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949年,白崇禧向蒋介石献出一策:大陆已难保,可入越剿灭胡志明

作者:地缘历史档案馆

#MCN首发激励计划#

1949年,白崇禧向蒋介石献出一策:大陆已难保,可入越剿灭胡志明

白崇禧与李宗仁并称“李、白”,是桂系军阀的灵魂人物,不但得蒋介石屡次重用也被数次忌惮。甚至其卓越的军事才能还能被日本人称之为“战神”,他的“小诸葛”之名贯穿整个民国时期。白崇禧曾在1949年国军败退之际及时建言献策,向蒋介石提出:大陆已经难以保全,可入越剿灭胡志明。

1949年,白崇禧向蒋介石献出一策:大陆已难保,可入越剿灭胡志明

彼时,胡志明已经在越南建立起了越共联盟,越南尚属法国的后花园,怎么看都不是一个最好的选择,那么,素有“小诸葛”之称的白崇禧为什么会想出这样的计策?他的计策成功了吗?

1949年,白崇禧向蒋介石献出一策:大陆已难保,可入越剿灭胡志明

白崇禧“小诸葛”之名名副其实

桂系军队是近代中国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而拉动桂系前进的“三驾马车”——李宗仁、白崇禧、黄绍竑自是那个时代不可多得的人才。既然如此,白崇禧在国军败退之际提出攻打胡志明的建议,这是挽救危亡的奇谋,还是垂死挣扎的前奏?

实际上,蒋介石对该计谋是非常认同的。1949年12月22日,已经在台北趴窝的蒋介石致电给尚在海口的顾祝同,还转发了白崇禧于19日给出的妙策——部队入越剿灭胡志明。

1949年,白崇禧向蒋介石献出一策:大陆已难保,可入越剿灭胡志明

在信中,蒋介石的口吻十分亲切,他称:顾总长,……邀请孙元良,罗广文,王陵基等人留在川地打游击……剩下的国军部队进入粤北,和在越南的部队配合击破胡志明部伍。如此一来,国军在大陆上、亦可在中越边境生存,此为善策。如果该计策失败,即可将其演变成国际复杂问题,将反共战争变成国际战争得到缓冲时机。

从这几句话来看,蒋介石是非常信任白崇禧的计谋的,毕竟白崇禧没让他失望过。

1893年3月18日,白崇禧诞生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一个普通的回民家庭里,他的祖上原本是书香门第,后因父亲去世而致使家族旁落,这导致白崇禧在幼年度过了一段艰难困苦日子,但在困境中的白崇禧却展现了过人的毅力。1907年冬天,白崇禧来到了广西陆军小学,他报考了这一学校,并且以第6名的成绩被录取笔试。

大清帝国摇摇欲坠,陆军小学正燃烧起革命的熊熊烈火,蔡锷等人已经在摇旗呐喊。白崇禧也深受其影响——不但公开剪去长辫子,还喊出“推翻清朝、建立民国”的口号。

辛亥革命爆发后,白崇禧冲向了前线,以瘦弱的身躯投入到了滚滚的历史洪流中。1914年,他进入了北洋陆军第10师实习,后去往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步兵科学校。经过三年的历练,白崇禧返回广西担任教官。不久,因能力出众,他又屡次升迁,在军营中崭露头角。1917年年底,白崇禧结识李宗仁,黄绍竑,由此,三人成了小团体,也在日后成为蒋介石的心腹大患。

1949年,白崇禧向蒋介石献出一策:大陆已难保,可入越剿灭胡志明

1924年,白崇禧和李宗仁等人逼迫陆荣廷下野,对方自然不同意,而白崇禧则是用实力说话,他先后夺取南宁,后占宾阳,最后进入柳州,使对方军队节节败退。接二连三的胜利让当时的军阀都知道了白崇禧的大名,不久后,他便获得了“小诸葛”的雅号。

当时已经在国民政府手握大权的蒋介石也注意到了“桂系诸葛”之名,所以,在北伐战争开始时,他便派人请求白崇禧随北伐军参与指挥战争。在北伐战争时期,白崇禧更是立下了赫赫战功,每一次的重要的战役,他都是处于指挥官的位置。

尤其是国民革命军遭遇北洋军阀反扑,岌岌可危之际。白崇禧临危受命组建第一军,成功保卫了南京。在南京,他和孙传芳部激战六天六夜。之后,白崇禧声名大噪,人气飙升国民军阀的第一梯队。1928年,荣誉加身的白崇禧进入北京,那时他只有35岁,来到了人生的至高点。

彼时的白崇禧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功绩已经让蒋介石忌惮了。功高震主四个字让蒋介石最终下定了决心——1929年初,蒋介石在被南京解散各集团军,白崇禧震惊不已,随后,他负气离去,后引来了蒋桂战争以及中原大战。

1949年,白崇禧向蒋介石献出一策:大陆已难保,可入越剿灭胡志明
1949年,白崇禧向蒋介石献出一策:大陆已难保,可入越剿灭胡志明

和蒋介石纠缠的40年

纵观和白崇禧的前半生,蒋介石对其可谓是又爱又恨。爱的是他能够在混乱的局势中顶天立地,力挽狂澜,挽救自己于危亡之中,恨的是,他又是那样的意气风发,有勇有谋,全然不将自己当成领导,反而是割据自持,听调不听宣。

蒋介石对白崇禧的感情很复杂,但是在抗日战争之前,他还没有能力弹压对方,毕竟那时的“共匪”才是蒋介石的心腹大患。

1931年,日本人侵占了东三省,白崇禧再次出山。这回让他大放异彩的地方是在抗日的战场上。1937年7月7日,白崇禧迅速响应蒋介石抗日的号召,并且联合桂系其他将领对日抗战。8月2日,蒋介石以极其温柔的语言致电白崇禧,约他来南京,共商抗日大计。自那时开始,桂系和国民政府中央的矛盾暂时被搁置了下来,二人之间也有了一段平稳的相处期。

1949年,白崇禧向蒋介石献出一策:大陆已难保,可入越剿灭胡志明

也正是在这段时间里,白崇禧“战神”之名为日本人所赠——他就任副参谋总长,参与指挥了诸多的战役,徐州会战、台儿庄大捷、武汉保卫战……这些都是白崇禧的战绩。

尤其在台儿庄战役中,日军被白崇禧和李宗仁指挥的军队暴打,落魄如丧家之犬的日军被国际媒体称为“是近代史上最惨痛的一场败仗”。由此,全国人民士气大振,蒋介石、白崇禧、李宗仁等被国民拥护成“抗日英雄”。白崇禧可谓是彪炳功勋,获得了国民政府给他颁发的最高勋章——青天白日勋章。可当时就有民众议论:蒋介石颁发勋章时不知是咬着牙还切着齿。

抗战胜利后,资历甚高的白崇禧出任了首届国民政府的国防部长,后来蒋介石又调任其为华中剿匪总司令。白崇禧身居高位,但蒋介石一直派人盯着他的所作所为。

由于上司的忌惮,白崇禧的军事才能和战略才能屡屡遭到遏制,以至于二人的矛盾最终铸就了整场解放战争的最后走向。1946年5月,四平会战爆发。国共皆知四平的重要性,所以双方各派出了大将出马。蒋介石派出了最能打仗的白崇禧去前方督战,在前线驻扎的我军将领则是林彪。

1949年,白崇禧向蒋介石献出一策:大陆已难保,可入越剿灭胡志明

彼时,白崇禧向蒋介石极力谏言,要在东北彻底指挥,和林彪周旋到底。但由于国际上的压力以及对内情况的误判,蒋介石未曾听从白崇禧的建议,反而是在战况激烈之时要求停战。本来林彪的部队大败,却再次关键时机获得新生,组织解放军反攻,最后以秋风扫落叶之时横扫整个东三省。

这次的失败让蒋介石感到非常震惊,他震惊于林彪反攻速度之快,也震惊于白崇禧的“诸葛”之名,二人自那之后间隙频出。1949年初,徐蚌会战,众人皆知这是国共两党决一死战的最后契机,而白崇禧再次提出了独到的战略方针,可蒋介石却故技重施——将指挥权夺过来一半。白崇禧气急败坏,大声质问:指挥权若不统一,战事必败!可蒋介石却未曾放在眼里。双方各不退让,蒋介石信心满满。

结果可以预见——白崇禧负气离开,他作出了此生最难以做出的决定:不予指挥徐蚌战役。果然,没有了“小诸葛”的指挥,国民党军队全面崩盘,甚至导致了蒋介石下野。

1949年,白崇禧向蒋介石献出一策:大陆已难保,可入越剿灭胡志明

巨大的失败让蒋介石恼羞成怒,按照蒋介石的视角来看——此事皆是桂系的阴谋:白崇禧故意撂挑子不干,不指挥战斗才惹得会战大败,然后顺水推舟让李宗仁上位,目的就是拉他蒋介石下马。但在白崇禧的眼里,虽然李宗仁上马、蒋介石下野对他来说是件好事,但他的本意却绝非如此。

二人之间本就有矛盾,自蒋介石政治失利之后,他更是将白崇禧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同时,白崇禧也深感蒋介石的不可依靠,但对于国民政府、国民党,他还是有着极深的感情,所以,他不肯起义,仍然选择留在国民党。不久,林彪挥百万大军南下,白崇禧已无回天之力,1949年12月,他离开了大陆,由广西南宁飞往海口。

1949年,白崇禧向蒋介石献出一策:大陆已难保,可入越剿灭胡志明

白崇禧为蒋介石献上的最后一计

彼时中华大地解放步调加快,西南各省纷纷起义。见势不妙,蒋介石成功逃到了台湾。

在局面分崩离析之际,12月19日,白崇禧献上了他最后的妙计——邀请蒋介石派遣部队入越,打垮胡志明,占据越北,以反攻大陆。同时,白崇禧向蒋介石提议可以留几个将领在四川打游击战,毕竟“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1949年,白崇禧向蒋介石献出一策:大陆已难保,可入越剿灭胡志明

蒋介石听完了这个建议之后觉得可行,毕竟“小诸葛”并非浪得虚名。所以,他马上转发给了还在大陆的顾祝同。但综合考察全局来看,便知该建议并不可靠,甚至有负白崇禧“小诸葛”之名。

孙元良是战场上有名的“逃跑将军”,让这种人留在极其贫瘠的地区打游击,他恐怕跑得比任何人都快,何况,国民党的将官早就奢靡惯了,根本适应不了游击队伍的生活,所以他们打游击无非是就地打家劫舍罢了。那时候国民党大势已去,当地百姓遭国民党军队欺压多年,若是有人在当地盘踞,必然会引起百姓的“举报”。

攻打胡志明的建议更是无稽之谈。毕竟胡志明曾经在广州和党组织学习过,对于共产主义的信仰和对于建立统一国家的渴望都不会让他轻易地束手就擒,所以,即使国军入越剿灭胡志明,胡志明的队伍也必然会和对方周旋到底。更重要的是,彼时的法国人早已将越南当成了自家后花园,国民党军队去法国的地盘耀武扬威,显然是非常不靠谱的。

1949年,白崇禧向蒋介石献出一策:大陆已难保,可入越剿灭胡志明

所以说,白崇禧的几条计谋并不靠谱,但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糊涂的计策呢?这是因为该方案并不是白崇禧的首创。

早在衡宝战役和广西战役期间,桂系内部的主退派夏威等人就曾经主张过应该将主力部队带往越南,不管是法国人,还是胡志明,都挡不住大军压境。但当时的“小诸葛”不听,非要等决战时美国的援助,结果他节节败退,成了光杆司令之后,才不得不回头想到了这招。

所以说,这只是理论上的可行,实际操作起来难上加难。毕竟当年临安沦陷,大宋即将灭亡之际,宋朝统治者也考虑过进攻越南以扩展生存空间,所以两相结合来看,这只不过是苟延残喘。由此便可看出,白崇禧已经没有办法再做出更多的谋略,国民党军队已经到了最终局。

1949年,白崇禧向蒋介石献出一策:大陆已难保,可入越剿灭胡志明

讽刺的是,那时的蒋介石相对来说还比较安全,陈诚已经在台湾为他布置好了一切,所以他还有闲情逸致将这个计策转发给顾祝同,希望他们还能为自己再争取一点胜利的曙光。

后来的结果则是——白崇禧不但失败了,且败退台湾后还彻底被蒋介石架空了。由于蒋介石对桂系屡次逼宫事件怀恨在心,所以白崇禧一直处于被监视状态。1950年,白崇禧出任了国民党内的高官,却日日遭受特务的监控,甚至蒋介石还在白崇禧公馆对面设立了个派出所,可谓是侮辱至极。

1966年12月,白崇禧死于卧室,尸身发绿,死因不明。在他死后,蒋介石表现得极其悲痛,他给予了白崇禧最高规格的治丧仪式,还亲自对着白崇禧的遗体三鞠躬。当时在场的人无一不感到可笑,要知道,白崇禧和蒋介石的关系从来都谈不上亲厚,那后者的满面悲痛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1949年,白崇禧向蒋介石献出一策:大陆已难保,可入越剿灭胡志明

当蒋介石向白家子弟表示关怀,“有什么困难就和我说”时,白崇禧的儿子直接出言回击,“白家子弟从来没有任何困难”。和他们的父亲一样,白家的子孙们都不曾向蒋介石低头。

一代名将白崇禧的死让人唏嘘,他和蒋介石纠葛40年的光阴更让人感慨。由此可见,国民党内部权力倾轧、斗争激烈,任那位诸葛在世都改变不了国民政府垮台的命运。