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在十大将中,萧劲光因何在人们心目中的存在感不强?

作者:老武小侃

萧劲光,在开国十大将中位列第六。说起他,人们首先想到他是大陆现代海军的创始人,是毛泽东钦点的终身海军司令。

但要让人们接着说说他,那就有些绞尽脑汁了,不像粟裕、陈赓、徐海东,黄克诚,甚至王树声、许光达等大将,说起来会头头是道。

恐怕他在民间的名气要比其儿媳妇~著名歌唱家李谷一也相差甚远。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位功勋卓著的大将军在人们心目中的存在感相对不是那么强呢?我们今天就来分析一下。

在十大将中,萧劲光因何在人们心目中的存在感不强?

结合萧劲光大将在各个历史时期的经历,我们认为,有以下四大原因:

01 萧劲光缺席了建军初期的各大起义。

萧劲光是1903生人,老家是在湖南长沙,他与任弼时是中学时代的校友,也是好友,这段友谊也使他日后受益匪浅。

他在长沙上中学时,参加过1919年的“五四”运动,还加入了毛泽东发起的“俄罗斯研究会”,担任书记干事。

1921年,萧劲光去苏联留学,同行者有任弼时、刘少奇等人。在苏联,他参加过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听过列宁发言,为去世后的列宁守过灵,这份殊荣在我党高级领导人中,恐不多见。

早在1922年,萧劲光就在苏联入了党,在包括十大元帅与十大将的二十人当中,在入党时间上,也仅比朱德晚一个月。

1924年,萧劲光提前结束学业回国,先是前往安源从事工人运动。北伐期间,他又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第2军6师的党代表,被授予了中将军衔,曾率部参加过南昌、南京、鄂西等战役。

而当时的陈赓不过是个连长,林彪也不过是个排长。建国后,他被授予大将,有战友开玩笑,说他从军29年,军衔才升了两级。

萧劲光早期的资历那是妥妥的元帅资格,但略有遗憾的就是在大革命失败后,他又去了苏联列宁格勒军政学院,缺席了各大起义,没能赶上国内如火如荼的建军与开创根据地的宏图大业。

而在其他的大将里边,其中粟裕、陈赓、张云逸、许光达参加过南昌起义,谭政参加过秋收起义,黄克诚参加过湘南起义,徐海东与王树声参加过黄麻起义,相比而言,萧劲光因此就缺少了大书特书的一笔。

在十大将中,萧劲光因何在人们心目中的存在感不强?

02 在红军时代,萧劲光大多数时间不在主力部队任职。

当他从苏联二次回国时,时间上已到了1930年,作为军事干部,他被派往了一线。不过,其时中央苏区的高层职位都已安排满,只得先去了闽西苏区。

他先后任闽粤赣特区军委参谋长、闽粤赣军区参谋长、12军参谋长、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校长等职。

次年,萧劲光被派往宁都起义改编的红五军团中担任政治委员,从事对起义部队的改造工作,卓有成效。

但不久,第五次反围剿开始,萧劲光担任了建(宁)黎(川)泰(宁)警备区的司令员兼红11军政委,负责黎川防务。

萧劲光率仅有70人的教导队和部分地方武装抵御国民党军3个师对黎川的进攻,终因寡不敌众被迫撤退,黎川因而失守。

接着萧劲光又被任命为刚成立的红7军团政委。此时7军团尚未组建完毕,就因为战事吃紧,就去配合彭德怀指挥的红三军团攻打黎川外围的浒湾,但因实力悬殊又一次遭到失利。

萧劲光因此被博古与李德扣上了“罗明路线在军队中的代表”罪名进行了公审,被判了死刑。

经彭德怀再三说情也无果,后经毛泽东与王稼祥的干预,萧劲光才被免除了死刑,却仍然受到撤职、开除党籍与军籍、判刑五年的错误处理,被派往红军学校当了教员。

长征开始后,萧劲光担任了中央军委干部团上级干部队队长,到了1935年的遵义会议上才得到了平反。

在红3军团参谋长邓萍牺牲后,萧劲光才重新回了一线部队,接替了邓萍的职位。

长征结束到延安后,萧劲光任中共陕甘省委军事部部长兼红29军军长,不久后又任红军后方司令部参谋长。

由此可见,在红军时代,与其他大将比起来,萧劲光大部分时间是在一些偏师中工作,而且又受到一些挫折,没能给他提供更大的舞台,影响了他军事才能的发挥,知名度受到一些影响。

在十大将中,萧劲光因何在人们心目中的存在感不强?

03 抗战期间,萧劲光负责留守兵团,不及在前线的将领曝光度高。

抗战中,红军被改编为115,120,129三个师,从三个主力师等部队又抽调出一部分人马组成了八路军留守兵团,由萧劲光担任主任。

抗战期间,留守兵团做了大量的工作,主要有:一是对流窜于边区境内的土匪进行清剿;二是打击防范侵犯边区的日军;三是粉碎击退国民党的第一次反共高潮;四是组织边区军民垦荒与大生产运动。

1942年,留守兵团并入陕甘宁晋绥联防军,贺龙任司令员,萧劲光改任副司令员。

萧劲光在留守兵团的级别不低,属于师级编制,他所做的贡献也不小,可以说劳苦功高,但毕竟身处大后方,比起那些一线英勇杀敌的将军们,少了一些曝光度与知名度。

在十大将中,萧劲光因何在人们心目中的存在感不强?

04 解放战争功勋卓著,但萧劲光为人低调,被手下光芒所掩盖。

抗战胜利后,萧劲光先是被任命为山东军区副司令员,但在赴任途中改去了东北,担任东北民主联军副总司令员,排他前面的还有吕正操,李运昌,周保中三位副司令员。

我军在二战四平失利后,被杜聿明一路撵到了松花江。萧劲光被派往了南满,取代程世才兼任辽东军区司令员,与陈云联手取得了四保临江战役的胜利,守住了南满根据地,为从根本上改变东北战场的战略态势作出了重大贡献。

在接下来的辽沈战役中,萧劲光的表现不多,因为他的部队主要是在围困长春。

在四野后来入关后的平津战役中,也主要是程子华兵团作为主力,萧劲光的部队主要负责隔围平津守敌与强攻北京(后和平解放)的任务。

等到四野南下时,萧劲光的12兵团成了先遣主力。著名的衡宝战役是萧劲光的最后一战。

此役,他统一指挥16个军、19个师,在东路军和西路军的积极配合下,从正面向国民党军发动猛烈进攻,一举歼灭白崇禧部的4个主力师,为人民解放军进军广西、解放华南作出了重大贡献。

解放战争可以说是萧劲光在战争年代的高光时刻,他虽功勋卓著,但他为人略显谦和低调,反而不如手下韩先楚、罗舜初、肖华等人显得那么叱咤风云了。

在十大将中,萧劲光因何在人们心目中的存在感不强?

05 解放后,萧劲光长期担任海军司令员,职务几乎没动。

建国后,萧劲光与刘亚楼即被主席委以重任,分别去组建海军与空军,从此离开了四野,类似的还有许光达去组建装甲兵。

选他们三人,除了个人素质外,就是他们都有留苏背景,毕竟是作为新的兵种,需要与苏联人打交道比较多。

1955年,由于早期的资历与解放战争期间的高光,时任海军司令员的萧劲光被授予了大将军衔,排名第六,实至名归。

在建国后的各种政治波澜中,萧劲光虽有一段被扣上了帽子,被剥夺了实际领导权,但也没受到过多大的冲击,老人家的那句“萧是终身的海军司令”就是护身符。

在1974年的“批林批孔”运动中,萧劲光被污蔑上了副统帅的贼船,直至1979年才得到平反。

1980年,萧劲光辞去了海军司令员的职务,由第一政治委员叶飞上将接任。

萧劲光创了人民海军史上最年轻与最年长的司令员的记录,他从1950年47岁起任,到1980年退休,整整三十余年。同时,他也是世界海军史上任职时间最长的司令员。

1982年,萧劲光当选为中顾委常委,从此退居二线。1989年3月29日,萧劲光因病逝世,享年86岁。

他是最后一位逝世的开国大将,也是最长寿的开国大将。

由此可见,在解放后,萧劲光职务几乎没有变动,在大风大浪中也很少受到冲击,可以用四平八稳一词来形容,这也就少了很多起起伏伏的故事,淡化了人们对他的印记。

以上就是在十大将中,萧劲光相对来说在人们心目中存在感低的原因分析,但他对中国革命与建设所做出的贡献一点都不低,值得我们敬仰。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