。

王昭君和亲匈奴,是因为得罪画师被丑化?经不起推敲!

这是作为汉人的昭君不可接受的,但是君命难违,她又先后嫁给两任单于,他们是兄弟,也是她的继子,这在汉族礼制中是乱伦的行为,尽管他们没有血缘关系。

终其一生,昭君嫁给匈奴两代三任单于。

昭君和第一继任单于又生下两个女儿,单于死后又嫁给第二个继任单于,没有子嗣,单于死去,昭君也以33岁的青春韶华逝去在远离家乡的异国他乡。

王昭君和亲匈奴,是因为得罪画师被丑化?经不起推敲!

她的儿子被后继单于杀死,她的一个女儿继续致力于维系汉匈之间的和平友好关系,其中一个女儿还曾入朝长安,侍奉太皇太后王政君。

等到王莽篡政,起义军攻入长安,昭君的女儿和家人也死于乱军之中。此后历史上再无昭君的记载。

昭君是这位奇女子的号,她原名王嫱,这是非常难得的,古代的女子很少有名字,即便皇后也很多如此。

从西晋开始,昭君的名字一度被改成“明君”“明妃”,即使到了唐代,杜甫还在诗中写道“生长明妃尚有村”。这是因为晋武帝司马炎要给老爹司马昭避讳。

再避讳,司马氏的晋朝也是又短命又软弱,low得不行不行的,而王昭君的名字和故事却被传颂两千多年直到今天。

文中图片都来自网络。转载本文注明出处。抄袭必究。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